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非煤矿山标准化管理体系

2020-12-14 来源:榕意旅游网
1.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

1.1方针

1.1.1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责任到人;依法办矿,持续改进;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1.1.2安全生产方针管理制度

为认真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根据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公司安全生产方针是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在公司的具体体现,必须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方针的要求,在国家安全生产方针的前提下制定。 (2)制定的安全生产方针必须表达公司安全管理的基本理念,服从公司的发展战略,并让员工能够理解和接受。

(3)公司安全生产方针由XXX负责组织起草,由管理者代表、员工代表、各部门负责人、副总经理、总经理等管理者共同参与研究修订,并与公司相关方进行沟通,经公司安委会讨论后形成公司文件,经总经理签发实施。

(4)公司安全生产方针以文件形式下发,各部门、班组必须利用各种形式将安全生产方针传达到每位员工,并作为员工岗前培训及再教育的主要内容;公司安全生产方针由公司安全部负责传达至公司相关方。 (5)公司安全生产方针将通过安全宣传栏、宣传横幅等多种形式对外进行宣传。

(6)各部门应保存公司安全生产方针文本,以方便员工、相关方随时查阅。

(7)安全生产方针由管理者代表XXX每年组织评审,公司主要负责人、

1

员工代表、各部门负责人参与;当公司内部组织机构等内外部条件发生变化,由XXX及时组织评审,评审安全生产方针的持续适宜性,确定是否需要修订;需要修订时,由安委会召开会议对安全生产方针进行修订。 1.1.3安全生产方针管理责任人及职责

安全生产方针由XXX负责管理、起草、组织评审和修订,为安委会修订安全生产方针提供依据。同时,管理者代表XXX负责做好以下工作。 (1)负责将安全方针向相关方进行传达和宣传。

(2)负责做好各种有关安全生产方针制定、评审、修订的会议记录。 (3)收集各部门和员工对安全生产方针的合理化建议,并进行归纳总结。

(4)对安全生产方针落实情况进行监测、考核。 (5)收集安全生产方针的有关资料。 (6)建立安全生产方针管理档案。 1.2目标 1.2.1安全目标

1、人员死亡事故为零,重伤事故为零; 2、边坡坍塌事故为零; 3、火灾、爆炸事故为零; 4、职业病发生率为零;

5、矿区内重大交通事故为零(重大交通事故指:车辆经济损失在10000元以上的交通事故);

6、重大机械设备事故为零(重大机械设备事故:指由于不当操作或其他非正常原因造成设备的直接经济损失在20000元以上的事故);

7、民爆物品使用保障率100%;

2

8、安全隐患整改率98%以上; 9、劳保用品发放及时率为100%; 1.2.2环境目标

1、有效控制矿区扬尘(符合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标准); 2、有效控制机械噪声(符合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标准); 3、生产用水循环使用; 4、废弃物集中堆放; 5、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1.2.3 安全目标管理制度

(1)每年由管理者代表根据上一年度公司的安全目标完成情况制定公司的安全目标,并由公司安委会讨论评审,由总经理签发,形成文件化的资料,并组织贯彻落实。为实现安全目标,管理者代表应在每年年初制定安全目标与指标的实施计划,由总经理签字批准,由相关部门组织实施。 (2)为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每个月由管理者代表会同安全部门对安全目标进行监测,形成文件化的资料,并向安委会进行汇报。如有安全目标没有实现情况,需根据安全目标的制定、完成过程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制定措施,落实责任人,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跟踪。每年年终公司安委会对安全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验证安全目标的合理性,为新一年度的安全目标的制定提供依据。

(3)各部门及班组必须利用各种形式将安全生产目标传达到每位员工,并作为员工岗前培训及再教育的主要内容。

(4)公司安全生产目标由安全部负责通过安全宣传栏、宣传横幅等多种形式对外进行宣传。每月对安全生产目标的完成情况向全体员工进行公示,以此方式与全体员工进行沟通。

3

1.2.4 安全目标评价人员与职责

(1)依据安全生产方针,公司每年年初由公司管理者代表(XXX)根据上一年度安全目标的实现情况拟定公司安全目标。 (2)负责与员工、相关方就本公司的安全目标进行沟通。 (3)根据安全目标的实时监测情况,在月度、季度、年度安全工作会议上,回顾安全目标的实现情况。

(4)于每年年初向公司安委会提供安全目标实现情况,供安委会讨论并确定新一年度安全目标。

(5)新一年度安全目标以文件形式下发至各个职能部门。 1.2.5 安全目标和指标制定要求

(1)制定安全目标、指标时必须符合法律法规、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风险、经济、技术、行业等实际情况和相关方的要求。 (2)安全目标和指标应是可测量的,并与公司的安全方针相一致。 (3)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应对安全目标、指标进行更新、修订: 1)管理评审的要求; 2)管理方针进行修订;

3)公司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 4)法律、法规及有关标准发生变化; 5)相关方提出新的要求。

(4)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的起草、沟通、回顾等由管理者代表负责,报安委会讨论后,由总经理批准执行。安全生产目标的管理由管理者代表负责。

1.2.6 实现安全目标的保障措施

(1)人力资源。公司将配备专门人员对AQ系统进行策划、执行,并

4

对其符合性进行检查,最终对其绩效进行考核、评价,并对AQ系统定期不定期地进行修改。同时,公司动员所有工作人员参与到AQ系统的运行中来,保证AQ系统的顺利运行。安全目标的管理由XXX负责,最终汇集至安委会讨论,报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研究决定,下发执行。 (2)财力资源。公司将根据实现安全目标计划的安全投入需求及时提供足够的财力支持,保证员工的培训、硬件设施的投入,大力做好财力支援。

(3)物力资源。为保证AQ系统的顺利进行,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公司拟提供以下资源:办公自动化设备(含电脑、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系统、打字机、复印机等);影像设备(包括电视机、录像机、摄像机、照相机、投影机等);通讯工具(传真机、电话、对讲机等)等,为保证员工得到充分有效的培训创造条件。

(4)技术资源。公司聘请相关专业人员及时对公司安全标准化体系运行过程进行监督、检测和绩效考核,及时进行修订,使其不断的自我完善,确保公司年度目标的最终实现。同时加强生产技术及设备的改造更新,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制定有效的事故处理和防范措施,防止人身伤亡等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5)为保证公司的AQ体系得到有效的运行,每年年终对公司的安全目标进行回顾,对公司安全目标落实情况进行评价、考核,使其真正达到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目的。

1.2.7 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的监测制度

为贯彻实施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针,加强对安全目标与指标完成情况的监测,确保实现公司的安全目标,特制订安全生产目标监测制度。 (1)公司委派XXX作为专职监测人员,每个月进行一次监测,每个

5

部门的记录、管理台帐收集到安全部门,利用计算机相关软件进行统计,监测过程中,对没有完成计划任务的部门或班组,落实责任人及部门进行整改,结合月度安全目标的考评办法进行综合考评。对监测所要求的所有内容、监测数据汇总上报公司安委会、总经理、副总经理,对没有完成计划要求的部门进行落实整改、复查。

(2)监测人员应熟悉公司的采矿工艺流程、安全标准化体系,对体系中的相关规章制度、程序、记录表式等清楚熟悉。

(3)所有记录均要求与AQ标准化的表格相符,起到反应现场实际情况的作用,不得潦草、涂画等行为,妥善保管记录,在月末部门收起所有记录等统一由安全部门保管。

(4)安全目标的监测结果每月向员工进行通报,在月度安全会议中进行通告,对存在的不足提出整改要求及计划,公司各部门必须积极配合。

1.2.8 安全目标的分解

为确保公司年度安全目标的实现,特根据公司行业特点及部门设置情况,对公司的年度安全目标进行如下分解。

1.2.8.1 办公室安全目标

(1)对办公楼落实防火措施,确保办公楼年度无火灾事故。 (2)确保办公大楼卫生100%达标,做好安全保卫和防范工作,确保年度无偷盗事件。

1.2.8.2 安全部安全目标

(1)人员死亡事故为零,重伤事故为零。 (2)边坡坍塌事故为零。 (3)火灾、爆炸事故为零。 (4)职业病发生率为零。

6

(5)矿区内重大交通事故为零(重大交通事故指:车辆经济损失在10000元以上的交通事故)。

(6)重大机械设备事故为零(重大机械设备事故:指由于不当操作或其他非正常原因造成设备的直接经济损失在20000元以上的事故)。 (7)民爆物品使用保障率100%。 (8)安全隐患整改率为98%以上。 (9)劳保用品发放及时率为100%。 (10)年度无爆炸引起的人身伤亡事故。 (11)因钻机操作不当引起的人身死亡事故为零。

(12)重大机械设备事故为零(重大机械设备事故定义见总目标)。 (13)高处坠落引起的设备损伤、人员死亡事故为零。 (14)安全隐患整改率为98%以上。 (15)年内职业病发生率为零。 (16)劳保用品发放及时率达到100%。 (17)民爆物品使用保障率100%。 (18)重伤事故为零。 1.2.8.4 财务部安全目标

(1)安全措施经费100%到位,确保安措费的专款专用。 (2)确保财务室的资金安全。 1.2.8.5 运输部安全目标 (1)安全隐患整改率为98%以上。 (2)重伤事故为零。

(3)高处坠落造成的人员死亡事故为零。 (4)矿区无重大交通事故(定义见总目标)。

7

(5)杜绝无证车辆,杜绝无证驾驶,杜绝酒后驾驶,杜绝隐患车辆进场。

1.2.8.6 销售部安全目标 (1)溺水死亡事故为零。

(2)因指挥不当造成船只碰撞事故为零。 (3)重伤事故为零。 1.2.8.7 碎石部安全目标

(1)劳保用品及时发放率、使用率达到100%。 (2)年职业病事故发生率为零。 (3)挂牌隔离制度的执行率100%。 (4)交接班制度的执行率100%。 (5)工伤死亡事故为零,重伤事故为零。 (6)无重大机械设备事故(定义见总目标) 1.2.8.8 环保部安全目标

(1)有效控制矿区扬尘(符合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标准)。 (2)有效控制机械噪声(符合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标准)。 (3)生产用水循环使用。 (4)废弃物集中堆放。 (5)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1.2.8.9 工会安全目标

(1)对员工所反映的安全方面的建议、意见100%进行反馈。 (2)对公司的综合检查工作100%参加。

8

2.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2.1 需求识别与获取

(1)法律法规需求识别、获取及其他要求的制度

1) A Q办管理者代表XXX负责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收集、识别、符合性评估、归档管理,并向适用于该法律法规的相关部门传达其内容或向内部人员借阅等管理工作。

2)各部门配合收集相关法律法规,学习适用于本部门的法律法规。各部门通过询问员工的方式收集员工对法律法规的需求,公司在适当位置设置意见箱收集员工的法律法规需求。

3)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更新、评审由XXX组织人员负责评审。 4)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定义。

a)法律法规。国家、浙江省、湖州市关于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等各项法律、规章和标准。

b)其它要求。各级政府关于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的各种文件要求、客户要求、行业规范和国际公约等。

5)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收集获取的途径。

a)不定期与当地政府机构保持联系,获取最新消息。 b)从以下渠道获得  购买相关法律法规汇编。  报刊杂志上摘录。  网络等媒体。

 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会议

 咨询公司的法规期刊以及客户要求。

6)管理者代表负责识别、获取、评审与更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9

在获取新的法律、法规和要求后,管理者代表负责识别是否适用于公司,然后针对适用的新的法规和要求,定期实施符合性评估,评估依据如下:  公司的经营性质与经营状况;  公司现有的环境管理状况;  生产工艺现状;

 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的引进;  厂房的修建、改建、扩建;

 原材料、化学品的使用、储存、处理及紧急和异常情况;  污染物排放、废物处理、噪声;

 有关的政府许可证、批文、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检查与监测报告等。 7)当变化发生时,管理者代表及时更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清单,及时将更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融入标准化体系。

2.2 融入

(1)管理者代表在制定内部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时要严格按照《矿山安全法》、《安全生产法》、《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不得与法律法规相抵触,具体由管理者代表负责。

(2)在制定安全操作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时要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具体由管理者代表负责。

(3)在生产经营过程和安全检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

(4)管理者代表每年度要进行全员安全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的培训,让广大员工明确自身的权益和义务,特种作业人员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培训主要针对以下与安全生产相关的要求:

10

a)培训要求;

b)法律法规要求的员工测试; c)危害识别要求; d)个体防护用品要求; e)记录保持和报告要求; f)许可要求; g)监测要求。

(5)要充分利用板报宣传窗、安全会议、员工手册、手机短信、传单等形式向职工广泛宣传已识别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政策法令。

(6) 管理者代表将公司适用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及时传达给相关部门,必要时向相关人员包括相关部门的人员提供培训。法律法规原件保存管理者代表处,各部门可以向管理者代表借阅。

(7)各相关部门人员要及时主动地学习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以确保符合性;并向相关方包括承包商作必要沟通。

2.3、评审与更新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评审、更新制度

1)各级领导及职能部门要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文件等途径随时了解事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政策法令与其它要求的动态。

2)当了解某一法律法规、政策法令与其它要求发生变化后,要及时向安委会反映,安委会通过向上级咨询、订购等方法在短时间内获得变化后的范本。

3)根据发生变化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更新公司所适用法律法规的清单,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新旧对比学习掌握变化内容及其内涵。

11

4)依照新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更新公司的相关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及时融入标准化管理。

5)管理者代表至少每12个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一次法律法规的评审,评审适用的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并记录在法律法规定期评估表中。对失效的法律、法规,根据记录要求的保存年限予以保存,以证明文件的延续性。

6)当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新增或修订,公司管理者代表也应组织人员及时进行评估更新。

7)当公司的活动产品及服务发生了重大变化,要对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进行评估、更新。

8)管理者代表应将公司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及时传达给相关部门,必要时向相关人员包括相关部门的人员提供培训。法律法规原件保存在管理者代表处,各部门可以向管理者代表借阅。

9)各相关部门的人员应及时主动地学习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以确保符合性,并向相关方包括承包商作必要沟通。

12

3.安全生产组织保障

3.1 安全生产责任制 (1)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

1)为进一步明确公司各级领导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职责,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保护公司财产免遭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由管理者代表负责制定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

2)各部门领导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责任到人;依法办矿,持续改进;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方针,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观念,认真贯彻国家的安全生产政策、法规以及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和相关方的安全工作指示,改善员工的劳动卫生条件和作业环境,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增强全员安全意识;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和整改事故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总结安全生产管理经验,积极推广应用科学管理方法,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3)各部门负责人必须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严格履行岗位安全职责,坚持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的“五同时”制度;在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和引进工程项目中,坚持劳动保护设施与主体设施同时设计、同时作业、同时验收的“三同时”制度;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切实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4)各部门负责人是本部门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

5)每年初,总经理与副总经理签订安全责任书;副总经理与各部门负责人签订安全责任书;各部门负责人与本部门管理人员、班组长签订安

13

全责任书;本部门的班组长同班组员工签订责任书。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必须把安全责任制层层落实,层层把关。通过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部门以及各岗位的安全职责,使全体员工理解并能够严格履行职责;并通过管理评审做出评价,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每月组织对各部门进行安全责任制考核,年终根据月度安全责任制考核情况,对各部门进行年度安全责任制绩效考核。

(2)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沟通与培训

1)公司的安全生产责任制,通过会议、文件、提案、电话、谈话、通知、公告、声明、板报等方式建立内部输入、输出沟通网络,并对信息进行有效处理和传递,以明确双方相互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2)各级、各岗位人员应熟悉并理解自己的职责,可通过询问、考试、培训等方式进行了解。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如遇到问题,由公司管理者代表负责协调、解释。为确保安全责任制的彻底落实,确保每个员工都能明白自己的岗位安全职责,安全部XXX负责所有人员的安全责任制培训工作。

3)主要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层层传达,签字确认。 (3)安全生产责任制评审管理制度

1)公司每年年底由管理者代表组织人员对安全责任制进行评审,年初签订安全责任制前对各部门进行培训。安全责任制的评审由总经理主持,包括评价责任制的改进机会和变更的需要,确保安全责任制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管理评审的参评人员包括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以及管理人员和员工代表、评审的输入和输出、评审内容及评审结果,并保存评审记录。

3)当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由公司总经理决定增加评审的频次; a)管理体系标准进行改版;

b)公司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 c)发生重大环保、安全事故;

14

d)有较大影响的顾客、相关方投诉; e)公司总经理认为有必要。 (4)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管理制度 1)考核内容:

月度考核标准:考核总分为10分制,每一项所占的比例如下: a)如发生人身死亡事故、重伤事故,考核自动为不合格;

b)如发生人身轻伤事故、机械设备伤害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0000元以上,占30%;

c)各项记录填写完善、齐全,占10%; d)部门人员的参加培训率100%,占10%;

e)部门人员违反相关操作规程不得超过部门人数的30%,占10%; f)岗位安全责任书的签订率100%,占10%;

g)在规定时间内、安全隐患的整改率100%,占10%; h)各项安全检查是否达到规定的次数,占10%; i)部门、公司组织的会议是否按时参加,占10%;

每月对各部门进行安全责任制考核,根据考核分数发放奖金,发放奖金的金额为安全奖励总金额x获得分数x10%。安全奖金为部门每个员工每月100元;对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员工,并被公司采纳的,给与200~500元的奖励。

考评人员为XXX、XXX、XXX,批准人为XXX。每月对安全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安全绩效进行一次考评,按照考核标准进行奖金的发放。 (5)部门人员职责

为便于公司AQ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确保AQ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公司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安全职责和权限,并逐级进行说明,每年对安全责任制进行一次更新和评审,同时接受公司对安全责任制职责和权限的培训。

