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张家荣 四川省宣汉县庆云乡中心校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计算能力。一个小学毕业生应能正确地、迅速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计算,达到这个要求,才能为升入中学进一步学习和参加生产劳动打好基础。如何实现这个教学要求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能力;教学模式;验算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有些概念的引入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
学生面对计算题,要得到计算结果,首先要考虑运用什么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等等,因此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决定了是否具有计算能力。学生要具有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必须先要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理解并且掌握如通分、约分、带分数与假分数之间的互化等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只有把有关的基础知识讲清楚,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学生计算才不会出现差错。
以上这些基础知识,都应讲解得很清楚,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便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如,“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部分知识就很重要。在讲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小数、百分数互化时,就要用到它。分数单位的概念,在讲解分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法则时也离不开它。这两部分知识,学生如能掌握得很熟练,学习小数、分数四则计算才能顺利进行。
改变以往的计算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透彻理解算理,从而提高计算能力。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规则化,因此,不懂算理,光靠机械训练也能掌握,但这种依葫芦画瓢式的掌握,其迁移范围非常有限,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改变原来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索知识,概括其规律性,从而对算理获得深刻的理解。
计算题的计算数据和运算符号学生们经常容易看错,也容易忽视对题目的周密观察和认真分析,盲目地进行计算,就容易使计算繁难,影响正确率。解计算题也要和解应用题一样,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加强审题训练。我对学生提出“两看,两想,再计算”的程序,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由几个部分组成,想一想一般方法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殊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教学生对题目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分析。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有些知识,要通过课堂教学的训练,使学生能脱口而出,并做到准确无误,只有这样,计算起来才能正确迅速。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加强基本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加强
口算教学和练习。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的技能技巧是口算的发展,笔算是由若干口算按照笔算法则计算出来的。如987×786一题,就要进行9次乘法口算和14次加法口算,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口算出错误,笔算必然出错误。因此,不仅低中年级基本口算的训练要持之以恒,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展、加深,在高年级也应同样重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概念、法则,增大课堂教学的密度,提高计算能力,而且可以在口算训练中,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注意力和记忆力。
教师要充分发挥各种练习形式如创设情境、进行变式训练、利用游戏等作用,力求活而不难,易中求深,使各种练习相互协调,从而产生正向效应。利用形式多样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学生的计算兴趣对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生的计算能力差在计算时出现错误,是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有时是“屡说无效”和“屡禁不止”的,已经成为困扰小学数学教师的一个较难的课题。近几年来,由于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们都在积极的进行着教育改革,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已被大家所重视。大家都在寻找一种适合于自己学生的方法。但是,由于所查资料有限,还没有找到适合于我班学生的方法。因此,为了能有效地提高本班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计算既准确又迅速,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熟练程度,并使计算方法合理灵活。我认为就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正确分析学生的错误原因,并组织形式多样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以便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不少学生虽然能够依据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但因为算理不清,知识迁移的范围就极为有限,无法适应计算学习中千变万化的各种具体情况,也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例
如,在计算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时,常遇到学生计算法则是正确的但结果却是错误的,究其原因,有约分、通分的错误,有互化错误,也有百以内的口算问题。这些都反映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存在缺陷。因此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计算教学同样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因此在计算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明确算理,让学生在算理指导下掌握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沟通计算方法间的联系,形成一些更加概括、更具有普遍实用性的计算方法。例如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共同特点是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在教学中让学生沟通两种计算方法的联系,就可以提高学生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进而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教育学生养成验算习惯,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格式符合规定,对计算结果自觉检查等习惯,我要求学生完成作业后要作自我检查、复核或验算,如:学生在解完方程后,一定要把答案代人原方程进行必要的验算,通过验算,让学生作出正确判断;当然,竖式计算学生也能通过交换律及逆运算的关系来进行验算。
多年的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教学工作,除了要做好上述几项工作,还要注意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教学中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口算、板演、或书面作业,要及时地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使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教学中只有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的计算能力才会提高,学生的思维才会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