搜索

10·8短论:靠对联娴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2:10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3:08

10·8短论:靠对联保存的历史

彭玉麟: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湖南衡阳人。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曾佐曾国藩创建湘军水师,与太平天国作战,后任广东按察使、水师提督、兵部右侍郎、兵部尚书。彭玉麟是个武官,因为协助曾国藩与太平军作战有功,最后当上了相当于国防*的大官。但因其非正途出身,又任武职,怕别人小觑,遂多事风雅之举,到处吟诗题联,据说还很喜欢画梅花。
南京有个半山寺,位于中山门北白塘,处于去紫金山的半路上。原为北宋王安石故居,宋元丰七年 王安石因大病全愈而请旨舍宅为寺,宋神宗准请并赐名“报宁寺”。因王安石自号“半山”,原居舍庭园叫“半山园”,后世即多以“半山寺”称之。苏轼曾有题半山寺诗:“甲第非真有,闭花亦偶栽;聊为清静供,却为道人开。”该寺现已不存。彭玉麟曾为半山寺撰联,用典甚多,颇有文采:
钟阜割秀,青溪分流,咫尺接层城;叹禁苑全虚,尚留此寺。
谢傅棋枰,荆公第宅,去来皆幻迹;问孤墩终古,究属何人?
“钟阜割秀”:钟阜即钟山,亦名紫金山。割秀指半山寺分割了紫金山的秀色。“青溪”是自紫金山流经半山寺的溪水。“层城”,一本作“层楼”,误。层城指帝王所居。《淮南子》:“昆仑山有层城九重。”后世即把最高层视为天庭,称为“层城”。这里喻指南京曾为明朝故都及古都城。“禁苑”,原指明代皇家宫苑,例为禁地。半山寺因地处禁地被废;清道光间陶澍重修,清兵攻破太平天国据守的南京城后,又毁为废墟。同治间重修,彭氏撰联当在此时。 “谢傅棋枰”:东晋谢安死后追赠为“太傅”,故称“谢太傅”,简称“谢傅”。半山寺有传说当年谢傅下棋时、刻在石桌上的棋盘。史*载,谢安指挥谢玄等在淝水大胜苻坚时,谢安正与人下棋,得捷报后“了无喜色,棋如故。”“荆公”:宋神宗时,王安石为相,封荆国公。 “去来”:王安石有诗《谢安墩》曰:“我名公字偶相同(谢安字安石),我屋公墩在眼中。公去我来墩属我,不应墩姓尚随公。”“孤墩”:《南陵图经》载:“谢安住半山,有墩曰谢公墩。”相传谢安曾与王羲之同登此墩,而成终古之迹。
上联从半山寺的位置写起,看到明朝故宫遗址,哀叹世事兴衰之沧桑。下联引出名贤轶事,感慨人事变幻之无常。上联的“叹”字与下联的“问”字成为对联之眼,如画龙点睛般地提起神韵,使得整个对联抚古叹今,别发新意,流露出清王朝自太平天国战事之后逐渐走下坡路的不安情绪。清王朝此时已处内忧外患之中,半山寺几经兴废,预示其风雨飘摇的处境。作者为显示其有学问,在对联中融入大量历史典故。通过半山寺一个小小园林的变迁,竟然微缩了“钟山风雨”的历程,正所谓以小见大,以古鉴今是也。
如今,半山寺已不在,但由于此联的存在,客观上却保存了半山寺的“面貌”,使后人得以按图索骥,在荒草中寻寻觅觅,仿佛还能见到千年前谢安与王羲之携手登山的风采,想象出谢安闻捷报而不露声色的大将风度,更可感受王安石与前人“公去我来”的对话。如果联系到做为*改革家的悲哀结局,遗址前的思索就更加深刻。
我们常常只相信石写的历史,却不知在有文字的时代,小小对联的记录比石头还要久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3:08