15

1)总经理安全职责

a)贯彻执行国家、地方及行业有关AQ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 b)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c)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d)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e)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f)组织制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g)及时、如实报告安全生产事故。

h) 根据公司AQ方针,组织制定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并督促落实实现目标所需资源;批准并发布管理AQ体系,确保公司AQ管理体系的实施和运行。

i)主持召开安委会会议,讨论安全生产问题。 j)定期听取员工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k)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标准化体系的管理评审,审批管理评审计划和管理评审报告,确保AQ管理体系具有持续适宜性和有效性。

l)组织开展公司安全文化创建活动,并公开展示对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承诺。

m)定期向职代会或员工大会汇报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n)确定公司安全管理机构,任命管理者代表、安全负责人、员工代表、消防负责人、急救员、事故调查员,委派经过培训的人员从事与安全有关的管理工作,并规定其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以提高办事效率和潜在效益。

o) 组织开展公司安全文化创建活动,并公开展示对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承诺。

p)组织参加每月的安委会会议,讨论决定安全事宜;每月组织公司进行一次安全例行检查,参加重大节假日或上级下达检查任务的综合检查;

16

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的安全巡查;参与风险评价;参与安全生产培训;认可安全生产表现优秀的人员;参与公司各项规定的安全生产检查;参与安全生产事故、事件调查;参加安全责任制的考核。

2)副总经理安全职责

a)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AQ的方针、政策及法律和法规。

b)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c)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d)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e)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f)组织制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g)及时、如实报告安全生产事故。

h) 根据公司AQ方针,组织制定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并督促落实,实现目标所需资源。

i)主持召开安委会或安全生产领导机构会议,讨论安全生产问题。 j)定期听取员工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k)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标准化体系的管理评审。

l)组织开展公司安全文化创建活动,并公开展示对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承诺。

m)定期向职代会或员工大会汇报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n)负责组织对公司中层干部的安全培训与安全工作考核。抓好班组安全组织建设,与员工一起讨论安全生产问题。组织公司安全生产责任书的考核兑现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奖罚工作。

o)负责审批合格劳务分包商和工程分包商;

p)负责对物资供方评价结果的审批,负责不合格物资报废的审批; q)主管本业务系统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17

r)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督促执行,坚持“三同时”制度,不断改善劳动条件。

3)安全矿长安全职责

a) 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和法规及规范、规程、标准以及主管部门的各项规章,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b)参与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c)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d)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e)参与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f)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g)参与制定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

h)参与安委会或安全生产领导机构会议,讨论安全生产问题。 i)听取员工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j)每年至少参与开展1次标准化体系的管理评审。

k)参与开展公司安全文化创建活动,并公开展示对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承诺。

l)主管公司相关文件管理,按规定的权限审批AQ管理体系文件,组织解决生产过程中各部门出现的环境安全文明作业重大技术问题。

m)主管公司与产品有关的过程的策划与技术管理。 n)指导和监督检查检验、测试工作。

o)与员工一起讨论安全生产问题,参与每月进行1次的安全生产巡查;参加每月进行一次的公司安全例行检查,参加重大节假日或上级下达的综合检查工作;参加安委会会议。参与风险评价;参与安全生产培训;参与安全生产检查;参与安全生产事故、事件调查。

p)参加公司AQ管理委员会会议,参与对重大安全事故的指挥、调查、分析和处理,参与安全生产培训,参与安全生产检查,认可安全表现,参

18

加安委会会议,参与日常的安全会议、安全检查工作。

q)定期向职代会或员工大会汇报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4)办公室主任安全职责

a)负责公司决议和领导指令的下达与督办。

b)指导各有关部门(单位)做好文件的编目、登记、标识、更改、存档和借阅工作。

c)负责公司综合档案管理;负责对公司各部门文印材料的监督管理。 d)负责外来行政公文收发及传递,做好本部门的文件控制。 e)主管信息网络管理的开发与应用。

f)负责公司行政办公区域水、电资源及环境卫生日常管理,负责内部治安保卫综合管理和消防管理,负责通讯联络、办公用品管理。

g)公司行政日常事务管理。

h)负责管理公司局域网信息平台,做好信息及数据收集、传递、交流。

i)参加各项管理评审。

j)监管本业务系统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k)负责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5)管理者代表安全职责

a)组织制定、修订和管理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b)协助制定各部门或岗位职责与权限,协调公司标准化实作业作。 c)负责组织建立现行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程目录清单;报送有关领导和下发公司各职能部门。

d)负责有效文件清单的汇总、审核和发放工作。

e)检查、督促各有关部门对安全检查记录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归档。

f)编制公司年度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计划;组织内部审核

19

的实施,做好内部审核记录的收集、整理、保管,为管理评审提供依据。

g)负责制定管理评审计划,收集并提供管理评审所需的资料,编制管理评审报告,负责对评审后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进行跟踪验证。

h)负责对公司各部门相关数据的传递与分析、处理、绩效监测和监督检查。

i)负责标准化安全管理体系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和效果监督检查及跟踪验证。

6)财务部主任安全职责

a)组织公司资金核算、成本核算和会计核算工作,为总经理提供决策所需的会计年度明细状况、经营成果分析资料。

b)编制和执行公司财务预算、财务收支计划、拟定资金筹措和使用方案,为标准化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c)负责本系统的数据收集、传递、交流。

d)监管本业务系统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e)参加各项合同评审和管理评审。 7)职业卫生管理员安全职责

a)贯彻执行国家政策、法令、法规,参与编制环境、安全管理方案,监测安全、职业健康管理目标的实施。

b)组织安全、职业健康生产教育,落实职业健康的各项规章制度。 c)负责职业健康安全不符合的处置。

d)协助各部门职业健康安全行为和活动控制。 e)按分工做好相关记录的控制管理。 8)安全部主任安全职责

a)对公司安全生产和劳动防护工作负有安全管理和安全监察双重职责。

b)宣传贯彻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令和上级指示。制定公司

20

的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制定劳动用品的发放标准并监督执行。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员工安全生产思想教育和安全技术教育;组织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和领证工作。

c)协助组织开展公司的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工作。根据上级安全工作的指示要求,提出具体的贯彻意见。定期研究伤亡事故和职业病趋势及重大问题,提出改进安全工作的建议。

d)经常深入基层(现场)检查了解安全生产情况,针对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分析研究并提出整改意见和防范措施。遇有紧急不安全情况时,有权责令停止作业,并立即报告领导尽快研究解决。

e)参与审查汇总和制定安全措施计划,监督检查安措经费的落实与使用和安全生产完成情况,督促有关部门制定和贯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f)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安全技术、工业卫生方面的技术革新,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消除不安全因素。

g)协助领导组织各项安全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并提出处理意见,及时总结和推广安全生产先进经验。

h)指导所属部门专(兼)职安全员的工作,监督各职能部门搞好各自业务范围内的安全工作,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员工的劳逸结合、女工保护和季节性劳动保护工作。

i)负责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演练的组织与响应,负责伤亡事故的统计、分析和上报,参与事故调查并提出处理建议。

j)接受上级安全部门和地方及行业有关部门的指导,按时报告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9)采矿部主任安全职责

a)宣传贯彻执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令和上级指示,宣传贯彻公司安全方针、目标,并负责各项规章制度的组织实施,对本部门的

21

安全生产负第一责任。

b)督促矿山作业人员在上班前要穿带好劳保用品,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并每周组织检查其执行情况。

c)按照矿山开采设计方案,认真做好矿山公路运输开拓系统工作,做好台阶设置、最终边坡留设、工作边坡留设和边坡管理工作。

d)切实做好爆破作业的管理,加强安全警戒,预防事故发生。 e)督促做好对矿区作业宕面日常和定期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报告并进行整改。

f)督促有关人员作好各种台帐记录,记录内容要实事求是,字迹清楚。 g)负责做好矿区内钻机、挖掘机等机电设备、设施及物资的管理,并督促相关人员加强对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

h) 做好与运输部的衔接工作,做到石料装载运输及时、安全、顺畅。 i) 做好与周边村民的协调工作,加强与村领导的沟通协调,保障正常的开采秩序。

j)每周组织人员对本部门进行安全检查,每周组织本部门员工召开部门周会议。在日常会议上讨论安全生产问题,与员工一起讨论安全生产问题。准时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安全检查和和安委会会议;参加标准化体系评审,参与风险评价,参与安全生产培训;参与安全生产事故、事件调查。

k) 熟悉各种规章制度,以身作则,不违章指挥,不强迫工人冒险作业,坚决制止各种违章作业行为。

l) 经常组织对员工人进行劳动纪律、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知识的教育。开展好班组安全教育,不得指派未经技术培训的员工和未持证的特殊工种岗位的人员上岗操作。

m) 贯彻执行“五同时”制度,每星期要组织一次安全自查。讨论布置安全工作,研究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组织实施;及时总结、推

22

广先进经验,表彰先进组织与个人。熟悉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及各种抢险器材的使用。

n)负责层层签订本部门年度安全生产责任书,并督促落实。 o) 配合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 p) 做好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10)碎石部主任安全职责

a)宣传贯彻执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令和上级指示,宣传贯彻公司安全方针、目标,并负责各项规章制度的组织实施,对本部门的安全生产负第一位责任;

b)熟悉各种规章制度,以身作则,不违章指挥,不强迫工人冒险作业,坚决制止各种违章作业行为。

c)经常组织对工人进行劳动纪律、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知识的教育。开展好班组安全教育,不得指派未经技术培训的员工和未持证的特殊工种岗位的人员上岗操作。

d)聘用员工必须上报公司批准,并履行好劳动用工各项手续,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和安全生产责任书。

e) 每周组织人员对本部门进行安全检查,每周组织本部门员工召开部门周会议。在日常会议上讨论安全生产问题,与员工一起讨论安全生产问题。准时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安全检查和安委会会议;参加标准化体系评审,参与风险评价,参与安全生产培训;参与安全生产事故、事件调查。

f)督促班组长开展日常安全检查,上班前对机组、电器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掌握和了解设备运行状况;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并立即组织维修。

g)贯彻执行“五同时”制度,每星期要组织一次安全自查,每星期至少组织一次本部门安全生产会议,参与专门安全生产活动。讨论布置安全工作,研究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组织实施;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

23

验,表彰先进组织与个人;熟悉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及各种抢险器材的使用。

h)负责层层签订本部门年度安全生产责任书,并督促落实。 i)参加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机具投产前的安全检查和验收工作。

j)认真贯彻文明作业的要求,推行现代化管理方法,科学组织生产。做好生产现场各项管理工作,并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现场。健全各类安全基础管理台帐。

k) 配合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 l) 做好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11)销售部主任安全职责

a)宣传贯彻执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令和上级指示,宣传贯彻公司安全方针、目标,并负责各项规章制度的组织实施,对公司的安全生产负第一位责任。

b)熟悉各种规章制度,以身作则,不违章指挥,不强迫工人冒险作业,坚决制止各种违章作业行为。

c)经常组织对工人进行劳动纪律、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知识的教育。开展好班前安全教育,不得指派未经技术培训的员工和未持证的特殊工种岗位的人员上岗操作。

d) 每周组织人员对本部门进行安全检查工作,每周组织本部门员工召开部门周会议。在日常会议上讨论安全生产问题,与员工一起讨论安全生产问题。准时参加公司组织的安全生产巡视、安全例行检查和和安委会会议;参加标准化体系评审,参与风险评价,参与安全生产培训;参与安全生产事故、事件调查。

e)切实加强码头的安全管理,确保码头使用安全,并及时发现和提醒船户注意安全。

24

f)确保计量设施完好、准确,并注意维护保养,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并进行维修。

g)按销售数量和市场价格开票,据票收款,验款发货;现金要清点仔细,准确无误,并及时交财务部入库;发货要准确,不得多发和误发。

h) 码头作业场所要整洁、规范。

i)负责层层签订本部门年度安全生产责任书,并督促落实。 12)环保部主任安全职责

a)执行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公司的相关制度、规定和其他有关的规章制度。

b)负责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切实改善公司生态环境。 c)督促各部门执行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落实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d)负责组织日常和定期环保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督促进行整改。检查各类环保台帐记录,进行记录汇总。

e)切实加强对污水处理站的运行管理,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 f)负责规划和实施矿区绿化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g)负责做好员工职业病防治工作。

h)负责层层签订本部门年度安全生产责任书,并督促落实。 13)班组长安全职责

a)教育全班组人员遵守操作规程,搞好安全生产,对本班组安全生产负责。

b)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好安全日检查。并负责安全工作台帐记录。

c)教育全班组人员遵守劳动纪律,遵守操作规程。禁止在工作时间睡觉,禁止酒后上岗操作,带领全班组人员尽心尽职,确保生产安全。

d)督促全班组人员做好个人劳动防护工作,正确佩戴与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搞好文明生产,不得赤膊或穿拖鞋上岗。

25

e)督促各岗位认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改进。做好设备的正常保养工作,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f)做好输出线路和电器设备的安全检查工作,确保用电安全。 g)做好易燃、易爆物品的保管、发放、使用等管理工作。 h)负责作业现场文明作业的督促检查工作。 14)员工代表安全职责

a)参与标准化安全方针和目标的制定、实施和评审。

b)向员工宣传职业安全健康和环境法律、法规及公司标准化体系知识,提高员工对维护自身职业安全健康权利和保护环境义务重要性的认识。

c)参与影响作业场所人员职业安全健康的任何变化的讨论。 d)模范执行公司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实现安全方针及安全目标。 e)发现问题及时向公司领导或管理者代表反馈,以便问题的早日解决。

15)员工的安全职责

a)遵守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监督指出一切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保证安全生产。

b)积极参加各项安全活动,增强安全意识,努力学习本工种作业的安全技术知识,不断提高安全技术水平。

c)搞好本岗位的设备、工具、器材和作业环境安全检查,及时排除或报告本岗位和作业场所的事故隐患。

d)爱护和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施,按规定要求穿戴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正确使用防护用具。

e)做好生产设备的维修保养,保持作业场所清洁卫生并符合安全要求。

f)作业时应精力集中、注意观察、听从指挥、密切配合、互相关照,

26

做到“三不伤害”。

g)按规定做好交接班工作,做好交接班安全生产情况记录。 h)遇有不安全情况时,要立即通知工作人员停止生产,离开作业现场,并立即报告领导。

i)遵守文明生产规定,保证作业现场场容场貌整洁, 交接班时清理好当班垃圾,做好当班记录。

j)个人宿舍应注意卫生,保持整洁;不得私自接电,确保用电安全。 16)工会主席安全生产职责

a)贯彻国家和地方政府及上级主管单位有关安全政策并监督执行,充分发挥员工在AQ工作中的监督作用;

b)参与公司AQ管理决策;

c)参与重大工伤事故的调查处理;协助做好员工伤亡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

d)督促AQ工作的贯彻执行,关心员工劳动生产条件的改善,做好员工劳动保护工作;维护员工权益;

e)参与AQ综合检查及事故处理;

f)参加管理评审,评审本业务系统的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及改进机会和需要;

h)主管本业务系统不符合的控制及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17)AQ办公室安全职责

a)配合管理者代表组织制定、修订和管理AQ文件,负责文件的发放、更改、控制和管理。

b)协助制定各部门或岗位的职责与权限,协调公司AQ管理工作。 c)负责组织建立现行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程目录清单;报送有关领导和下发公司各职能部门。

d)负责有效文件清单的汇总、审核和发放工作。

27

e)检查、督促各有关部门对AQ记录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归档。 f)编制公司年度AQ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计划;组织内部审核的实施,做好内部审核记录的收集、整理、保管,为管理评审提供依据。

g)负责制定管理评审计划,收集并提供管理评审所需的资料,编制管理评审报告,负责对评审后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进行跟踪验证。

h)对公司各部门相关数据的传递与分析、处理监督检查。 i)负责AQ管理体系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和效果监督检查及跟踪验证。

3.2安全机构设置与人员任命 (1)安全管理机构的管理制度

1)公司必须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意识、知识和能力,并经相关部门培训,获得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书。

3)主要负责人应在最高管理层中指定标准化体系专门负责人,以确保公司安全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及持续改进。

4)当公司的主体发生改变时,应重新对安全机构进行组建、任命,当任命人员发生工作调动或不适宜再担任其岗位时,应重新对机构中的某一岗位进行人员任命。

5)人员任命

a)公司应对以下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书面任命。 ●安全负责人; ●员工代表; ●消防负责人; ●急救员; ●事故调查员;

28

●法律法规需增加的职位; ●与风险及其评估相关的职位。

b)被任命的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并具备必要的知识和能力。 c)任命书应明确被任命人员的职责,并由负责人签字任命,被任命的人员接收时,应签字认可。

(2)安委会管理制度

为加强公司安全生产工作,明确安委会的人员构成、会议组织、记录、职责、议事方式等,制订公司安委会管理制度。

1)安委会机构设置

安委会由公司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管理者代表、员工代表、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等组成。

2)安委会工作职责

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安全工作政策法规及规定,统筹、协调、监督、指导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制订公司安全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每月2日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各安全生产管理实施小组及各部门的工作汇报,对安全生产重大问题进行决策,签订并督促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委会成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履职培训。

3)安委会工作制度

a)安委会机构设置。设置主任一名,副主任二名,各级主要安全管理人员。成员中设置管理者代表一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一名,并按1:50比例设置员工代表。

b)安委会工作职责。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安全工作政策法规及规定,统筹、协调、监督、指导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安全部及各部门的工作汇报,对安全生产重大问题进行决策,签订并督促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c)安委会工作程序。

29

●每月6日下午一点整,召开安委会工作例会。 ●发生重大变化时,由主任提请召开安委会临时会议。 ●安委会会议前,由安全部拟定会议内容。

●由安全部负责整理安委会会议纪要。安委会主任签发后,以文件形式发布。

●会议纪要内容应包括会议纪要编号、会议时间、参加人员、会议主要内容、工作清单、签发人等要素。会议纪要应发放给所有的与会人员,包括各部门负责人和最高管理层。

d)安委会管理制度

●统一领导制度。安委会是负责全公司安全生产的议事协调指挥机构;各安全生产管理实施小组、各成员在安全生产工作上,服从安委会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和调度、指挥,对安委会负责,安委会会议每月召开一次。

●分工协作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各安全管理实施小组对各自工作负责;在安委会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各安全生产管理实施小组、安委会各成员之间必须加强沟通、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团结协作;各安全生产管理实施小组、安委会各成员必须服从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大局,有关安全生产的意见和分歧,应及时提交安委会协调解决。

