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圆舞曲的特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7:23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9-19 05:37

1、圆舞曲是一种外来的音乐体裁,英文是所以有时也音译为“华尔兹”舞曲一般起源于农村。

2、圆舞曲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城市中特别是在维也纳发展起来的。所以,有些圆舞曲也叫维也纳圆舞曲。溯源追根,圆舞曲的前身是奥地利民间的“兰得勒舞曲”,这也是一种农村舞曲。

3、圆舞曲在“兰得勒舞曲”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三拍子舞蹈,跳舞时一对对男女舞伴,按照舞曲的节奏旋转打圈,动作轻快、优美,情绪热烈、欢快。这些特点决定了圆舞曲的体裁特征:速度较快,拍或拍,这些特点,配合上环绕支点音旋转的音调,便生动地产生旋转打圈的动作感。

4、圆舞曲的体裁特征,更鲜明地体现在它的伴奏音型中。典型的圆舞曲伴奏音型是强弱分明的三个均匀的四分音符(在拍则是八分音符),每小节一个和弦,第一拍是强拍,奏和弦的低音。第二、三拍是弱拍,在较高音区奏其它和弦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1 16:42

舞曲是一种外来的音乐体裁,英文是所以有时也音译为“华尔兹”舞曲一般起源于农村。圆舞曲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城市中特别是在维也纳发展起来的。所以,有些圆舞曲也叫维也纳圆舞曲。溯源追根,圆舞曲的前身是奥地利民间的“兰得勒舞曲”,这也是一种农村舞曲。圆舞曲在“兰得勒舞曲”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三拍子舞蹈,跳舞时一对对男女舞伴,按照舞曲的节奏旋转打圈,动作轻快、优美,情绪热烈、欢快。这些特点决定了圆舞曲的体裁特征:速度较快,拍或拍,这些特点,配合上环绕支点音旋转的音调,便生动地产生旋转打圈的动作感。圆舞曲的体裁特征,更鲜明地体现在它的伴奏音型中。典型的圆舞曲伴奏音型是强弱分明的三个均匀的四分音符(在拍则是八分音符),每小节一个和弦,第一拍是强拍,奏和弦的低音。第二、三拍是弱拍,在较高音区奏其它和弦音。
十八世纪后半叶,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莫扎特写了近五十首短小、精悍、具有民间风格的圆舞曲,称作《德国舞曲》。之后,舒伯特写了二百余首供钢琴独奏的圆舞曲。著名的浪漫主义钢琴作曲家肖邦写有十四首音乐会圆舞曲。维也纳作曲家约翰?斯特劳斯,他是一<位主要从事圆舞曲创作的作曲家,具有“圆舞曲之王”的美称。他一生写了447首圆舞曲。他创作的大量圆舞曲中,最脍炙人口的可算是《兰色的多瑙河》了。这首圆舞原是一首歌唱多瑙河的男声合唱曲,曲名全称《在美丽的兰色多瑙河上》,后来作者又亲自改编为乐队演奏的圆舞曲,很快流传于全世界。随后,这首乐曲又被很多作曲家改编成独唱曲和各种乐器的独奏曲。
圆舞曲代表作有哪些:
小约翰•施特劳斯 (johann strauss,1825-19),老约翰•施特劳斯的儿子,奥地利著名的轻音乐作曲家。出生在十九世纪奥地利维也纳有名的音乐世家。与其父亲约翰•施特劳斯同名。这里的“老”字和“小”字是后人加的。为了区别他们,只好在名字前面加入了“老”,“小”这么两个字。
其创作以《蓝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活》、《春之声》等一 百二十余首维也纳圆舞曲著称,被后人冠以“圆舞曲之王”的头衔。他曾带领乐队访问欧洲各国,使维也纳圆舞曲风靡全欧洲。他的圆舞曲独具特色,旋律酣畅,柔美动听,节奏自由,生机盎然,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主要曲目。他还将源于德国南部性格温和的连德勒舞,改造成为结构简单、节奏灵活、旋律优美、感情奔放的音乐体裁,在市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十大圆舞曲
1 春之声圆舞曲
约翰 施特劳斯作于1883年,当时他已经接近60岁,但该曲的音乐依然充满活力 。据说它最早是一首钢琴曲,后开经轻歌剧《蝙蝠》作为声乐圆舞曲于1883年2月底举行首次演出。同年3月1日又在维也纳剧院公演。
2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约翰 施特劳斯作曲。该曲原是声乐曲。被称为奥地利“非正式的第二国歌”。
3 艺术家的生涯原舞曲
是约翰 施特劳斯最著名的几首圆舞曲之一。作于1867年。
4 南国玫瑰园舞曲
约翰 施特劳斯创作的轻歌剧《女王束带里的手帕》于1880年10月1日在维也纳的剧院首次上演。《南国玫瑰圆舞曲》就取材该剧。
5 溜冰圆舞曲
被称为“法国圆舞曲之王”的爱米尔 瓦尔托伊费尔,作有250首以上的管线圆舞曲。
6 杜鹃圆舞曲
瑞典作曲家约翰 埃马努埃 佐纳逊。以前把有些杜鹃成为郭公,而现在郭公示专指大杜鹃,即布谷鸟。这首乐曲又名《郭公圆舞曲》。该曲音乐形象生动活泼,把杜鹃的啼鸣声织进旋律中,娓娓动听,明朗而充满和平气氛。
7 快乐的寡妇圆舞曲
匈牙利作曲家莱哈尔作曲。该曲原是轻歌剧《快乐的寡妇》第一幕的声乐圆舞曲。
8 多瑙河之波圆舞曲
罗马尼亚作曲家伊凡诺维奇。40年代后期的著名影片《乔松的故事》以此作为主题,并取名为《结婚纪念日之歌》。
9 天鹅湖圆舞曲
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选自舞剧《天鹅湖》。
10 斯娃巴尔达圆舞曲
是舞剧名作《葛蓓莉娅》中的选曲。作者德利勃,被称为“法国芭蕾音乐之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1 16:42