10·8短论:靠对联保存的历史

彭玉麟: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湖南衡阳人。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曾佐曾国藩创建湘军水师,与太平天国作战,后任广东按察使、水师提督、兵部右侍郎、兵部尚书。彭玉麟是个武官,因为协助曾国藩与太平军作战有功,最后当上了相当于国防*的大官。但因其非正途出身,又任武职,怕别人小觑,遂多事风雅之举,到处吟诗题联,据说还很喜欢画梅花。
南京有个半山寺,位于中山门北白塘,处于去紫金山的半路上。原为北宋王安石故居,宋元丰七年 王安石因大病全愈而请旨舍宅为寺,宋神宗准请并赐名“报宁寺”。因王安石自号“半山”,原居舍庭园叫“半山园”,后世即多以“半山寺”称之。苏轼曾有题半山寺诗:“甲第非真有,闭花亦偶栽;聊为清静供,却为道人开。”该寺现已不存。彭玉麟曾为半山寺撰联,用典甚多,颇有文采:
钟阜割秀,青溪分流,咫尺接层城;叹禁苑全虚,尚留此寺。
谢傅棋枰,荆公第宅,去来皆幻迹;问孤墩终古,究属何人?
“钟阜割秀”:钟阜即钟山,亦名紫金山。割秀指半山寺分割了紫金山的秀色。“青溪”是自紫金山流经半山寺的溪水。“层城”,一本作“层楼”,误。层城指帝王所居。《淮南子》:“昆仑山有层城九重。”后世即把最高层视为天庭,称为“层城”。这里喻指南京曾为明朝故都及古都城。“禁苑”,原指明代皇家宫苑,例为禁地。半山寺因地处禁地被废;清道光间陶澍重修,清兵攻破太平天国据守的南京城后,又毁为废墟。同治间重修,彭氏撰联当在此时。 “谢傅棋枰”:东晋谢安死后追赠为“太傅”,故称“谢太傅”,简称“谢傅”。半山寺有传说当年谢傅下棋时、刻在石桌上的棋盘。史*载,谢安指挥谢玄等在淝水大胜苻坚时,谢安正与人下棋,得捷报后“了无喜色,棋如故。”“荆公”:宋神宗时,王安石为相,封荆国公。 “去来”:王安石有诗《谢安墩》曰:“我名公字偶相同(谢安字安石),我屋公墩在眼中。公去我来墩属我,不应墩姓尚随公。”“孤墩”:《南陵图经》载:“谢安住半山,有墩曰谢公墩。”相传谢安曾与王羲之同登此墩,而成终古之迹。
上联从半山寺的位置写起,看到明朝故宫遗址,哀叹世事兴衰之沧桑。下联引出名贤轶事,感慨人事变幻之无常。上联的“叹”字与下联的“问”字成为对联之眼,如画龙点睛般地提起神韵,使得整个对联抚古叹今,别发新意,流露出清王朝自太平天国战事之后逐渐走下坡路的不安情绪。清王朝此时已处内忧外患之中,半山寺几经兴废,预示其风雨飘摇的处境。作者为显示其有学问,在对联中融入大量历史典故。通过半山寺一个小小园林的变迁,竟然微缩了“钟山风雨”的历程,正所谓以小见大,以古鉴今是也。
如今,半山寺已不在,但由于此联的存在,客观上却保存了半山寺的“面貌”,使后人得以按图索骥,在荒草中寻寻觅觅,仿佛还能见到千年前谢安与王羲之携手登山的风采,想象出谢安闻捷报而不露声色的大将风度,更可感受王安石与前人“公去我来”的对话。如果联系到做为*改革家的悲哀结局,遗址前的思索就更加深刻。
我们常常只相信石写的历史,却不知在有文字的时代,小小对联的记录比石头还要久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3:08

10·8短论:靠对联保存的历史

彭玉麟: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湖南衡阳人。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曾佐曾国藩创建湘军水师,与太平天国作战,后任广东按察使、水师提督、兵部右侍郎、兵部尚书。彭玉麟是个武官,因为协助曾国藩与太平军作战有功,最后当上了相当于国防*的大官。但因其非正途出身,又任武职,怕别人小觑,遂多事风雅之举,到处吟诗题联,据说还很喜欢画梅花。
南京有个半山寺,位于中山门北白塘,处于去紫金山的半路上。原为北宋王安石故居,宋元丰七年 王安石因大病全愈而请旨舍宅为寺,宋神宗准请并赐名“报宁寺”。因王安石自号“半山”,原居舍庭园叫“半山园”,后世即多以“半山寺”称之。苏轼曾有题半山寺诗:“甲第非真有,闭花亦偶栽;聊为清静供,却为道人开。”该寺现已不存。彭玉麟曾为半山寺撰联,用典甚多,颇有文采:
钟阜割秀,青溪分流,咫尺接层城;叹禁苑全虚,尚留此寺。
谢傅棋枰,荆公第宅,去来皆幻迹;问孤墩终古,究属何人?
“钟阜割秀”:钟阜即钟山,亦名紫金山。割秀指半山寺分割了紫金山的秀色。“青溪”是自紫金山流经半山寺的溪水。“层城”,一本作“层楼”,误。层城指帝王所居。《淮南子》:“昆仑山有层城九重。”后世即把最高层视为天庭,称为“层城”。这里喻指南京曾为明朝故都及古都城。“禁苑”,原指明代皇家宫苑,例为禁地。半山寺因地处禁地被废;清道光间陶澍重修,清兵攻破太平天国据守的南京城后,又毁为废墟。同治间重修,彭氏撰联当在此时。 “谢傅棋枰”:东晋谢安死后追赠为“太傅”,故称“谢太傅”,简称“谢傅”。半山寺有传说当年谢傅下棋时、刻在石桌上的棋盘。史*载,谢安指挥谢玄等在淝水大胜苻坚时,谢安正与人下棋,得捷报后“了无喜色,棋如故。”“荆公”:宋神宗时,王安石为相,封荆国公。 “去来”:王安石有诗《谢安墩》曰:“我名公字偶相同(谢安字安石),我屋公墩在眼中。公去我来墩属我,不应墩姓尚随公。”“孤墩”:《南陵图经》载:“谢安住半山,有墩曰谢公墩。”相传谢安曾与王羲之同登此墩,而成终古之迹。
上联从半山寺的位置写起,看到明朝故宫遗址,哀叹世事兴衰之沧桑。下联引出名贤轶事,感慨人事变幻之无常。上联的“叹”字与下联的“问”字成为对联之眼,如画龙点睛般地提起神韵,使得整个对联抚古叹今,别发新意,流露出清王朝自太平天国战事之后逐渐走下坡路的不安情绪。清王朝此时已处内忧外患之中,半山寺几经兴废,预示其风雨飘摇的处境。作者为显示其有学问,在对联中融入大量历史典故。通过半山寺一个小小园林的变迁,竟然微缩了“钟山风雨”的历程,正所谓以小见大,以古鉴今是也。
如今,半山寺已不在,但由于此联的存在,客观上却保存了半山寺的“面貌”,使后人得以按图索骥,在荒草中寻寻觅觅,仿佛还能见到千年前谢安与王羲之携手登山的风采,想象出谢安闻捷报而不露声色的大将风度,更可感受王安石与前人“公去我来”的对话。如果联系到做为*改革家的悲哀结局,遗址前的思索就更加深刻。
我们常常只相信石写的历史,却不知在有文字的时代,小小对联的记录比石头还要久远。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