●请示报告制度。各安全管理实施小组、安委会各成员要及时请示和报告各部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工作部署及进展情况、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及处理情况、重大安全隐患的整改、监控和管理情况、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意见与建议等。在安委会召开会议时,设置专人进行记录,最终形成文件式会议纪要下发至各成员。各部门将会议精神传达至每位员工。会议对上一次的决议进行检查,是否已经完成整改或还有其他遗留问题进行商

30

议,同时布置商讨这一次的相关安全问题,并规定责任时间、责任人,形成会议纪要。

●督促检查制度。安委会对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进展情况和有关指示、重要会议精神等方面的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督促检查。

●考核奖惩制度。通过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的形式,对各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年度综合考评及奖惩,考评情况作为先进部门和干部任职等方面的考评条件。

●日常事务处理制度。安委会的会议组织、信息处理、工作联系等日常工作由安全管理小组负责。

●委员会会议的议程,包括以下内容

①对上次会议纪要的落实情况; ②行动计划的进展情况;

③检查报告,安全审核发现的问题等; ④所有现场的工伤情况; ⑤公司和行业的事故报告; ⑥工厂、设备,工艺等的变化; ⑦培训,包括安委会委员的培训; ⑧风险评估,工作程序; ⑨安全审核发现的问题; ⑩员工合理化建议采纳处置情况; ⑾对安全设施的完善以及安全投入的决定; ⑿协调存在的安全问题。

3.3员工参与制度

为保障公司员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和发展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特制订本制度。

31

(1)员工依法享有劳动、休息权利和获得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劳动保险权利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员工合法劳动权益受法律保护。员工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劳动纪律,履行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

(2)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应当依法保证员工享受合法的劳动权益,并对公司侵害员工合法权益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3)员工的合法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时,被侵害人有权向劳动行政管理部门和工会投诉,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控告,有向政府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对安全事项进行投诉的权利。

(4)公司招用员工,双方必须依法订立劳动合同。

(5)公司制定规章制度、劳动纪律以及订立劳动合同,不得与法律、法规相抵触。公司制定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必须提交安委会或员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6)保护员工的人身权利,不得限制员工的人身自由。严禁公司管理人员殴打、污辱、体罚员工和对员工进行搜身。公司不得以任何理由扣押员工的居民身份证、暂住证、边防证。

(7)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权对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8)从业人员有权对公司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9)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对公司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或者拒绝违章指挥、拒绝强令冒险作业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10)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

32

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11)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在前款紧急情况下停止作业或者采取紧急撤离措施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12)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公司提出赔偿要求。

(13)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公司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14)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员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15)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公司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16)公司必须执行有关劳动保护、劳动安全卫生、消防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员工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和技术培训,制定意外事故应急方案,保护员工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员工对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而不会受到惩罚;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17)公司提供的员工宿舍、饭堂和工场应当符合安全、卫生条件,具备必要的防火、通风、采光和水电设施。员工宿舍不得与存放有易爆、易燃物品的工场、仓库混合。工场、宿舍应当备有紧急出口,保持通道畅通。

(18)公司安排员工加班加点应当坚持自愿和不损害员工身体健康的

33

原则。公司不得以任何理由强制和胁迫员工加班加点。员工有权拒绝违反本规定的加班加点,对员工拒绝的工作事项调查必须是公正的,调查工作由XXX负责,避免侵害员工的利益。员工有权在加班加点后要求补休假,或者领取加班加点工资。 公司应当明确规定每月发放员工工资的日期,并按劳动合同规定发放足额工资。 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但当发生以下情形时,加班时间不受以上限制:

●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

●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19)为了解、识别、提升员工所关注的安全问题,公司在适当位置放置信箱,每位员工都可对工作中的安全问题以信函的方式进行反应,以便来提升改善自己的工作环境,对员工提出的安全问题,提交安委会进行讨论调查,如果问题属实,则制定整改方案、确定责任人和整改时间,整改完毕后由安委会组织的验收小组对此进行整改结果确认。收集的员工意见由安全部XXX负责汇总(每月汇总一次),在月末的安委会中提交安委会集体讨论决定。对采纳的建议按照相关标准给予奖励为。充分保证员工的参与性,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公司拟定以下方面的活动必须有员工进行参与。

●任务分析;

●设计与流程变化评审; ●安全意识提升;

34

●安全手册更新; ●安委会会议;

●与外部相关方沟通安全生产事项; ●风险评价;

●相关安全过程的行动; ●变化管理的评审; ●参与安全问题的调查。

(20)公司的相关的重大安全问题采用问题解决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解决,问题解决小组需要接受相关的培训。

3.4 文件与资料控制

(1)文件与资料控制管理制度

为了对保证安全、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文件进行有效控制,防止管理体系运行的各个场所使用无效版本的文件,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安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文件的控制,对有关文件的编制、批准、发布、评审、更改、标识、收发和保管做出规定。

1)职责

a)总经理负责批准发布标准化体系文件。 b)副总经理负责审核管理标准化体系文件。

c)管理者代表负责对标准化管理系统进行编制(体系文件的编制、更改、控制、有效文件清单的汇总、发放工作、定期评审等)。

d)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文件的编写、登记、保管,并对本部门的文件进行整理、归类、保存。各部门参与对文件的编写、正常执行、使用、归档,安全部门协助编写及文件格式、标准的审核,并跟进督导文件执行。

2)文件控制流程图

35

外来文件 识别 文件拟稿 文件改版 部门会签 组织评审 批准发布文件更改 加入受控文件清登记发放 作废文件标识

3)文件分类 a) 管理体系文件 b)管理方针和目标 c)过程控制文件

为确保过程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需要以下文件:

●管理性文件。体系文件、管理制度、管理办法、岗位职责、公司下发文件、通知等。

●技术性文件。矿山安全预评价报告、矿山开采设计与安全技术方案、矿山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等。

d)记录表式文件

指公司的相关记录,例如日安全检查记录、周会议记录、周安全检查记录、安全例行检查记录、月度安委会记录、综合检查记录、巡回检查记录、专业检查记录等。记录均由各部门保存,最终汇集到安全部门存档。记录表格根据标准化体系制作的表式进行规范填写,所有记录文件的保存期限为3年。

36

执行文件 修订建议 e)外来文件

●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来文。 ●合同文件。 ●与顾客承包合同。 ●采购合同。

●分包及劳务分包合同。 4) 管理体系文件控制 a)管理方针和目标

●批准和发布。安全方针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后,随管理体系文件发送相关的人员、部门。

● 更改。公司安全方针的更改,须事先提交管理评审,确认后由公司总经理批准。公司年度安全目标的更改,需公司总经理批准,经补充文件的形式下发实施。

b)标准化管理体系文件

●编制。由标准化管理者代表办负责组织编制。 ●评审。由管理者代表组织评审,标准化领导小组审核。 ●批准发布。经公司总经理审定批准后发布。

●更改。一般更改由管理者代表批准,重大变更须经公司总经理批准。 ●发放。标准化管理者代表负责发放并记录。 ●标识。用名称、版本、发放号进行标识。 c)安全管理性文件

●编制。由责任部门负责编制。

●评审。管理者代表组织并记录,相关部门参加。 ●批准发布。总经理批准发布。 ●更改。管理者代表批准。

37

●发放。首版或改版由管理者代表负责发放。 ●标识。用名称、版本、发放号进行标识。 d)技术性文件

编制、批准、更改、发放及标识执行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e)安全记录表式文件

责任部门编写,管理者代表审定并汇编列入记录表式清单。 f)外来文件的控制

各部门收到外来文件后,必须识别其适用性,并控制其分发。 g)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执行《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获取、识别、更新管理要求》的规定。 h)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来文

由办公室收文登记并根据文件内容,先送主管领导阅示,根据领导指示,送有关部门执行。对于需长期使用的文件,应列入受控文件清单。

i)合同文件的控制

由办公室进行保存、登记管理。 j)行政文件的控制(与体系有关的) ●编制。由办公室负责编制

●批准发布。公司分管领导批准发布。 ●更改。公司分管领导批准。 ●发放。公司办公室负责发放。 ●标识。公司办公室统一编号、打印。 k)对文件控制的一般要求 ●发文时须填写发文登记表。

●执行部门收到文件后,文件管理人员需登记收文登记表。

●负责文件再次发放的部门,先在收文登记表的处理情况栏注明分发、留存等情况字样,再填写发文登记表,将文件分发到执行部门。

38

●文件因破损影响使用时,持有者应向文件管理部门办理更换手续,管理部门负责文件的更换,并将收回的破损文件予以销毁,新更换的文件仍沿用原分发号。

●文件持有者若将所持文件丢失,应及时向文件发放部门报失,经主管领导批准后可补发。补发文件使用新的分发号,同时应申明丢失文件的分发号作废。

●文件持有者离开其工作部门,应将文件退还原发文部门,收发人应在原发文登记表中注明“已收回”。如将该文件发给其它人使用,仍做发文登记。

l)记录性文件的控制

●各部门的记录文件由各部门进行保管,管理者代表每月对各部门的记录性文件进行检查,并把记录性文件汇总到公司的安全部门归档、保存。 ●任何人不得在没得到授权的情况下,在记录文件上面涂改,不准私自外借,必须确保文件的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所有的记录性文件都必须分类存放在干燥通风、安全的地方。 ●记录的填写、格式均按照体系要求的记录表式进行填写,中间记录的格式有变化或根据需求、评审等的要求进行变更时,记录的格式均进行变更。

●所有记录的保存期限均为3年。 (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1)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为了更好地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使安全生产检查起到应有的作用,成为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公司各级安全检查。

a)公司安全例行检查每月至少开展1次,巡回检查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各部门每周组织一次安全检查,各作业班组每天进行安全检查,也可

39

结合安全活动日时进行。专业性检查每个月检查一次,综合检查、季节性安全检查根据具体情况实施,也可将这三类安全检查结合起来进行。

b) 安全检查的内容按公司安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检查表进行。 c) 例行检查、巡回检查、综合检查组应由单位负责人、安全技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有关部门组成。检查组必须由责任心强、业务熟悉的人员担任。

d)公司组织的安全检查,其检查结果应向公司安委会汇报并发文通报下属各部门,同时上报公司总经理。基层单位组织的安全检查,应做好记录,同时上报公司安全部门。

e) 安全检查前要制定好安全检查表。按照表上内容逐条进行对照检查,防止走过场(临时突击检查除外)。

f) 安全检查组成员应密切配合、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使安全检查达到预期效果。

g) 安全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逐项登记,及时发出整改通知书,能整改的应立即整改。不能及时整改的应当定人员、定措施、定时间限期整改,并采取有效的临时措施。

h) 安全检查中如发现有严重威胁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应立即责令停工,并立即报告领导,及时研究,予以解决。

i) 安全检查发现违章行为时,应按有关规定当场予纠正或处罚。 j) 安全检查结束后,应督促检查事故隐患的整改情况。对整改不力的部门、人员,要加重处罚。

k) 各部门要建立安全检查档案,由专人负责管理记录。

l)安全检查结束后,要认真研究总结,表彰先进,鞭策落后,并以此为据,安排下一步的安全生产工作。

m)受检部门应支持配合安全检查组的工作,如实汇报有关情况,不得以任何理由干涉阻挠。

40

2)安全例会制度

为保证公司的各项制度、政府文件、公司通知、标准化管理中的各种问题等能够有效执行解决,公司规定公司级安委会每月召开一次,部门每周召开一次安全例会;班组每天对组织班组人员进行现场安全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召开班组会议研究解决;在以上各项会议中讨论、解决和落实相关的安全问题。

3)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为了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技术水平,保护员工的安全与健康,根据《安全生产法》、《劳动法》和《公司员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级开展的安全生产教育。

a)生产岗位员工安全教育

●各部门新员工上岗前必须进行公司级、部门级、班组级三级安全教育。公司级安全教育包括公司的安全方针、目标,员工的权利与义务,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通用安全技术、劳动卫生和安全文化的基本知识,本公司劳动安全卫生规章制度及状况、劳动纪律和有关事故案例等项内容。部门级安全教育应包括公司劳动安全卫生状况和规章制度,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及安全事项,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主要措施,典型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项内容。班组级安全教育应包括遵章守纪,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卫生事项,典型事故案例,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等项内容。每级安全教育必须由组织人进行考核,并实行三级安全教育跟踪卡制度,三级安全教育完毕后,跟踪卡返回公司安全生产部门存档。

●在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必须对有关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

●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

41

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从事特殊作业的人员,必须按国家规定经有关部门进行专门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后,才能上岗操作。实习期间的特种作业人员,不能进行独立操作,必须由持证人员带领。

b)管理人员安全教育

●公司中层以上初次(含中层干部,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参加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班,安全教育时间不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少于16学时)。

●班组长、兼职安全员培训由公司安全部门组织实施,并经考核合格上岗。

c)组织管理

●公司安全教育工作由总经理负责,安全生产部门负责安全教育管理工作。

●安全教育工作纳入公司培训教育年度计划,所需人员、资金和物资应予保证。

●公司安全生产部门应建立安全教育档案与台帐。 4)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

a)根据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价后,确定为重大危险源或被上级有关部门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应立即召开安委会,针对其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使其风险降低至可接受、可控制的的风险等级范围内。

b)根据风险等级,其中四级风险由作业队管理,加强过程控制并及时对照规范标准进行整改。三级风险由部门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管理,需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等级。二级风险由部门领导采取应急措施,制定整改方案,经公司安全部审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案后,指定专项资金、专人对此进行负责。一级风险在采取临时措施阻止事态蔓延或扩大仍无效的情况下,立即

42

停工,上报公司安全部,由安全部制定治理目标和管理方案,经公司总经理审批后实施,直到环境改善。

c)各级风险通过采取相应措施,最终可忽略或可容许风险。 d)对监控中发现险情扩大或隐患将直接导致事故时,要立即停产整改直到隐患全部消除,杜绝违章指挥和冒险作业。

e)对于公司技术上一时难以解决的隐患,要聘请外单位专业人员提供指导。

5)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事故隐患是与安全法规、安全制度、安全规程、安全标准、安全操作

规程等相违背、相抵触的人的行为和物的状态。事故隐患具有危险性、潜在性、动态性,是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在生产中做好事故隐患的防范和治理,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为保证安全生产,做好事故隐患防范与治理,结合公司工作特点制定本措施,各部门必须贯彻与执行。

a)组织措施

●各部门每班组必须设置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公司事故隐患防范小组由安委会成员组成。

●各部门事故隐患防范小组由各部门负责人、安全员、班长组成。 b)事故隐患的辨识重点及查找途径

●事故隐患重点直接存在于生产第一线,是容易引起火灾、爆炸、中毒、触电、坍塌、坠落、撞击、翻倒、飞来、落下等重大事故的作业、物质和环境中的危险因素。

●查找事故隐患:(1)根据本公司的安全技术要求及工作性质、特点、工作场所,列出隐患存在性大的范围,逐一制定预防措施、核查措施、重点教育措施及责任措施;(2)根据公司曾经发生过的事故情况,分析观察安全生产状况,判断是否存在再次发生灾害的可能性;(3)从未遂事故中辨别危险因素。未遂事故是未造成伤害的事故,它与死亡事故、重伤事故

43

的致因机理是完全相同的,为查找事故隐患的主要信息资源;(4)对历次安全检查中指出的事故隐患点,及时登记整改、备案,为今后提供事故隐患防范参照依据。

c)辨识危险查隐患的主要内容

●各种设备、装置的安全运行情况,检查有无异常现象。检查的重点是管道与设备联接处,易损、易腐蚀的零部件、防护装置、仪器、仪表等的完好情况。

●各种机电设备的接地线、保险装置、电源线、电机防尘罩、电机和机器间过线器等的现状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特种设备的表、阀、开关、照明、信号、连锁控制装置是否完备、灵敏、可靠。

●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矽尘等作业或贮存场所的防护措施是否齐全、有效;通风是否符合实际要求;有尘毒作业的场所是否安装有除尘设备;主管、支管、闸板等有无泄漏。

●易燃、易爆、剧毒物资的贮存、运输和使用管理是否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规程、防火规程和安全制度。

●个人防护用品是否配备齐全,性能质量是否符合要求,佩戴使用是否规范正确。

●通风、照明的现状是否符合有关安全卫生要求,防爆、照明系统是否完好、有效。

●工作场所,安全通道是否符合紧急疏散要求,在生产场所设置的防护栏、钻浆台车的垫板以及夜间照明设备是否齐全、完好。

●作业人员在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方面存在有什么缺陷,有哪些习惯性违章和不安全行为。

●安全标志、警示牌设置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特种作业人员证件是否齐全、有效。

44

●各部门根据作业的性质,查找隐患重点,最终认定隐患和研究制定消除措施。

d)治理事故隐患的管理措施 治理事故隐患的管理措施主要有: ●强化现场监视; ●推行标准化作业; ●规范作业者的安全行为; ●实现作业条件标准化;

●开展“三不伤害”活动(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奖罚结合;

●推广安全文化,加强三级教育和班前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加大安全技能训练力度;

●实行层层安全生产责任制; ●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网络; ●保证隐患治理资金。 6)危险物品管理制度

公司的危险物品包括火工品和氧气、乙炔,民用爆炸物品(以下简称爆炸物品)是一种危险物品,凡公司对爆炸物品的购买、运输、储存、使用,均适用本细则。本细则由公司组织实施,安全生产部门对所属部门执行本细则的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a)火工品管理制度

各使用单位负责对爆炸物品的管理工作,其职责是:

●贯彻执行上级有关部门颁发的安全管理条例、细则、规定、规程等。 ●负责组织制定公司使用爆炸物品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安全措施落实。

45

●负责组织爆炸物品的储存、使用等各项制度的安全检查,对管理、使用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对爆炸物品管理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报告公司安全生产部门,对发生的被盗案件、爆炸事故,积极组织和协助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经常了解保管使用爆炸物品人员的工作情况,对发现不适合做此项工作的人员要及时按规定调换。