圆舞曲(Walzer),有时音译为“华尔兹”,是奥地利的一种民间舞曲,18世纪后半叶用于社交舞会,19世纪开始流行于西欧各国,它采用3/4拍,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畅,节奏明显,伴奏中每小节仅用一个和弦,由于舞蹈时需由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贝多芬、舒伯特曾写过圆舞曲,威伯的《邀舞》也是精心处理过的圆舞曲,肖邦的圆舞曲更是钢琴作品中的范例,而通过老约翰·施特劳斯和兰纳奠基、小施特劳斯发展起来的圆舞曲则有别于他人,他们的圆舞曲有典型的维也纳风格,俗称维也纳圆舞曲,它通常由五首情绪和调性相仿的舞曲连贯组成,注重内容的标题性,既能在舞厅里伴舞,也能在音乐厅里演奏,是一种雅俗共赏的音乐形式。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6638.htm?fr=ala0_1_1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1 16:43

圆舞曲的前身是奥地利民间的“兰得勒舞曲”,这是一种农村舞曲。圆舞曲在“兰得勒舞曲”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三拍子舞蹈,它的主要特点是:跳舞时一对对男女舞伴,按照舞曲的节奏旋转打圈,动作轻快、优美,情绪热烈、欢快。圆舞曲的体裁特征:速度较快,拍或拍,这些特点,配合上环绕支点音旋转的音调,便生动地产生旋转打圈的动作感。圆舞曲的体裁特征,更鲜明地体现在它的伴奏音型中。典型的圆舞曲伴奏音型是强弱分明的三个均匀的四分音符(在拍则是八分音符),每小节一个和弦,第一拍是强拍,奏和弦的低音。第二、三拍是弱拍,在较高音区奏其它和弦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1 16:43

圆舞曲(Walzer),有时音译为“华尔兹”,是奥地利的一种民间舞曲,18世纪后半叶用于社交舞会,19世纪开始流行于西欧各国,它采用3/4拍,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畅,节奏明显,伴奏中每小节仅用一个和弦,由于舞蹈时需由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这些特点决定了圆舞曲圆舞曲的体裁特征:速度较快,3/4拍或3/8、6/8拍,节奏常是“X — X |或 X.X X |或 X | X — X | X”,从第一拍或第三拍开始。这些特点,配合上环绕支点音旋转的音调,便生动地产生旋转打圈的动作感。圆舞曲的体裁特征,更鲜明地体现在它的伴奏音型中。典型的圆舞曲伴奏音型是强弱分明的三个均匀的四分音符(在3/8拍则是八分音符),每小节一个和弦,第一拍是强拍,奏和弦的低音。第二、三拍是弱拍,在较高音区奏其它和弦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1 16:44

圆舞曲(Walzer),有时音译为“华尔兹”,是奥地利的一种民间舞曲,18世纪后半叶用于社交舞会,19世纪开始流行于西欧各国,它采用3/4拍,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畅,节奏明显,伴奏中每小节仅用一个和弦,由于舞蹈时需由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贝多芬、舒伯特曾写过圆舞曲,威伯的《邀舞》也是精心处理过的圆舞曲,肖邦的圆舞曲更是钢琴作品中的范例,而通过老约翰·施特劳斯和兰纳奠基、小施特劳斯发展起来的圆舞曲则有别于他人,他们的圆舞曲有典型的维也纳风格,俗称维也纳圆舞曲,它通常由五首情绪和调性相仿的舞曲连贯组成,注重内容的标题性,既能在舞厅里伴舞,也能在音乐厅里演奏,是一种雅俗共赏的音乐形式。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