●爆炸物品使用部门必须设有专(兼)职安全员。 b)氧气、乙炔、液化气管理制度

●各种气瓶涂漆标志要正确。氧气瓶黑字蓝瓶,乙炔气瓶红字白瓶,液化气瓶红字灰瓶。气瓶的漆色必须经常保持完好,且不得任意涂改。气瓶的日常漆色工作,由充气单位或专业检验单位负责进行。

●乙炔气瓶、液化气瓶使用时必须垂直放置,防止瓶内丙酮或液化气的液体流出而发生事故。

●气瓶应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防止雨淋和日光曝晒。严禁靠近有电流通过的导体。

●气瓶尤其是瓶阀周围严禁沾有油脂等易燃物质,安装减压表时要检查瓶阀和出口内有无油脂等杂物。

●气瓶严禁近火放置。乙炔瓶温度不得超过40℃。液化气瓶温度不得超过45℃,氧气瓶、乙炔气瓶与明火操作处间的距离应大于10米,两瓶间距离应大于5米。

●瓶阀、管路不得漏气,严禁用明火试漏。冬天,瓶阀与管路冻结时,严禁用明火烘烤解冻。

●瓶内气体不得全部用完。氧气瓶应保留1~1.5表压余气,乙炔、液化气瓶应留0.05表压余气,以防止气体倒灌及利于各种气瓶再灌装,调换瓶子时须旋紧瓶阀和瓶盖。

46

●氧气瓶泄压装置的防爆紫铜片不准私自调换,更不准用其它材料代替。

●使用氧气、乙炔气工作的车间(室)严禁烟火,并挂有明显的禁止烟火的警示牌。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和逗留。

●使用氧气、乙炔气的操作间不能作为氧气瓶和乙炔气瓶的储存库房使用。

●氧气与乙炔气不能设置在同一个操作间,要分开设置分别操作。 ●使用氧气时应慢慢打开阀门,放掉水气吹净灰尘,再马上关闭阀门待用或装减压器,操作时禁止带有油的手套,不能用东西敲击阀门,在开启阀门时不能面对氧气接口。

●使用减压表时,先开氧气瓶总阀门,再旋表上调节螺丝调至正常需要压力。工作结束后,先松调节螺丝,然后关总阀门。

●气瓶在使用中禁止敲击、碰撞。

●使用氧气、乙炔气的工作人员应受过专门培训,熟悉安全技术,遵守规章制度及岗位操作规程。

●对橡胶管的要求,氧气橡胶管工作压力为15公斤/厘米2,颜色为红色。乙炔胶管的工作压力为5公斤/厘米2,颜色为黑色或绿色,相互不能代用。

●使用乙炔气的操作间发生火灾时,应立即关闭输出管道阀门。采用干粉、1211、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严禁用水,泡沫灭火器及含卤族元素的灭火器灭火。

●轻装轻卸,防止震动撞击,装卸时禁止采用抛、摔及其它容易引起撞击的方法。

●气瓶装在车上应妥善加以固定。汽车装运气瓶时,一律按车箱横向装放,头部朝向一方。

●运输、储存气瓶的场所严禁动用明火和吸烟,易燃品、油脂和带有

47

油污的物品不准与氧气瓶同车运输。所装介质相互接触后,能引起燃烧、爆炸的气瓶,不得同车运输。

●夏季要有遮阳设施,防止暴晒。

●气瓶应旋紧瓶帽,放置整齐,并留有适当宽度的通道,妥善固定。 ●储存氧气、乙炔气、液化气瓶的仓库或临时仓库,周围禁止堆放易燃物品并禁绝火种。

●氧气瓶与乙炔气瓶、液化气钢瓶要分库存放。 7)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公司持续、稳定发展,实现公司所确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特制定本制度。公司所属各部门从事接触粉尘、电气焊、噪声等有毒有害作业时均应执行本办法。

a)防治方针

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各部门应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b)职业病危害种类

根据公司经营和作业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本公司的职业危害为六大类: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均会产生大量的矿物性粉尘,长期吸入这样的粉尘可发生矽肺病。

●缺氧和一氧化碳的危害。在建筑物地下室作业时由于作业空间相对密闭、狭窄。通风不畅、特别是在这种作业环境内进行焊接或切割作业,耗氧量极大,又因缺氧导致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从而造成作业人员缺氧窒息和一氧化碳中毒。

●有机溶剂的危害。作业过程中常接触到多种有机溶剂,如防水作业

48

中常常接触到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喷漆作业常常接触到苯、苯系物外还可接触到醋酸乙酯、氨类、甲苯二氰酸等,这些有机溶剂的沸点低、极易挥发,在使用过程中挥发到空气中的浓度可以达到很高,极易发生急性中毒和中毒死亡事故。

●焊接作业产生的金属烟雾危害。在焊接作业时可产生多种有害烟雾物质,如电气焊时使用锰焊条,除可以产生锰尘外,还可以产生锰烟、氟化物,臭氧及一氧化碳,长期吸入可导致电气工人尘肺及慢性中毒。

●生产性噪声和局部震动危害。使用的机械工具如钻孔机、震捣器及一些动力机械都可以产生较强的噪声和局部的震动,长期接触噪声可损害员工的听力,严重时可造成噪声性耳聋,长期接触震动能损害手的功能,严重时可导致局部震动病。

●高温作业危害。长期的高温作业可引起人体水电解质紊乱,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人体虚脱,昏迷甚至休克,易造成意外事故。

c)防护措施 作业场所防护措施

●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识别、确定职业病危害种类,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在确定的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志。

●作业现场在进行石材加工有大量粉尘作业时,应配备有效的降尘设施和设备,对作业地点和作业机械进行降尘。

●在地下室等封闭的作业场所进行防水作业时,要采取强制性通风措施,配备行之有效的通风设备,进行通风,并派专人进行巡视。

●对从事高危职业危害作业的人员,工作时间应严格加以控制,并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

d)安全检查措施

49

●公司安全监督部除进行经常的检查外,每年还定期组织其他部门进行联合检查,这种检查包括普遍检查、专业检查和季节性检查,这几种检查可以结合进行。

●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和具体计划,并且必须建立由部门负责、有关人员参加的安全生产检查组织,以加强领导,做好这项工作。

●安全生产检查应该始终贯彻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群众,边检查,边改进,并且及时地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有些限于物质技术条件当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应该定出计划,按期解决。

8)特种作业管理制度

a)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公司应当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b)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起重机械设施等特种设备和所属附件(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限速器等),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检验合格后再投入使用。

c)在定期检验前,生产部要与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协调好检测时间,及时对设备采取措施(如停用)并作好清洁工作,顺利完成设备定验,确保安全。

d)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时间根据上次的设备检验报告确定。 e)定期检验报告要有专人保管,随时备查。 f)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特种设备操作工人要发挥主人翁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做到正确使用,精心维护,认真保养好设备。

●各岗位要实行操作工人为主,“机、电、化、仪”四结合的设备包

50

机制,做到台台设备,条条管线,个个阀门,只只仪表有专人负责,消灭无人负责现象。

●操作人员对岗位范围内的设备,必须做到“三好(管好、用好、修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严格执行岗位的操作规程。

●严格按操作程序与规定步骤。设备启动前认真准备,启动中要反复检查,停车后妥善处理,运行中不超温,不超压,不超负荷,不准在设备运行时离开岗位。

●对岗位范围内设备严格巡回检查制度,切实做到“四勤(勤检查、勤观察、勤联系、勤调节)”。操作人员发现设备缺陷能处理的应主动进行处理,清除故障,一时处理不了的应及时报告检修。

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有专人负责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工作。

●特种设备要有安全技术档案,并应逐台分别建档(一机一档),安全技术档案.

●安全技术档案必须齐、整洁、规格化,及时整理填写。 ●公司档案保管员负责保管和供应公司图纸、技术资料。

●设备迁移或报废,其档案均随设备调拨,设备报废后,首先向质监部门办理注销手续,然后档案由公司档案保管员封存。

h)特种设备交接班制度

●接班值班长应提前十五分钟到岗交接,根据运行情况,制定本班任务和注意事项。

●接班人员应提前十分钟到值班室接受值班长指令,然后到本岗位接班。

●各班交接后,值班长汇报交接情况。

●接班人应与交班人面对面,对照记录上的各参数、阀门所处的状态、

51

各贮罐存量、工艺和设备运行状况是否真实进行核对交接。

●交接班人还应交接本岗位有关资料、报表、材料、工具和环境卫生。 ●接班人与交班人,确认记录后,双方应在交接班记录本上签字。交接班后出现责任事故,应由接班人负责。

●交接不清,接班人可以拒绝接班,发现问题应立即向班长或值班长汇报。

●交接班地点应在各操作岗位。 ●接班人未到,交班人不得离开岗位。 i)特殊工种(岗位)

●特种作业的范围为:爆破工、专用机动车司机、安全员、电工、电焊工、凿岩工及根据特种作业基本分类由省级劳动行政部门确定并报劳动部门备案的其它作业。特种人员必须具备:工作认真负责、遵章守纪;年满十八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按上岗要求的技术业务理论考核及实际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合格,且持有县、市以上劳动行政部门颁发的《特种工作人员操作证》;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本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的缺陷。

●各部门必须建立健全特殊工种(岗位)人员登记档案,培训档案及跟踪卡,强化特殊工种人员的管理、培训工作,并及时组织年审。对随着生产的扩大需要增设的特殊工种人员,必须报请有关部门,及时进行培训。

●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

●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变动工作岗位,由所在单位凭其原操作证和档案,到发证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离开特种工种作业一年以上的特殊作业人员,须重新进行安全技术考核,合格者方可从事原工种作业。

●特殊作业人员违章作业,应视其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吊扣、吊销其操作证,造成严重后果者应按有关法规进行处罚。

j)领导责任

52

●特种作业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容易发生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尤其对他和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各级领导必须严把验证关、审核关。

●对特种作业由无证人员操作所引发的人身伤亡事故、安全生产事故,部门的领导者都将负直接责任,并根据造成危害程度承担相应民事及刑事责任。

●应及时辞退不适应特种作业的人员(违章作业三次以上或身体不适等原因)。

9)事故和事件管理制度

为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企业员工伤亡事故报告处理规定》和国发(80)84号《关于在工业、交通公司加强法制教育严格依法处理工伤事故》的精神,全面及时了解伤亡事故情况,采取防范措施,搞好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a)各部门应严肃、认真地做好员工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事故发生后,应按事故统计、报告的规定上报,不准隐瞒和谎报。

b)员工发生因工负伤事故(丧失劳动能力满一个工作日和超过一个工作日的一切事故),必须进行事故登记(事故登记表格附后),并及时报告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会同安全员赴现场调查研究,进行事故分析,找出事故原因,提出改进措施。要做到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并详细填写《伤亡事故登记表》,在24小时内报送公司安全部。

c)当现场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公司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

53

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d)各级领导应严格遵守党和国家颁布的安全生产政策法令、法规,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对于违章指挥而造成的事故,要追究领导责任。同时根据事故情节轻重和损失大小,按有关安全生产奖罚条例进行处罚。

e)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和分管安全生产的副职领导及安全生产部门负责人,对公司所发生的事故要做定期全面分析,从中摸索事故规律,订出防范措施,并认真贯彻实施,以减少和防止事故的发生。

f)凡发生多人事故、重伤事故、死人事故的单位,除立即抢救伤员、报告上级外,应保护好事故现场,等待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分析、调查,未经上级部门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或撤去现场情况,不得阻碍、干涉事故调查组的正常工作。事故调查组有权向有关单位、有关人员了解有关情况和索取有关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都应当支持、配合事故抢救,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10)设备和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a)设备管理组织机构

公司碎石部、码头区分别负责公司设备的管理工作。设备管理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管理好现场的机械设备及仪器,及时上报各类报表。

b)基础工作

●设备统计报表是设备管理部门掌握设备现况的必需资料,也是研究方针、政策的依据,要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办法,对设备各种数据及时进行收集、统计、汇总,并进行分析,定期上报统计报表。

●设备的有关法规性文件,要入档长期保存,以便查阅。

54

●公司的碎石部、码头区必须建立重点设备技术档案。 c)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修理

●在用的设备必须严格按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和维护,重要设备实行专职制,分班轮换或集体使用的设备,应指定专人管理和维护保养,大型、精密、稀有、贵重设备,要严格实行定人管理,并做好运转记录。

●新型设备投入使用前应对新上岗的操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掌握设备的结构、性能、操作要领和维护保养技术后方可操作。大、精、稀有设备使用前由公司设备管理部门组织好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做到懂原理、构造、性能;会操作、维护、排除一般故障,并经考核合格发给设备操作证,才能上机操作。

●设备必须保持清洁,坚持在上班前和生产空隙时对设备进行擦洗、清扫,保养、整理工具、工件,周末和节假日前进行大清扫和整理。

●操作人员要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上机操作应集中精力,不走神,不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严禁精机粗用、超负荷、超规范使用设备,设备管理部门有权制止,操作工人有权拒绝,并可越级上报,并对违章指挥者追究责任。

●设备使用单位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主要是日常总检、点检、按设备保养细则,认真执行。

●建立和健全润滑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定人、定点、定员、定量、定时“五定”制定,并开展根据油质状态监测换油的科学方法。

●要经常进行检查并填写“电器及破碎加工设备专业检查表”,保证技术状态良好。使用时发生故障或不正常声音应即日安排维修,不得带病运转。

●转场后的设备需经操作工、机管员、修理工或动力装备部人员在安装时进行试车验证并作好记录,严禁超负荷使用设备。应随时观察设备的

55

运行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机检查,并报告公司领导。

●不得任意拆换,改装设备,遇特殊情况时须经公司部门领导同意。 ●设备使用单位要保管好设备的附件和工具,在设备转移时,附件和工具应随机转移。报废设备要做到部件完整。

●对特殊设备必须到工地验收的,生产管理部门必须派人员随同验收。验收设备应由生产管理部或送修单位代表会同主修人及修理部门检验员共同进行鉴定。

●有关部门根据设备运行台时编制设备大修计划。设备大修时,送修单位应派人向公司管理部门或生产管理部门介绍设备使用及损坏情况等。送修设备应清理干净,必须保证零部件、附件齐全,严禁拆换。

●设备预防性修理类别一般划分为常规维护、故障大修。 常规大修:

●大修由公司生产管理部根据设备运行时间编制大修计划。 ●由公司提取大修理费用的设备,由公司统一安排。 故障大修:

设备使用过程中发生事故需大修时,使用部门填写《设备事故报告单》,由公司安排或授权使用生产管理部门安排修理。

●设备的中修由生产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d)事故报告和处理方法

●一般设备事故:操作者应保护现场,并立即向所在部门负责人报告。检查事故原因,查清事故责任后自行修复,设备事故处理经过要记入台帐和生产月报。

●较大设备事故发生后,操作人员应保护现场并立即向部门负责人和班组长报告,同时报告公司调度部,调度部派人员到现场协助处理。查明损坏情况,分析事故原因,查明事故责任后,采取措施,尽快恢复生产。设备事故发生后二十四小时内调度部要向公司报告。

56

●重大事故发生后,操作人员和当班人员应保护现场,立即向部门负责人和公司安全部报告,同时报告公司生产管理部门,由单位组织生产管理部、安全、碎石等部门到现场共同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查清事故责任后,提出处理意见,报请领导批准。事故处理在七十二小时内,安全部填写“设备事故报告单”,对重大事故处理完毕一周内,设备事故单位应写出详细的书面报告上报。

e)对各类设备事故处理,必须严肃认真,坚持“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经处理不放过;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落实防范措施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以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f)对各类事故处理后,均应在设备技术档案中予以记载。 11)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提高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根据公司具体情况,特制定如下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a)安全生产档案内容

——安委会人员名单及变动记录。 ——专职及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名单。 ——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名单。 ——特种设备清单及有关档案。 ——三级危险源管理清单。 ——公司“三同时”资料。

——监测资料(边坡、粉尘浓度、噪声及地表环境监测)。 ——员工健康档案及职业病档案资料。 ——安全生产检查与整改情况记录。

——安全生产日检查记录、例行检查记录、巡回检查记录。 ——各部的安全生产检查记录。

57

——员工关于安全生产的提案、建议。 ——上级下发的文件及公司内部文件。 ——事故记录和统计资料。 ——伤亡登记表存档情况。

——花名册、员工三级教育培训记录,日常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安全职责与责任书。 ——岗位作业操作规程。 ——安全措施费用及使用情况。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实施记录。 ——承包合同及相关方资料等。

b)落实责任人做好各项安全生产资料管理工作,集中统一管理各部门安全生产档案。安全生产档案由安全部专人负责记录保管存放。

c)要编写详细的目录并分档存放,以形成标准化,规范化。 d)按期上报给各有关部门。

e)主要领导要经常检查档案管理情况使之完善,科学化。

f)安全生产档案中签字人员必须本人签名,当日、当时签名,档案不准随意销毁,必须保存完好。

g)安全记录应符合下列规定: ——内容真实、准确、清晰; ——填写及时、签署完整; ——编号清晰、标识明确; ——易于识别与检索; ——完整反映相应过程;

——明确保存期限(资料保存3年)。

12)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其中责任制考核奖罚见3.1)

58

a)作业现场未按规范佩戴安全帽,穿背心、拖鞋者,与风尘有长时间接触的不戴防尘口罩者,电工不穿绝缘鞋者,电焊工不戴手套和防护镜、不穿绝缘鞋等现象,上述任何一种行为,每发现一人,罚款50元。

b)安全帽不戴者,每发现一人,罚款50元;生产现场无人跟班监控管理,每发现一次罚款50元;特殊工种无证上岗每发现一人,罚款200元。

c)作业用电未达到三级装置二保护,罚款100元; d)最后一级用电装置未达到一机一闸一漏保罚款:100元; e)挂钩用电每一处罚款200元,铜丝代替保险丝每一处罚款200元; f)漏保器失灵每一只罚款100元; g)电缆线捆挂在铁件上罚100元; h)一闸多机每一处罚款200元;

i)灭火器应该配备而没有配备每一只罚款100元;安全禁示标志应有而没有每发现一处罚款100元。

j)高处作业没系安全带罚款200元,特殊工种没有持证上岗,每发现一人罚款200元。

k)安全责任制没有签定者,发现每一人罚款100元;岗前教育、培训、考试未进行先上岗者每发现一人罚款200元;

l)部门安全检查每周的安全检查每缺一次罚款100元;安全日查制度没落实罚款100元;对公司安全检查提出的问题不整改,每一问题,罚款100元。

m)对各种违反劳动纪律,违反操作规程,不遵守各项安全措施的行为罚款100元,对违章作业罚款100元。

n)个人罚款的,仍逾期不改的每超过十天,再加罚第一次罚款数的20%,直到解决为止。

o)单位负责人行政处分一般原则

59

——公司各部门发生伤亡事故,按事故的性质及伤残程度,对负责人作出相应的罚款处分。

——基层负责人确实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可减轻处分。如玩忽职守、严重失职等原因而负有直接领导责任或主要领导责任的,加重处分。

p)伤亡事故责任者处罚一般原则

事故调查组根据事故性质及伤残程度按以下原则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罚意见,特殊情况,直接由事故调查组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处罚建议意见,提交公司安委会讨论确定。

一次轻伤1—2人(经济损失较大,或损失工作日较多的): ——主要责任者:通报批评,罚款100—200元。 ——直接责任者:通报批评至警告,罚款200—300元。 ——领导责任者:罚款200—300元。

一次轻伤3人(含3人)以上按重伤事故处理,一次重伤1人; ——主要责任者:通报批评至警告 罚款300—600元。 ——直接责任者:警告至记大过 罚款400—700元。 ——一定责任者:通报批评至记过 罚款200—500元。 ——部门领导责任者:罚100—400元。 一次重伤2人:

——主要责任者:警告至记大过 罚款500—1000元。 ——直接责任者:记过至记大过 罚款600—1200元。 ——一定责任者:通报批评至记过 罚款300—600元。 ——领导责任者:通报批评至记过 罚款200—500元。 交通事故责任者处罚一般原则

直接经济损失(包括保险公司的赔偿款,下同)1000—5000元以下的:

——负次要责任的:处于50—100元的罚款。

60

——负同等责任的:处于200—300元的罚款。 ——负主要责任的:处于300—400元的罚款。 ——负全部责任的:处于400—500元的罚款。 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含)—10000元以下的: ——负次要责任的:处于100—200元的罚款。 ——负同等责任的:处于300—400元的罚款。 ——负主要责任的:处于400—500元的罚款。 ——负全部责任的:处于500—600元的罚款。 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0(含)以上的: ——负次要责任的:处于200—300元的罚款。 ——负同等责任的:处于400—500元的罚款。 ——负主要责任的:处于500—600元的罚款。 ——负全部责任的:处于600—1000元的罚款。 q)有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按伤亡事故处理。

r)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而造成交通事故的,其直接经济损失全部由肇事者本人承担。

未经公司批准和聘用为驾驶员岗位的私自开车人员;酒后开车。 s)全部罚款用于改善劳动条件,购置安全设备、仪器、安全奖励基金和安全活动经费,不准挪作他用。

t)本办法由公司安全生产部门负责解释。

u) 各部门每个部门按照责任制的考核情况发放奖金,考核满分者,奖金(每人100元)全额发放。

v)全年安全生产工作有特色、有创新、值得学习推广,成绩显著被评上公司安全先进班组或部门的各部门负责人或安全管理人员另加奖金100—200元。每虚报材料一次,安全管理人员罚100—200元,负责人罚200—300元。每隐瞒事故(指轻伤、重伤、死亡、交通事故、生产性火

61

灾、中毒、爆炸事故)一起,安全管理人员罚200—400元,负责人罚300—500元,并在全公司通报。

w)凡对公司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被采纳取得成效的,或安全行为被认可的、或举报事故及重大事故隐患,使事故得到及时处理和事故隐患得到及时整改,避免造成经济损失的,公司给予200—500元的奖励。

x)部门负责人处分一般原则

公司各部门发生伤亡事故,按事故的性质及伤残程度,对负责人作出相应的处分。对基层管理人员的处分由公司安委会讨论提出建议,报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研究决定。

y)基层管理人员确实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可减轻处分。如玩忽职守、严重失职等原因而负有直接领导责任或主要领导责任的,加重处分。

z)评价责任人及部门

安全生产表现的评价由安全部对各个部门进行评价,而各个部门负责对本部门的员工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的依据为各部门或员工的安全、法律法规意识、安全活动记录、安全实际表现、安全隐患的整改率、年内的安全违规现象、安全目标、公司组织的月度、季度的安全检查情况等,评价结果报公司安委会讨论并报公司总经理批准执行。

(13)应急管理制度 (见第12元素)

(14)安全生产费用和提取与使用制度 (见第10元素)

3.5 外部联系与内部沟通制度 (1)外部联系对象

外部联系对象:顾客、政府相关部门、附近村庄村民、外部团体、承包商等。

62

(2)职责

1)安委会成员XXX主管员工意见和建议信息的接受、反馈,各部门负责相应业务范围内的信息沟通、交流,XXX负责标准化的解释和内部管理的沟通;

2)总经理、副总经理负责与顾客和相关方等外部信息交流。 (3)过程要求

1)信息交流的途径可以是口头或书面文件及其它一切可以利用的通讯及宣传工具。

2)信息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3)信息内容包括环境信息、职业健康安全信息。 4)信息内容应准确可靠。

5)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的沟通和交流,上下左右之间的接口,按相应的管理体系文件规定执行。

(4)内部信息沟通制度 1)内部信息内容 a)公司管理方针和目标;

b)公司重大事项安排、管理要求; c) 管理体系运行中产生的信息; d)获得和更新法律、法规及其他的信息; e) 经验、事故、教训信息; f)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意见箱)。 2)内部信息沟通

a)公司管理方针和目标、重大事项安排和管理技术信息,自上而下沟通,主要采取文件、会议方式沟通传达。

b)管理体系运行中产生的信息,通过日常工作检查、内部审核、管理评审获取,以通报、内部审核报告和管理评审报告的形式进行沟通,基层

63

管理者向员工分派任务时,采用班组会议、任务说明书、口头传达等形式,任务的表达要清楚,干什么、怎么干、达到什么样的标准等都要清楚。基层管理者通过部门周会议的方式就重要的安全事项进行计划性沟通,并收集在会议中员工提出的安全生产问题。

c)获取和更新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信息,按《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获取、识别、更新程序》执行。通过会议、文件、传真、电话等方式及时传达到相关人员,并在日常工作中通过会议、安全活动等方式加深理解。

d) 经验、事故、教训信息,公司从内部或外部得到的好的经验、好的管理方法以及事故、事件、教训等信息,通过会议、文件、通讯、简报、板报等手段,传达给相关部门和人员,帮助员工提高意识、能力和技巧。

e)合理化建议制度、反映建议的渠道、格式等在开展部门会议时或班组对话时进行宣传贯彻。各部门有义务随时与员工进行交流和沟通。对员工直接反映的意见及合理化建议,接收人应及时反映给上级部门领导或在安委会中共同讨论。并以合适的方式将处理结果反馈给提出者,同时对已采纳的合理化建议要认可。

(5)外部信息联系制度 1)外部信息内容

a) 公司各部门获取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信息; b) 顾客信息;

c) 相关方监管部门、中介机构、公众组织、社区居民等的信息。 2)外部信息的交流

a) 公司安全部门获取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信息,应及时传递到相关部门。

b)顾客信息:

——公司对外部顾客团体或个人抱怨的要求进行评审,并向顾客提供公司管理方针和目标以及相关承诺。

64

——与顾客联络,随时获取相关要求,研究解决,并将解决结果及时反馈给顾客。

——负责向外界披露重大安全生产事项,答复外部社会的相关要求。 3)相关方的信息

a)公司管理方针和目标及管理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相关方时,公司职能部门将信息主动传递给对应相关方。

b)对相关方提出的抱怨和投诉,公司职能部门会相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经主管领导批准后,给相关方及时答复。对待外部的安全投诉记录由安全部进行保存。

(6)合理化建议制度

1)合理化建议箱或建议表格放置于醒目位置并方便员工获取,对员工的意见、建议内容作为档案保存,作为以后标准化体系改进和评审的依据。

2)由安委会成员XXX收集和评估建议并对已采纳的建议进行讨论、评审、表扬、认可、解释等,并及时汇总,并向公司负责人进行汇报,对采纳的建议将给与一定的经济奖励。

3)对未采纳的建议给予必要的评释。 3.6 标准化体系管理评审制度

最高管理者按计划的时间间隔对公司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公司的安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寻求持续改进机会,对管理体系采取持续的改进措施,持续适合于实现公司的管理方针和目标的要求及公司管理方针和目标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本程序对管理评审的准备与实施、管理评审报告的编制以及评审后的改进措施等做出了具体规定。适用于对公司管理体系的评审。

(1)职责

1)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活动,批准管理评审计划和管理评审报告。

65

2)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管理评审输入的内容,向总经理报告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审核管理评审计划与报告,批准改进措施。

3)管理者代表负责评审计划的制定,收集并提供管理评审输入所需的资料,编制管理评审报告,负责对评审后改进措施的实施进行监督和验证。

4)其他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准备并提供与本系统、本部门工作有关的评审输入所需的资料,并负责落实评审中提出的改进措施的实作业作。

5)确保员工获得参与安全、健康活动的机会,确保员工有权拒绝存在安全、健康问题的工作制度,收集并反馈了员工关注的安全、健康事项。

(2)过程要求 1)工作流程框图

编制评审 计 划 管理者代 表 评审输入资料 准 备 相关部门 实施评审 总经理 管理评审 报 告 管理者代表 制订并实施 改进措施 管理者代表 验证效果 管理者代表

2)管理评审频次

正常情况下,公司每年进行一次管理评审。前后两次评审的时间间隔不超过十二个月,可结合内审后进行,也可根据需要安排。当公司的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国家法律法规发生重大变化、市场战略、社会要求或外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发生重大事故或有重要的相关方投诉时,由公司总经理决定,可增加管理评审的频次。

3)管理评审计划

a)管理者代表根据总经理的指令,在每次管理评审会议前十四天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总经理批准。

b)管理评审计划包括评审目的、内容、时间、地点和参加部门或人员、

66

评审所需输入文件及其准备部门和人员。

4)参加评审人员 a)公司决策层全体人员;

b)公司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员工代表; c)内部审核的内审组长。 5)管理评审输入

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以下方面有关的当前的业绩和改进的机会: a)监测与检测记录。 b)以前评审的跟踪结果。 c)影响标准化体系的变化。

d)纠正与预防措施制定及实施有效性。 e)事故统计分析。

f) 员工和相关方意见和建议。 g)目标和指标完成情况。 h)标准化体系覆盖范围的充分性。 i)标准化体系评价报告。

j)实施标准化体系的资源(人、财、物、技术)的保障情况。 k) 持续风险识别结果。 6)管理评审准备

a)在管理评审会前2周,用书面通知参加管理评审的人员和部门。通知中明确本次会议的目的、开会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参加会议人员或部门应提供的书面资料及时间要求,并附本次评审计划。

b)参加评审人员或部门接到会议通知后,通常情况下,各部门、人员按以下要求进行分工,准备管理评审所需的各类总结性报告和有关资料:

c)管理者代表准备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总结;

d)管理者代表准备有关审核结果、上期管理评审后采取改进措施的跟

67

踪验证情况及改进建议等方面的资料;

e)安全部准备安全和职业健康安全情况、相关方反馈意见、改进建议等资料;

f)各部门准备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相关资料及改进建议;

g)管理者代表负责评审资料的收集、整理,准备必要的文件,评审资料经管理者代表确认。

7)召开管理评审会议

a)管理评审会议由公司总经理主持,管理者代表负责做好会议签到和会议记录并予以保存;

b)参加管理评审会的人员(各部门负责人、员工代表、高层管理人员等),对所提交的报告和资料进行分析和讨论,确定改进项目,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的需求;

c)公司总经理就评审的主要内容做出结论,包括做出改进的决定。 8)管理评审输出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以下方面的有关措施

a)对公司管理体系(包括管理方针、目标)及其过程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评价和改进方面的决定和措施;

b)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评价和改进; c)安全、职业健康安全业绩评价和改进措施; d)资源符合性的评价和资源需求的改进; e)预防损失和对识别风险的缓减计划。

9)评审会议结束后,管理者代表根据管理评审输出的要求进行总结,编写“管理评审报告”,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报总经理批准签发,发给参加管理评审会议的公司领导和部门,并做好发放记录。

10)“管理评审报告”的内容包括:评审目的、评审日期、组织者、参加人员、结论和完善改进管理体系的具体的意见及相应措施等。

68

11)管理者代表按管理评审会的分析和讨论结果,就公司总经理做出改进决定填写管理评审改进措施报告,包括改进措施要求,该报告一式两份。

12)管理评审改进措施报告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由相应的责任部门执行。

13)改进措施的实施与跟踪验证。

14)各责任部门根据“管理评审改进措施报告”提出的改进措施要求,制订和实施改进措施。完成后,在该报告的“实施情况及效果”一栏填写实施情况,报AQ办(附见证资料)。

15)管理者代表接到反馈回来的“改进措施报告”后,组织有关人员对责任部门的改进措施实施效果进行验证,并在“改进措施效果验证”一栏签署意见。

16)管理者代表负责实施的改进措施由管理者代表进行验证。 (3)评审文件和记录

评审文件和记录由管理者代表负责保存。 1)涉及记录 ●管理评审计划 ●管理评审会议记录 ●管理评审改进措施报告 ●会议签到表

3.7供应商与承包商管理

对公司的供应商和承包商的选择、评价、管理进行控制,使公司选择的供应商和承包商符合本公司合同规定和公司标准化管理体系安全方面的要求。

(1)职责

1)公司的安全管理部门承担对供方、承包方的安全和职业安全健康

69

管理的宣传、培训服务,培训内容如下:

——操作制度; ——紧急处置制度; ——事故、事件报告制度; ——员工安全、健康责任; ——与任务相关风险; ——法律法规要求;

——防护设施与个体用品要求; ——许可要求。

2)公司安全管理机构负责组织评审供应商、承包商,评审的依据如下

●过去的安全表现;

●遵守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能力; ●满足公司的安全生产要求的能力。 以上是否满足公司的安全生产要求的能力。

3)总经理、副总经理负责与供应商、承包商的联系、协调以及处理相关问题的争端问题。

4)工作流程及控制要点

a)选择供应商、承包商时,应收集与安全和职业安全健康相关的资质证明材料。

b)凡涉及电气设备、特种设备、防雷接地装置、特殊劳动防护用品等产品,均按相关管理制度的规定,供应商需具备国家、省市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产品应有合格证书。

c)凡涉及危险化学品按《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规定,供应商需具备国家、省市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经营许可证,产品应有合格证书,且应提供“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化学品安全标签”。

70

d)凡涉及爆破作业按《爆破规程》规定,供应商需具备国家、省市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经营许可证、资质证书、民爆物品使用许可证。

e)其他零部件、物流设施、工装模具、设备(施)、材料等应符合国家有关环境、职业安全健康法规、标准的要求。

d)对于其他安全、职业健康安全的治理设备(施)按公司的相关规定执行。

e)签订合同前应按照对相关条款内容审核供应商,签订的合同条款中必须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健康的法规、标准。

f)供应商、承包商环境及安全状况调查

●公司向相关供应商、承包商发放《安全状况调查表》,并在规定时间内回收该表,每年更新一次合格供应商、承包商的登记表。

●供应商、承包商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在规定时间内如实填写《安全状况调查表》,对于反馈不及时、填写内容虚假的供应商、承包商按不合格供应商评定:

●每年对供应商、承包商的行为进行一次监督评定,重点评定其是否遵守国家环境及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是否按照本公司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要求对自身的安全职业健康安全状况进行了改进,如果评定不合格,则取消其合格供应商的资格。对监督评定结果记录在案,作为对供应商评定考核的依据。

(2)承包方的安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1)承包相关方应审查其安全资质和安全条件,在其合同中注明作业过程中的安全要求,明确环境、安全方面应承担的责任。供应、承包相关方应接受本公司的安全检查,遵守本公司的环境、安全规章制度。

2)公司应对进入公司辖区的供应、承包等相关方施加安全影响,督促其执行国家、行业和公司的环境、安全法规和规章制度,对于违规的供应、承包等相关方下达《隐患整改通知单》,督促其按期整改,同时,向

71

合同的签订单位提出处理意见,直至停止其活动,

3)对供应、承包商必须接受本公司审查其安全资质和安全条件,并与其签订安全协议书,注明作业过程中的安全要求,明确安全方面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安全协议书必须交安全部备案,安全管理机构要按照安全协议书和本公司安全规章制度对相关方和项目单位进行监督考核,对承包商、供应商每两年进行一次的安全评价,安全评价不合格的,取消其合格供应商的资质。

4)对合格供应商、分承包商进行危险源的调查、风险评价分析,识别出分承包商所带来的重大风险,针对重大风险,给以承包商、供应商培训,制定防范措施。

5)作为公司的合格供应商、承包商应提供以下资料信息。 许可;制度;能力;安全绩效。 3.8 安全认可与奖励

(1)安全生产表现的认可与奖励制度(见3.4、3.1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2)安全生产工作表现评价

安全生产工作表现的评价工作由安全部负责,每月对各部门的安全表现情况,按照3.4中的10分制原则对各部门的安全表现情况进行评价,作为月度奖金发放的依据。

3.9工余安全管理制度

(1)对在公司员工宿舍居住的员工,由组长负责对本组人员的检查防煤气中毒、防电、防盗等安全工作,确保员工自身安全和公司财产不受损失。

(2)以张贴海报、发放宣传资料、派安全宣传员到员工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进行宣讲等方式广泛宣传工余安全知识。

(3)根据不同时期或季节制定本期工作重点及工作计划。如:遇到较大疫情时,要向广大员工宣传防范知识,注意事项和疫情辨识等知识;

72

冬季、夏季宣传防汛、防潮、防暑、防煤烟中毒、防冻等。

(4)如遇员工发生工余事故,要根据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处理后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分析、总结,从中吸取教训,改进工余管理制度。

(5)每年要对员工进行一次交通规则、防电、防雷等预防意外事件相关安全知识培训。

(6)每年初要对上年度的工余管理进行回顾、总结和制定本年度的工余安全生产提升计划。

(7)每年度的工余管理资料都要分类归档。

(8)每季度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等方式,了解员工对工余安全知识的认知度,制定下季度工作计划。建立工余事故台帐,统计事故类别,分析事故原因及时制定整改措施。

(9)工余安全提升计划

1)每年要对员工进行一次交通规则、防电、防雷等预防意外事件相关安全知识培训,可聘请交通部门或其他与本矿作业内容、环境相似的部门具有丰富经验的人对员工进行培训。

2)每年初要对上年度的工余管理进行回顾、总结和制定本年度的工余安全生产提升计划。

3)每年度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等有效手段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对员工进行相关方面的培训,的工余管理资料都要分类归档。

4)每年度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等方式,了解员工对工余安全知识的认知度,制定下季度工作计划。建立工余事故台帐,统计事故类别,分析事故原因及时制定整改措施。

4.风险管理

4.1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为辨别公司在生产或服务活动中能够控制的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

73

源,并评价确定由此产生的风险性,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或服务活动范围内存在的危险源和供方、相关方在与本公司进行活动或提供产品、服务时产生的危险源辨别和风险评价,规定了对危险源的辨别和风险评价的方法,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或可接受。风险评价和辨识需要考虑到所有工作场所、过程、活动及周边环境;考虑到生产场所以外的活动、装置、及相关方的活动;对工作和活动的次生风险进行评估;需考虑潜在的事故和紧急情况;需考虑到内部和外部的情况变化。

(1)职责 1)管理者代表

a)负责危险源辨别与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 b)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审核批准;

c)负责建立和维护职业健康与安全风险评估识别; d)负责实施公司职业健康与安全风险评估的培训;

e)指导各部门及所属人员实施该部门及所属人员的职业健康与安全风险评估;

f)协助有关部门根据辨识结果建立或修改工作规程,实施相关风险控制措施;

g)负责汇总公司职业健康与安全危险源清单和重大危险源清单。 h)定期参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辨识、评价回顾(每年一次),但在作业环境或管理组织机构等发生变化后需进行风险评价。

2)部门主任

a)负责本部门、区域的职业健康与安全风险评估。

b)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建立或修改工作规程,实施相关风险控制措

74

施。

c)定期参与进行本部门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估(每年一次),但在作业环境或管理组织机构等其他发生变化后需进行风险评价。

e)负责有关记录的填写和保存 。 (2)过程要求 1)危险源辨别 a)危险源辨别范围

●设备设施涉及的范围,如开采、运输、破碎、销售、安装、调试、维护等;

●原辅材料涉及的范围,如运输、保管等活动; ●作业场所内的环境;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包括承包商及访客; ●办公、饮食等相关活动; ●以上未涉及的其它活动中的危害;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供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由本公司还是由外界所提供);

●辨别危险源应充分考虑常规、非常规两种活动状态和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态。

b)危险源辨别方法

危险源的辨别通常采用现场排查法,由安全检查人员同其他人员、现场工作员工在现场进行辨别、观察。在辨别和评价危险源时,还要进行相关工作或活动次生风险的认定和评估。

75

2)风险评价

a)风险评价采用LEC评估办法,它综合考虑各个环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人员暴露在这些环境的频率以及一旦发后事故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等三方面因素,采取“评分”的办法和对比的手段,根据总的危险分值简易评价作业环境的潜在危险性。LEC评估法采取下列公式计算危险性:D=L×E×C。考虑实际意义,本计算公式不考虑概率为“0”的情况。

公式中:——D表示危险性

——L表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包括时间频率和人员数量) ——C表示事故造成的后果 b) 评价要素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值)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可用发生事故的概率来表示。本程序规定:实际上极不可能发生事故的分数为“0.1”,绝对可能发生事故的分数为“10”。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分数范围从0.1到10,具体分数值见表1。

表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评分(L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值)

76

绝对可能 10 实际情况已经极其严重地违反了职业安全卫生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不采取紧急处理措施,事故马上就将发生,是一种极端特殊的情况,事故的发生完全被预料。 相当可能 6 实际情况己经违反了规定,并且历史上本行业曾发生过类似事故,其情况基本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预计在近期内可能会发生类似事故。 可 能 3 实际情况稍微超出规定或规范,据统计同行业在5年内曾发生过类似事故。 可能性较小 1 国家或公司没有该专业的规定或规范,据统计,在过去的5-10年中,曾有类似事故发生,属于不经常,但可能发生事故。 很少可能 0.5 实际情况基本符合国家规定或规范,在发生管理失误或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时可能诱发事故,未见有类似事故发生的报导。 0.1 极不可能,完全意外。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值)

暴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暴露的时间频率,二是暴露的人员数量。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人员越多、时间越长受到伤害的可能性越大,相应的危险值越大。本程序规定:大量人员连续暴露在危险环境的分值

77

为“10”,日常非常罕见地暴露在危险环境的分值为“0.5”,以这两种情况为参考点,规定中间情况的分值。

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评分(E值)

分数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分数 较多人员(30人以上)连续24小时暴露在危险环境而且人员缺乏安全屏障和防护措施,或在正常工作时间内100人左右暴露于危险中。 有1-30人24小时内暴露在危险环境,人员离危险源不超过50米,或在正常工作时间内连续暴露,涉及人员在10-30人之间。 仅正常工作时间才有人作业,并且涉及人员较少(10人以下)。 10 6 4 3 每周一次或偶然地暴露,或正常工作时间有人且涉及人员在3-5人。 2 每月暴露一次,或正常工作时间有人且涉及人员有1-2人。 1 每年几次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中,人员在1-2人。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值)

事故造成的可能人身伤害、物质损失是在一个较大范围内变化的,对于伤亡事故来说,可以从轻微伤害直到人员死亡,规定分数

78

为1-100,把轻微伤害可能结果规定分数为“1”,把造成重大灾难的可能结果规定分数为“100”,以两种情况作为参考点,规定中间情况分值。见表3。

表3 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评分(C值)

分数值 可 能 结 果 重大灾难:多人死亡(10人以上);急性中毒(30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 特大伤亡事故:3人以上死亡;10人以上急性中毒: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 重大死亡事故:1-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急性中毒5人以上。 3人重伤(包括职业病):每增加一人,累加4分,直接经济损失2万元以上。 重伤1人(包括职业病):每增加一人,累加2分,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以上。 轻伤1人,每增加一人,累加1分,直接经济损失2000元以上。 100 40 15 7 3 1 c)评价程序

AQ管理者代表、安全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照本程序规定,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对全公司的危险源进行评价,确定出重大风险报管理者代表审批。公司有关部门安全管理人员根据本程序的规定组织有关人员对所辖场所的危险源进行评分评级,确定重大风险并实施控制。

d)风险分级

79

按照危险性分值(D)将风险分为五级:

一级:危险性分值大于320(极度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二级:危险性分值在161-320之间(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三级:危险性分值在81-160之间(显著危险,需立即整改)。 四级:危险性分值在20-80之间(一般危险,需要注意,加强过程控制)。

五级:危险性分值小于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3)确认重大风险

风险级别大于三级以上(含三级)的风险为重大风险。 4)风险评价后的处置原则

a)五级风险为可忽略风险,作业班长宜在班前教育中提醒职工注意。

b)四级风险由班组管理,加强过程控制并及时对照规范标准进行整改。

c)三级风险由部门负责人管理,需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等级。 d)二级风险由部门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制定整改方案,经公司安全部审批后实施。

e)一级风险在采取临时措施阻止事态蔓延或扩大仍无效的情况下,立即停工,上报公司安全部,由安全部制定治理目标和管理方案,经公司总经理审批后实施,直到环境改善。

f)各级风险通过采取相应措施,最终可忽略或可容许风险。 5)持续风险评价的要求

a)为确保信息的有效性,由管理者代表每年组织有关部门对公司危险源重新辨别、评价,如有变化予以更新。

b)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对危险源重新辨别与评价更新重大风险

80

● 管理评审要求时;

●法律、法规发生较大变更时;

●公司活动、产品、服务发生较大变化时; ●相关方要求时。 6)风险评价应配置的资源 a)人力资源

在风险评价过程中,涉及到矿山作业的所有范围,所以涉及人员广、作业范围多,为得到全面的认知性,公司需配备各个方面的人员,主要有开采、碎石、生产管理部、销售、环保部、后勤、办公室等各个部门。 b)物力资源

在风险评价过程中,需对设备进行检查、维修等环节,同时,为风险评价所识别出的风险落实安全防范、整改措施,设备资源是必不可少的。为保证风险评价的有效性,真实性,具有可操作性,风险评价结果能够被有效保存,特设立AQ办公室,配置专用电脑、摄像机、投影仪、照相机等设备。

c)财力资源

在安全评价过程中涉及到的安全措施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针对性的改善作业环境、作业场所等安全设施条件,所以在安全评价过程中需要配备一定财力资源。

7)记录保存

a)安全部保存公司危险源辨别与评价过程中的有关记录。 b)各部门负责整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辨别与评价过程中有关记录,年终由公司安全部门归档保存。

4.2风险评价 (1)风险评价计划

81

为效地遏制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隐患及存在的风险,公司在每年的年初将对矿山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全过程中的危险源与风险进行辨识及评价,评价时需要中层管理人员以上全部参加,进入作业现场进行风险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设备设施风险评价;工程地质风险评价;职业卫生风险评价;交通、运输风险评价;危险物料风险评价;火灾风险评价;水灾风险评价;紧急情况风险评价(包括火灾、水灾、爆炸、工伤、台风、暴雨、塌方等)。

1)风险评价主要包括:对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风险大小或严重程度;将风险与控制风险的成本进行比较,是否可以接受,判定其是否为重大风险。风险评价主要针对控制风险的成本变化情况下所带来的危险或后果的可能性和严重性。风险评价结果有助于确定判别标准的符合程度,进行评估的可行性;是否需要采用特殊的防止、消减和恢复措施,哪些操作是许可的,是否需要监测和进行改进的优先顺序等。

在着手开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时,需仔细考虑以下方面: a)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式;

b)作业活动分类的标准以及每项作业活动所需的信息; c)识别危害和危害分类的方法; d)确定风险的程序;

e)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的标准,计划的和现有的控制措施是否充分;

f)采取改进措施的时间表; g)提出的风险控制方法; h)评审措施计划充分性的标准。

82

(2)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 1)坍塌与滑坡

坍塌事故是指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坍塌在露天矿山主要表现为边坡破坏,表现的形式主要有崩落、散落、座落、倾倒坍塌和滑动等。边坡岩体破坏类型按破坏机理来看可分为四类:平面破坏、楔体破坏、圆弧破坏、倾倒破坏。影响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主要有:

a)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影响,主要是指岩石的坚固性、凝聚力、硬度及内摩擦等。坚硬致密坚固性强的岩石抗水、抗风化能力强,强度高,一般不易发生滑坡,只有当边坡角过大和边坡过高时或底部及腰部被破坏时才发生滑坡;

b)地质构造的影响,主要是由破碎带、断层、节理和层理等形成的软弱结构面引起的滑坡或坍塌。当遇有岩层内倾于采场且边坡角大于岩层倾角,或有多组节理、裂隙结合的结构面内倾于采场,或有较大岩体软弱结构面切割边坡构成不稳定的楔形体情况时,若未采取措施,易沿软弱结构面坍塌;

c)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主要是地下水的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以及地下水活动等对岩石稳定性的影响。静水压力的作用,能增大结构面的滑动力和减少摩擦阻力,从而对边坡稳定不利。而当动水压力较大时,裂隙或断层破碎带中的岩石颗粒和岩体的可溶解成分会被水流带走,使岩体内聚力和摩擦力减少。当地下水流与结构面联系在一起时,边坡岩体就可能发生破坏;

d)开采技术条件的影响,主要有开采程序、推进方向、边坡形式和穿爆工艺等的影响。开采技术条件是主要的人为因素,边坡岩体破坏大多为这种因素影响所致,自然因素起促进作用。

e)该矿可能产生坍塌危险的场所有工作边坡、爆破后的爆堆等。

83

2)爆破

爆破事故是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主要包括早爆事故、迟爆事故、拒爆事故及其他事故。爆破事故可由以下原因发生:

a)布孔位置、孔距与装药量的关系处理不当、炮孔最小抵抗线过小或方向偏差;

b)因爆破材料的质量引起的早爆、迟爆、拒爆; c)安全距离不够;

d)起爆(点炮)方法不当、违章作业;

e)没有及时发出报警信号,场内人员未全部撤离;

f)未采取控制爆破措施或措施不到位,爆破震动过大导致周边建筑、设施受损;

g)爆破作业时,爆破影响范围内的穿孔设备、挖机、车辆等未转移到安全地点,造成设备受损;

h)未设置警戒人员或警戒人员不到位,发现警戒区域内有人员活动,未及时发出信号停止爆破作业;

i)爆破作业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若作业人员未等烟尘完全消散就进入现场,可能会受到有毒有害气体伤害。

3)物体打击

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这类事故多发生在宕面的底部或中部。产生事故的主要因素有:

a)作业前检查顺序、方法不正确,清理险、浮石时违反操作规程; b)边坡浮、险石未处理干净,且疏于检查; c)边坡上、下同一垂直平面内双层或多层同时作业; d)上宕作业人员设备和工具未固定好或抛掷物件; e)进入采场人员未戴安全帽;

84

f)边坡底部装车时无人监护或人员在边坡底部休息、逗留; g)装车时,铲斗从车辆驾驶室上方通过;驾驶员将头或手臂伸出驾驶室。铲装作业时,超挖爆堆底部。

采场边坡上下作业、铲装作业、设备检修、物料搬运等过程中,都可能发生物体打击事故。

4)高处坠落

高处坠落是指在高于基准面2m(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高宕面开采的矿山这类事故较多。发生事故的主要因素有:

a)人员、设备上下山简易道路安全性差,作业人员上宕途中跌滑;道路坡度过大,导致挖掘机倾倒翻落;

b)挖掘机在剥离表土或在平台上铲装、行走时,距边坡边缘安全距离不够;

c)高处作业时,未佩戴安全带或设置安全网、护栏等防护设施; d)安全带、安全绳不符合安全系数要求、磨损,绳桩不牢固;多人同时使用一条安全绳;

e)人员或设备在台阶外缘作业时安全距离留设不够,意外坠落。人员、设备在不稳固的平台、爆堆上行走、作业;

f)登高作业人员生理、心理性因素,过度疲劳、思想不集中等。作业人员对周边环境情况估计不准确,冒险作业。在雨雪天气或6级以上大风时进行高空作业。

5)火药爆炸

火药爆炸是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矿山使用民用爆炸物品时,火药爆炸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a)民用爆炸物品运输、储存时未严格执行《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

85

条例》和相应的法规;

b)采用自卸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不能保证安全的运输工具运输爆破器材;

c)到达现场的民用爆炸物品遇静电、雷电、明火或高温等因素引起火药爆炸。

6)车辆伤害

车辆伤害事故指公司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坠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场内机动车辆在矿区内进行运输作业,如果对安全驾驶和行车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麻痹、违章驾驶、管理不善和车辆带故障运行等,都会造成车辆伤害事故。引起车辆伤害事故的主要因素有:

a)矿山运输道路的设计、作业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不能满足生产规模、安全行车的需要;

b)机动车辆驾驶人员未经培训取得机动车辆驾驶证,无证驾驶; c)机动车辆未经检验或使用报废车辆、车辆带故障行驶;

d)机动车辆严重超载、超速,人货混装,下坡空档滑坡等违章行为; e)运输道路安全挡车设施、安全警告、警示标志不全; f)极端气候条件下冒险作业。 7)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事故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引起机械伤害事故的主要因素有:

a)正在检修机器或刚检修好人员尚未离开,他人误开动;

b)在机器运转时进行检查、保养等工作,误入某些危险区域和部位; c)操作方法不当或不慎;

86

d)没有穿戴好防护用品;

e)机械传动部分(皮带轮、联轴器等)防护罩壳等防护装置不完善; f)机械某些零件强度不够; g)设备及某些部件没有安装牢固;

h)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险装置,或失灵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本矿使用的机械设备有挖掘机、移动式空压机、潜孔钻机及运输车辆等。如机械设备作业人员违章操作、设备防护装置缺损而机器未及时维护,发生机械伤害的可能性存在。

8)火灾

矿山火灾,是指矿山公司内所发生的火灾。矿山生产中可由以下因素发生火灾:

a)山体植被因违章用火或野外用火不慎等人为原因引起山林火灾; b)矿山采掘设备以内燃机(柴油机)为动力,若无消防设施,将因不能及时灭火导致火灾事故;

c)易燃易爆物品、民用爆炸物品的临时存放、使用地点不合理;防火管理制度不健全,消防、灭火措施不落实;消防安全教育不落实;

d)电气线路、设备安装存在缺陷或运行时短路、过载、接触不良、散热不良造成电气火灾等。

若作业人员不能严格执行野外用火规定、野外使用明火不慎、野外吸烟乱丢烟蒂则可能发生火灾事故。矿山的临时加油点、储油罐油料附近随意用火或吸烟,将可能发生火灾。

9)触电

触电事故是指由于电流流经人体导致的生理伤害,包括雷击伤亡事故。矿山用电主要是生产加工设备用电,办公、生活、室外照明用电及设备简单维修等辅助用电,都有发生触电伤害的可能。引发触电事故的主要因素有:

87

a)无电气安全管理制度、电气安全作业规程不健全;无证人员担任电气作业;未按规定给电气操作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绝缘防护用品;

b)违反电气安全作业规程操作,如检修电气设备未切断电源和按规程悬挂安全标志、操作时未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绝缘防护用品、检修电气设备无人监护;在带电设备周围,使用钢卷尺和带金属丝的线尺;

c)电气设备配备的安全防护装置(如防雷、漏电保护、保护接地、过流保护等)失效未及时发现和修复;电气设备可能被人触及的裸露带电部分设置的保护罩或遮栏及警示标志被拆除等。

矿山若用电设备及线路未按规范设置,无证人员作业,未按电气作业规程操作,发生触电伤害的可能性存在。

10)容器爆炸

矿山空压机贮气罐属于压力容器,可能因下列因素发生容器爆炸: a)承压元件失效(出现裂缝、开裂或破碎)、安全保护装置(安全阀、压力表)失效;

b)因存放不当、使用不当、违章操作,如气瓶之间距离不足、或距离明火、高温过近;

c)管理制度不健全,无证人员担任焊接作业、操作人员违章作业等。 矿空压机在生产过程中受到机械损伤、遇到突然撞击(如爆破飞石)、遇到高温或操作人员违章操作等,都可能引起超温、超压、压力突然增大,严重时可能引起爆炸。

11)其他危险

a)雨雪冰冻天气作业场地不平,道路潮湿、粘滑等可能引起人员滑倒、摔伤、扭伤;

b)作业场地狭窄、作业安全距离不够,可能发生碰撞挤压事故。设备起动时未发信号、信号不清或指挥、操作不当引发事故;

88

c)作业人员思想不集中,或酒后作业等引发事故;

d)矿山位于浙江北部地区,受台风影响大,由台风引起的强风风力可达到12级;台风暴雨强度大,波及范围广,来势凶猛,破坏性大;受台风暴雨作用,可能遇到滑坡、雷击、风暴等多种自然灾害,造成人员损伤、设备毁坏。若没有及时了解台风信息或没做好台风来袭时的防护措施,可能因为台风引发事故。

12)职业危害 a)生产性粉尘

矿山由于长期进行凿岩、铲装和运输等作业,会产生大量生产性粉尘,此类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对人体危害极大。矿山生产性粉尘主要产生于以下作业工艺环节:

●潜孔钻穿孔过程; ●爆破瞬间; ●铲装矿石;

●各种机动车辆行驶道路、剥离作业、破碎加工作业等。 b)生产性粉尘危害的主要表现:

●污染环境,降低工作场所的可见度,影响安全生产; ●作业人员长期吸入微细粉尘,易患矽肺病。 c)高、低温

矿山露天开采,挖掘机、运输车辆、凿岩等作业人员在炎热的夏季,高温曝晒,作业时间过长,可能中暑;在严寒的冬季,身体外露肢体(耳、手等)极易冻伤,四肢僵硬,行动迟缓,可能引发其它事故。

d)噪声

噪声主要有设备产生的机械噪声和压缩气流的空气动力噪声。矿山作业的许多环节都存在噪声危害因素,主要有:潜孔钻穿孔、空压机运转、爆破瞬间、破碎机组破碎筛分以及汽车、挖掘机、装载机、机动车辆运行

89

等产生的噪声。

噪声危害主要表现:

●作业人员长时间接触噪声,将损伤听力,诱发职业病; ●影响人员作业,注意力不能集中,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引发事故。 (3)关键设备风险评价

矿山机械安全风险评价,首先要求列出矿山采用的全部机械设备的清单,并列出清单中机器可能导致的危险。同时不仅要考虑矿山机械的整个生命周期,即安装期、试运行期、维护期和报废期等,同时还要考虑到矿山机械设备所处的各种状态,如正确使用和操作状态及可见的误用或故障状态。矿山机械中典型的危险因素有物体打击、剪切、缠绕、喷溅、烟气、辐射、有毒物质、粉尘和噪声等。对于那些采用其他的安全辅助装置,不属于本质安全的矿山机械,在危险源辨识时,应当把它划分为危险源。

1)关键设备的防护措施 a)挖机防护措施

①操作人员保养时必须按机械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操作。

②挖掘机械必须有维修保养制度,固定专人使用和负责维护保养。 ③机动设备行驶时与台阶外缘必须留有2m以上的安全距离。 ④在挖掘作业时边坡外端应设置明显标志,并在现场配备人员指挥和管理。

⑤边坡上浮、险未清理干净前,下部不得进行作业。 ⑥控制员工的作业时间,间隔4小时,应进行休息。 b)铲车防护措施

①操作人员维修、保养时必须按机械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操作。 ②采用降水防尘。

90

③控制员工的作业时间,间隔4小时,应进行休息。 c)破碎系统防护措施

①破碎设备的工作平台要装有安全护拦,以防人员跌落。

②破碎筛分作业的场地应平整,并保证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和设备检修场地。

③破碎筛分设备的传动皮带和皮带轮必须加设安全防护罩。 ④破碎机因突然事故停车,应先切断电源,悬挂工作牌,进行电源隔离措施,再进行处理,在处理全过程,应另有人员对其指导监护。

⑤采用降水防尘,接尘人员佩戴防尘口罩,口罩的阻尘率应达到1级标准(5μm的粉尘阻尘率不小于99%)。

⑥经常接触高噪音设备的人员必须带耳塞,以免自己的听力系统受到伤害或损伤。

⑦减少作业人员连续接触振动设备的时间。 (4)关键流程风险评价 1)交通运输风险评价及对应措施

矿山开采过程中使用的运输机动车辆较多,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挤压、倾翻等事故的可能性较大。 可能导致的主要原因:

a)对汽车制动、转向、灯光、喇叭等重要装置的日常检查、维护不到位,带故障行驶,或车辆采购时本身存在技术质量缺陷。

b)无证驾驶或超载、超速等违规行为;

c)修筑的道路宽度、坡度、曲率半径不合理等运输道路缺陷; d)路线设计不合理,如弯头太多等,下坡道路靠邦外侧无安全坝等道路安全设施缺乏、缺少安全标识等;

91

f)铲装作业平台宽度不足等; g)夜间行车视觉不好。 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a)应按《开采设计》要求布置运输系统。

b)根据运输安全管理实际需要设立专门的运输安全管理部门,建立矿区安全行车管理制度,指定专人加强日常运输安全现场管理工作,加强对进入矿区社会车辆的指挥调度,确保车辆在矿区安全有序装载、行驶。

c)加强矿区道路的日常维护保养,防止路面积水、坍陷;确保道路的有效宽度。

d)矿山运输道路弯道以及交叉处应按交通部门的规范要求设立标志,并在其外侧设置安全坝等安全设施。车辆通过上述路段时要鸣号,限速行驶和设置限制速度标志。

e)驾驶员行车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的规定,司机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车辆行驶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车辆起步前检查刹车是否失灵可靠;严禁超载、超速,特别是人货混装;禁止无证驾驶和酒后驾驶。装有矿石的车辆,禁止在车斗上同时载人;禁止超载运行。

f)在台阶上同时进行装载运输时,作业平台宽度应不小于40m,机动设备行驶时与台阶外缘必须留有2m以上的安全距离。

g)年度聘请交管部门人员给驾驶人员进行培训一次,对以往的交通事故进行分析、总结原因,制定相关的经济处罚措施,对违法公司的交通、运输车辆的规定给与处罚。

(5)职业卫生风险评价 1)职责

92

a)安全部是归口管理部门,各有关职能部门配合。 b)各部门负责实施对本部门职工的职业卫生管理。 2)健康防护 a)个体防护

各部门必须建立劳动保护台帐,每位职工的劳保用品发放都要有记录。

b)女工保护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各级工会负责保护女工的合法权益和身体健康。

c)安全部负责组织对职工进行职业健康安全、卫生知识宣传培训,普及防尘、防毒、防噪声、防射线科学知识。

3)健康设施管理

a)公司应按有关要求建立和完善生产、生活设施,创造条件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以满足职工的身体健康。

b)各部门负责作业区域的健康设施管理。 c)应保障供给足够的饮用水。

d)根据作业实际情况,采取防寒保暖或防暑降温措施。 e)按规定配备劳动保护用品。

f)合理设置足够数量的卫生设施如厕所、浴室等,并保护其清洁卫生。 g)按国家规定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时间。 h)矿山食堂要做到餐具经常消毒,食品干净卫生。 4)生产性粉尘风险评价及措施

粉尘是矿山开采作业人员最主要的职业危害,产生于边坡和加工作业各环节,相对集中于:

a)剥离作业过程。

93

b)潜孔钻机、手持式凿岩机等穿孔过程。 c)爆破瞬间、装卸矿石过程。 d)破碎作业过程。 e)各种机动车辆行驶时。 对策措施:

a)采用干式凿岩时应有高效的除尘装置;湿式时,必须有可靠充足的水源,防尘用水的水质应符合标准规定要求。

b)爆破后及时对爆堆洒水降尘。

c)在运输过程中、工业场地的产尘点采取滴水、洒水喷雾降尘,防止粉尘二次飞扬,降低职业危害程度和避免污染环境。

d)长时间接尘人员佩戴防尘口罩,口罩的阻尘率应达到1级(5μm的粉尘阻尘率不小于99%)。

5)噪声风险评价及对应措施

a)矿山开采作业的许多环节都存在噪声有害因素,主要有:凿岩机穿孔作业时,空压机运转时,爆破瞬间的爆声,破碎机的噪声,自卸汽车、装载机、挖掘机等机动车辆运行产生的噪声。

b)对策措施

●空压机应配置消声装置,注油润滑。

●爆破次数应严格控制,不能太频繁,保持环境相对安静。 ● 潜孔钻操作人员佩戴耳塞等防护用品。

●生产区距离居民区距离远,生产噪音均符合相关的标准。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均在驾驶室内,噪音限制均可控制,而运输车辆

94

的行驶线路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杜绝人为调节敲打、叫嚷、野蛮装卸噪声等现象,最大限度的减少噪声。

6)振动风险评价及对应措施

a)矿山振动主要源于手持式凿岩机、破碎垂和破碎机对相应作业人员的危害,连续长时间的接触振动设备将对人产生伤害。

b)对策措施:减少作业人员连续接触振动设备的时间。 7)高、低温风险评价及对应措施

a)在炎夏季节露天作业时,由于露天作业人员(挖掘机、装载机、汽车驾驶员、凿岩人员等)高温暴晒作业时间过长,有可能发生中暑;在冬季露天作业时,由于露天作业人员(挖掘机、装载机、汽车驾驶员、凿岩人员等)在严寒环境内长时间作业,耳、手等冻伤,四肢僵硬,行动迟缓,也可能引发设备和人身伤害事故。

b)对策措施:

在夏季高温天气,露天作业可能发生中暑,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尽量避免高温时间,减少加班加点。 ●正确穿戴防止高温作业的工作服。

●设置避暑遮阳棚,发放清凉饮料和避暑药物,供作业人员避暑和休息。

●对高温作业工人进行入暑前体格检查,凡患有心血管系统等疾病及体弱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潜孔钻、挖掘机、装载机、汽车等驾驶室设有条件的设置空调、挡阳棚或风扇降温。

(6)火灾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

95

1)风险识别

矿山开采期间临时加油点、机修等场所不可避免的需要存放氧气、乙炔气、油料等易燃易爆物品,矿区山上树木较多,植被发育。如违章动火或用火不慎均可能引发火灾;办公生活区内用火不慎均可能引发火灾;因爆破材料临时存放点、变配电房、油灌区,如避雷设施不够安全可靠,遭雷击造成爆破材料临时存放点意外爆炸及由此引发的其他设备、人身事故和火灾的可能性也存在。

2)对策措施

矿山开采期间矿区设置有临时柴油加油点,还有其他易燃、易爆的危险物质,遇明火和电火花会引起爆炸和火灾,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同时还须防范电器设备的火灾。为此,经评价提出以下对策措施。

a)临时加油点必须符合相关行业的安全规范要求,危险区域内的电气设备选型、安装、电力线路铺设等,应符合国家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016-2006)的规定。

b)加油和卸装油料时严禁在附近吸烟或携带火种;临时加油点必须设置醒目的禁火、禁烟标志。

c)消防器材配备须达到规定要求,设备要定期检查。 d)应设置可靠的防雷设施。 e)高温季节应对采取降温措施。

f)检修、照明用电气设备应按《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第5.8节电气安全的规定:熔断器、熔丝、熔片、热继电器等保险装置,使用前应进行核对,不应任意更换或代用;矿山电气设备、线路,应设有可靠的防雷、接地装置,并定期进行全面检查和监测,不合格的应及时更换或修复。

g)该矿区植被发育,有发生山林火灾事故的可能性,在人员进入植

96

被区作业时,应注意控制明火和一切野外用火。

h)焊接必须由特种人员进行并持证上岗,严禁非焊接人员进行焊接作业。

i)焊接作业时,氧气、乙炔气瓶要竖放,其安全距离必须符合规程规定的要求,禁止气瓶暴晒、火烤或明火接触。

j)氧气瓶、乙炔瓶在搬运使用中应严格避免撞击和遭到剧烈震动。 k)氧气瓶、乙炔瓶等压力容器均应按规定要求进行定期检测检验,检验和试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l)氧气瓶、氧气表上,尤其是瓶阀处不准沾染油脂;乙炔减压器与乙炔瓶的瓶阀连接处必须可靠,严禁在漏气的情况下使用,否则会形成乙炔与空气的混合体,一旦触及明火就会造成爆炸事故。

m)夜间进行焊接作业时,为使过往车辆行人不受强光影响,应设置有效的遮光挡板。

(7)水灾风险评价

本矿山为露天开采,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区开采底盘标高+170m,高于当地+40m的侵蚀基准面,矿区自然排水条件通畅,对矿山开采影响不大。按《开采设计与安全专篇》的要求,建设了排水系统。

(8)滑坡风险评价

本矿为露天开采,滑坡是矿山开采过程中最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可能导致滑坡坍塌危害的主要原因是:

a)不利的结构面(如边坡存在内倾节理面、岩体破碎等)未及时处理或处理方法不当。

b)未遵循自上而下分台阶式开采,开采推进方向、工作台阶要素,生产边坡、最终边坡角不按设计作业或违章开采。

97

c)边坡上部山体未按要求设排水沟,暴雨时降水冲刷边坡引起坍塌。 d)采矿不均衡或超挖台阶坡底引起矿石或台阶坡面坍塌等。 e)采用落后的开采方法,如掏底爆破、扩壶爆破等,引起生产边坡角、生产坡面角过大,或不分台阶一面坡开采,边坡过高引起的坍塌。

f)露天开采时边坡坡度大,坡顶松驰张裂,在爆破震动等因素影响下使边坡塌落。

g)铲装作业时超挖坡底、爆堆过高引起坍塌。爆堆高度大于机械挖掘高度的1.5倍等。

对策措施:

a)应严格按照开采设计作业和开采;开采顺序、台阶边坡角、台阶高度、平台宽度、台阶坡面角、最终边坡角及运输道路的参数不得任意改变,确需改变时应做补充设计。

b)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有与边坡同向外倾(顺层)的软弱结构面时,应及时调整推进方向、调整爆破参数和炮孔布置等措施,发现危险及时处理,防止岩体沿外倾结构面发生失稳。

c)矿山应按照开采设计的开采顺序进行开采,边坡的各项参数:台阶高度、平台宽度、台阶坡面角、最终边坡角应符合设计要求。采剥工作面不得形成伞檐、空洞等。

d)加强边坡的管理,加强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岩石的节理裂隙发育且倾角与坡面角相近时,可采用削坡。对破碎严重和断层带附近,应特别引起重视,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削坡或放缓边坡角等措施。

e)爆破前应注意调查研究,分析爆破作业可能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合理进行爆破作业,以减少爆破震动对边坡的影响。在采场内应采用松动

98

爆破。这样既可以使爆堆较为集中,防止飞石伤人,也可以减少对边坡的破坏。爆破后,如发现有岩层移动、开裂,危及工程安全的现象,要及时采取加固措施。

f)学徒工、非熟练工、非上宕作业人员都不得在工作面单独作业。 g)为防止采面浮、险石和不稳定岩体滚落,伤及采面人员及运输平台装载作业人员:矿山应建立健全边坡管理和检查制度,加强现场动态管理,并有专人负责,事后有记录;对已爆松的浮、险石和不稳定岩体要及时处理;停采时间较长的采面也要进行浮、险石的检查清理,只有采面浮、险石清理后,人员才能进场作业;应合理安排作业区,进行分区作业,尽可能避免上、下干扰;五是定期对边坡平台进行清扫;当岩体裂隙中有水时,发生冻融时,个别岩体极易滑落,应引起高度重视;清理应从上而下撬掉险石、浮石,未清除前其下方不得生产。禁止在悬崖陡壁的危险处作业。禁止任何人在边坡底部休息和停留。

h)开采境界内开采到边帮时,宜采用凿岩小间距排眼,装低爆速药剂,减少装药量等措施,进行控制爆破,降低爆破震动对边坡的影响,保持边坡稳定。

i)矿山应选派技术人员或有经验的工人专门负责边坡上管理工作,尤其是在暴雨季节或雨前、雨后应及时检查边坡情况,发现变形位移及滑动征兆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和设备,并向矿山负责人报告。

j)为防止大气降水对边坡底脚的泡蚀,采场应保持一定的流水坡度,以实现自然排水,具体坡度按设计作业。

k)对表土、部分地段粘土碎块和砾石,采取“采剥并举、剥离先行”的原则;对开采过程的中不利结构面可视不同情况,采取改变推进方向、削坡、压脚坡、清除破碎岩块、人工加固或隔离暂停开采、破碎的岩石可

99

用钢丝网喷浆护面等相应的措施。

l)采场应设置1‰以上的流水坡。 m)建立预防边坡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

(9)紧急情况风险评价

1)紧急情况的识别

a)乙炔、氧气和液化气等的突然泄漏和着火爆炸; b) 有毒、有害、易燃化学危险品突然泄漏; c) 油品类突然泄漏着火和爆炸; d)突然发生的触电; e)爆破飞石; f)岩石坍塌等;

g) 自然灾害,如台风、滑坡等; h) 高空坠落; i)机械伤害。 2)应急措施

a)安全部组织相关部门制定本公司的关安全消防的应急救援预案,报总经理批准。

b)各部门发生异常或紧急情况时,应按应急救援预案执行。 c)化学危险品的储存与使用部门应按规定储存和使用。切实加强安全检查,并作检查记录。

d)各部门每周进行隐患自查,当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发生事故部门应立即向应急机构汇报,事后组织人员及时对本应急预案予以评审和修订,必要时可作演习予以验证本程序的合理性。

e)安全部每月度对安全、消防设施的符合性、有效性进行监测和整改。

100

风 险 评 价 流 程 图

根据要求回顾 个别地进行回顾并采取必要行动(控制措施), 将降低风险度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低 中 高 记录下发现的细节 风险评估表 D= L*E*C 鉴别并评估现有的控制方法 它们有效吗? 它们始终都被遵守吗? 人们都理解它们吗?等等 鉴别涉危人员:员工、承包商等 鉴别现实的或潜在的危险 鉴别任务(常规和非常规)/行为 鉴别危险的严重程度 鉴别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101

4.3关键任务识别与分析

(1)关键任务识别与分析管理制度

1)对上级与公司布置的任务,进行识别与分析,将关键任务分析和作业实际情况编写计划书及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存放在使用部门和工作现场,确保在所需现场按计划执行完整的任务和局部的任务。

2)计划书及作业指导书应强调关键工作的步骤和安全措施。 3)对关键任务计划书及作业指导书应对员工进行培训、一对一沟通、小组会议。

4)实施任务分析并编制关键任务清单,执行任务分析的人员接受相关的培训。

5)完成的风险分析用于作业人员培训、生产预算、分析、事故调查、危害物料评估等。

6)作业指导书编写应简明扼要;步骤清楚、完整;危险源辨识全面;关键步骤确定明确;安全措施齐全。

7)对关键任务进行观察,在观察的同时辨识危险源和评估风险;及时指出观察中发现的可能导致损失的行为;了解员工的工作习惯;检查现有的工作方法与制度;跟踪当前培训效果。

8)下列活动必须有作业指导书:员工培训、角色分配、与员工

沟通、小组会议。

(2)任务观察制度

1)确保在所需现场按照计划执行完整的任务观察与局部的任务

观察。

2)执行观察的人员接受观察方法的培训,根据观察结果确定训

练与培训的特殊需求。

3)针对观察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正意见,任务观察时对

好的行为给予赞誉与认可。

102

4)在观察的同时辨识危险源和评估风险,及时指出观察中发现

的可能导致损失的行为,了解员工的工作习惯,检查现有的工作方法与制度,跟踪当前培训效果。 (3)许可作业管理制度

1)当有关作业需要进行许可时,填写工作任务许可书,并依据许可作业书的要求对作业进行分析,识别危害因素,关键步骤,建立预防护措施,并得到批准人的批准后,方可进行实施。

2)建立需要许可的范围,建立许可任务清单,将认定的需要许可的范围清单发放给受影响部门。

3)为确保许可分配的一致与正确,确定识别分配许可的责任人,并对其提供培训和能力评估。

4)确定申请与批准许可的人员,保证正确完成并递交许可申请,许可需求与最后期限满足要求并文件化。

5)许可范围每年进行一次的分析、更新。 6)许可任务工作见《许可工作程序》。 4.4信息交流程序

4.4.1 目的

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4.4.2 范围

本程序对管理体系内部和外部信息交流作出了规定。 4.4.3 职责

(1)本程序由公司AQ办主管,各部门负责相应业务范围内、外部信息沟通、交流;

(2)安委会成员(XXX)主管员工意见和建议信息的接受、反馈,各部门负责相应业务范围内、外部信息沟通、交流;

(3)总经理、副总经理负责与顾客和相关方的信息交流。

103

4.4.4 过程要求 (1)总则

1) 信息交流的途径可以是口头或书面文件及其它一切可以利用的通讯及宣传工具。

2)信息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3)信息内容包括环境信息、职业健康安全信息。 4)信息内容应准确可靠。

5)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的沟通和交流,上下左右之间的接口,按相应的管理体系文件规定执行。

(2)内部信息沟通 1)内部信息内容 a)公司管理方针和目标;

b)公司重大事项安排、管理要求; c) 管理体系运行中产生的信息; d)获得和更新法律、法规及其他的信息; e) 经验、事故、教训信息; f)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意见箱)。 2)内部信息沟通

a)公司管理方针和目标、重大事项安排和管理技术信息,自上而下沟通,主要采取文件、会议方式沟通传达。

b)管理体系运行中产生的信息,通过日常工作检查、内部审核、管理评审获取,以通报、内部审核报告和管理评审报告的形式进行沟通,基层管理者向员工分派任务时,采用班组会议、任务说明书、口头传达等形式,

104

任务的表达要清楚,干什么、怎么干、达到什么样的标准等都要清楚。

c)获取和更新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信息,按《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获取、识别、更新程序》执行。通过会议、文件、传真、电话等方式及时传达到相关人员,并在日常工作中通过会议、安全活动等方式加深理解。

d)经验、事故、教训信息,公司从内部或外部得到的好的经验、好的管理方法以及事故、事件、教训等信息,通过会议、文件、通讯、简报、板报等手段,传达给相关部门和人员,帮助员工提高意识、能力和技巧。

e)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各部门有义务随时与员工进行交流和沟通。对员工直接反映的或通过工会组织转来的意见及合理化建议,接受人应及时反映给上级部门领导,并以合适的方式将处理结果反馈给提出者,同时对已采纳的合理化建议要认可。

●向员工分派任务时使用正确任务说明。

●内部沟通每月与员工就重要安全生产事项进行计划性对话。 ●沟通的时间、范围、内容召开会议并讨论安全生产事项。 ●沟通收集并处理在会议中员工关心的安全生产问题。 ●设置专栏展示安全设备状况和使用情况。

f)及时向外界披露重大安全生产事项,外部关注的安全生产事项,外部团体或个人抱怨,直接社会要求,指定人员与外部联系和协调安全生产事项。

3)外部信息交流 a)外部信息内容

●公司各部门获取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信息; ●顾客信息;

105

● 相关方监管部门、中介机构、公众组织、社区居民等的信息。 b)外部信息的交流

● 公司部门获取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信息,应及时传递到相关部门。 ●顾客信息:

——公司对顾客的要求进行评审,并向顾客提供公司管理方针和目标以及相关承诺。

——与顾客联络,随时获取相关要求,研究解决,并将解决结果及时反馈给顾客。

——负责向外界披露重大安全生产事项。 4)相关方的信息

a)公司管理方针和目标及管理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相关方时,公司职能部门将信息主动传递给对应相关方。

b)对相关方提出的抱怨和投诉,公司职能部门会相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经主管领导批准后,给相关方及时答复。

5)合理化建议制度

a)合理化建议箱或建议表格放置于醒目位置并方便职工获取,对职工的意见、建议内容作为档案保存,作为以后AQ体系改进和评审的依据。

b)由安委会收集和评估建议并对已采纳的建议进行讨论、评审、表扬、认可、解释等,并及时汇总,并向公司负责人进行汇报,对采纳的建议将给与一定的经济奖励。

c)对未采纳的建议给予必要的评释。 4.5员工培训程序 4.5.1目的

106

为规范公司培训管理工作,合理利用人力资源。通过对各类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增强操作技能,确保AQ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4.5.2 范围

本程序确定了员工的能力要求与资格考核、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和培训效果评价等一般性原则,规定了AQ体系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要求,确定了管理体系培训的基本步骤及实施要求,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与AQ管理体系相关人力资源的控制。

4.5.3 职责

(1)安全部负责员工培训的归口管理。 (2)各部门执行本程序中相关的职责。 4.5.4 过程要求 (1)总则

通过对培训的策划、管理和教育,满足AQ管理体系对人力资源的需要,确保管理体系相关人员具备相当的、必要的能力,并通过考核评价实现人力资源控制过程的持续改进。

(2)岗位安排和培训需求

1)作为确定岗位能力的接收准则和追求目的;

2)公司提供教育、培训机会,凡在岗员工一年内达不到应有能力的,必须调离本岗位;

3)承担规定职责的管理、执行和验证岗位必须经岗前教育培训后上岗,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来判断其岗位的胜任能力;

4) 培训的层次和对象根据培训内容、培训需求的不同分别进行。安全部针对员工必备的AQ素质和能力以及AQ对各类人员的资格要求,广泛征询、收集并汇总培训要求。

5)临时聘用及劳务分包商人员的AQ教育\\培训根据由招收和使用部

107

门的需求,安全部负责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应根据所从事的工作按AQ管理体系要求进行。

(3) 培训计划

按各岗位职责和公司建立AQ管理体系的要求,根据公司现状、作业特点和各部门需求,由安全部编制年度或阶段性培训计划,配备必要的教育、培训资源,经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生产单位根据工程作业需要,需选送外部培训时,经过公司副总经理审核批准后实施。

(4)培训分类及培训内容 1)素质教育

坚持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重视意识教育,注重职业道德,培养员工爱岗敬业,培育公司文化,增强公司凝聚力,使员工意识到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是公司生命,采取措施为实现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做出贡献。

2)岗位培训

分层次、分批进行岗前培训和岗位深化培训,包含公司管理体系文件、专业技能、安全操作、设备维护和统计技术等专业培训,采用岗位练兵、竞赛、考核等自行或外委培训等多种形式。

3)资格培训

特殊过程(如特种作业、内审员等)国家有规定,并按规定考核后持证上岗,无规定的由安全部组织师资自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4) 培训主要内容:

——国家、地方政府有关AQ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 ——AQ标准、规范和公司相关规章制度 ——AQ基础管理知识及基础专业技术知识 ——AQ岗位职责、专业技能、操作规程

——AQ管理体系方针、目标、管理手册及相关文件 ——劳动安全防护、职业病预防、环境保护常识

108

——应急准备与响应要求 ——安全责任制 (5)培训实施

1)有关环境、安全和专业知识培训,采取自行办班,也可采用分散自学、集中辅导、以会代培的方式方法,必须在上岗前明确工艺规范、操作规程、检验和记录的要求。

2)必须委培或聘请教师的由安全部提出,主管领导审核、批准后组织实施。

3)安全部制定培训计划、日程,并对试卷妥善保管,进行培训登记,建立主要员工培训档案,保持其教育文化程度、培训、已具备的技能资格和实际工作经验的能力记录。 (6)培训评价

1)通过理论考试、操作考核、业绩评定和经验考察来评价所提供教育、培训的有效性,根据培训效果来评价培训提升计划达到员工胜任工作能力的程度。

2)外委培训以考试成绩为评价依据,成绩不合格者,其培训经费自理,不予以报销。

3) 安全部对培训效果进行检查,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作为拟订下阶段培训计划的依据。

4)安全部根据培训实施情况,在管理评审前第二年年初编制培训提升计划。

(7)培训记录

培训计划、培训课程、试卷作为“岗位培训登记表”的依据,保存期限两年,资格证书、“主要员工培训档案”须长期保存。安全部举办的培训结束后,员工的培训记录有:培训签到表、培训反馈表。培训记录由安全部门保存。

109

外出培训记录应包括《员工教育及培训申请》、培训通知及取得的证书复印件或培训有关证明。特种作业人员(铲车工,电工,焊工,驾驶员、爆破作业、急救人员等)培训和复训由AQ部负责,并保持记录,并更新《特种作业人员一览表》。

员工培训作业流程.

流 程 权责单位 相关文件表单 编制工作说明书 各部门主任 工作说明书

员工培训记录卡 建立培训档案 AQ部门

编制培训计划 年度培训计划 部门主任 临时培训申请 员工教育及培训申请

培训签到表 AQ部门

组 织 实 施

员工培训记录卡 AQ部门

培训记录入档

培训反馈表 AQ 部门\\各部门主任

效果确认

4.6 工作许可程序 4.6.1 概要

(1)工作许可程序适用于存在隐患的一些行为,即没有对此行为进行风险评估和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来防止危险的发生。

110

(2)在没有获得工作许可之前,任何人不得进行下列工作,并且许可书上会注明工作人员的名字。

(3)必须完全遵守许可证上的规定,如果他们不能胜任此项工作,应立即暂停工作并向部门负责人说明原因。

4.6.2 工作许可行为

任何在现场的人员在开展下列工作前必须先获得工作许可证: (1) 650伏以上的高压机电操作。

(2)在对管道或罐、密闭空间进行高温作业时。 密闭空间:

●贮料库 ●地下输送带 ●所有燃料和油料罐 (3)拒爆处理

4.6.3 授权签署许可证书的人员

(1)只有部门负责人签署工作许可证或取消证书。 (2)工作许可证通常由部门负责人办公室存档。 4.6.4 签署工作许可证

(1)在签署工作许可证前应该进行风险评估。

1)在填写许可证前与工作人员讨论方法陈述或是风险识别与评估。 2)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说明工作的地点和内容,不得进行额外的工作。

4)确保工作人员完全明白如何采取预防措施,在无法遵从许可证规定的情况下,工作暂缓。这些是在签署许可证前,由工作人员开短会决定的。短会由填写工作许可证的人参加而不是签署许可证的人。

5)签署许可证的人应在签署前确保已采取预防措施。 4.6.5 接受工作许可证

111

(1)接受许可证的人负责此项工作,并确保许可证上填写的工作人员都遵从许可证的规定。

(2)在开始工作前和签发工作许可证前,应确保是否按需要进行隔离。

(3)在负责人允许开始工作前,如果其它人已经进行了隔离,应在工作许可证上注明。

(4)在工作过程中,如果发现不能遵从许可证上的规定,工作负责人应立即报告签署许可证的人。

(5)在工作完成后,工作负责人应确保所有人员、工具和设备从工作区域撤离,所有人员和安全设施恢复工作,工作区域已安全。

4.6.6 移交程序

(1)当工作移交到另一个班次时,由当时的负责人对新的工作人员进行详细讲解。

(2)填写新的工作许可证,由新的负责人对此项工作负责。 (3)接班的工作人员应采取措施对机械设备或工作范围进行隔离。 (4)取消换班人员的工作许可证。 4.6.7 取消证书

在工作完成且人员及安全设施撤离后,工作负责人员即接受许可证的人应完成取消证书。

5.安全教育与培训

112

5.1 员工安全意识

(1)识别、提升安全意识制度

1)员工安全意识识别制度

a)AQ办公室以及安全部每年对员工的安全意识进行辨识, 考察员工对安全健康问题的掌握和熟悉程度,每年对员工进行一次的问卷式的调查活动,统计员工的安全意识层次,制定安全意识提升计划。

b)班组要通过班组会议与员工进行沟通、对话、询问,安全活动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岗位遵守各种制度等情况反映员工安全意识。

c)对新员工首先应接受安全意识教育,并对其意识情况进行重点跟踪,并记录教育、跟踪情况。

d)当设计、工艺流程发生变化时,员工应当对工作现场安全要求进行回顾,并将回顾过程的内容做记录。

e)当员工脱离工作岗位超过一个月复岗时,必须由班组长在场帮助其进行工作现场特定要求回顾,做好各种回顾记录。

f)各级安全生产管理层特定安全意识,必须与其所在的岗位安全管理职责相适应。

g)通过对公司员工年终安全考核,找出员工与岗位安全能力要求之间的差距,以确定培训需求。公司各部门还可根据各自实际,对各岗位进行不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之一。

2)员工安全意识提升制度

a)各部门应根据员工在岗位上的胜任情况、考核结果及未来发展的要求确定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需求,形成安全意识培训计划,以确保员工在安全职业健康安全方面具备管理体系所要求的能力和意识。

b)公司要根据对基层单位的员工安全意识评价报告,制定有针对性的员工安全意识提升计划,安全意识培训计划应包括下一年度各部门员工的继续安全意识调查、教育、培训等。

113

c)安委会要定期派人到基层班组进行走访调查员工安全意识状况,听取员工安全意识情况汇报,并组织班组长、员工代表在内的安全意识讨论会,对员工安全意识进行评价。

d)对员工安全意识的调查、评价、培训等都要做好记录,并整理保存。 e)员工安全意识评价范围

在调查和评价安全意识时考虑员工对以下方面的掌握与熟练程度:

●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针; ●操作规程; ●应急程序;

●工作场所特定的安全要求; ●事故、事件报告程序。 ●岗位职责。 ●特定风险。

●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个体防护用品配备和使用。 ●人身安全的相关知识。 ●防止伤害的纠正行动。

●管理层特定要求、安全意识与其岗位职责相适应,新员工接受安全意识培训的比例。

f)对员工安全意识培训回顾的依从性,包括:

●新员工安全意识培训,工作现场特定安全意识培训,复岗安全意识培训。

●安全意识提升计划的依从性,为提升员工安全意识提供的资源充分,员工对标准化体系的认知程度。

●通过员工及管理层安全意识与要求的一致性检查,确定安全意识提升的效果,通过前后安全意识调查与评价,确定安全意识提升的效果。

114

●存在由于安全意识的原因发生的事件、事故。 3)员工安全意识提升计划

安全意识提升计划的形式和内容考虑到各层次员工的实际情况,新员工进入公司后首先接受安全意识的培训,对新员工提供工作现场特定的安全意识培训。当设计、工艺流程发生变化时,员工对工作现场特定要求进行回顾,当员工脱离工作岗位超过规定时间复岗时,进行工作现场特定要求的回顾,保留接受现场特定要求、安全意识的培训记录,利用各种方式来提升安全意识,针对管理层安全管理职责的特定意识进行培训。

(2)员工安全意识监测、跟踪,提升效果及深层次意识培训要求机制

1)班组长要对新工人、新岗位工人和重新上岗工人的安全意识进行监测、跟踪,采取岗上提问、岗下谈话的方式,检验培训效果。

2)安全员要对重点岗位、重点人员、重要生产工序的操作者进行不定期安全意识检查,通过提问、观察作业程序、行为等方式检验员工意识的高低程度。

3)各级检查人员通过现场安全检查,对作业环境、操作规程及隐患整改进度等来检验员工意识。

4)通过对各事故的分析、处理过程,从中识别员工安全意识高低,识别员工安全意识存在的不足,以及管理层中存在深层次安全责任、安全管理、生产组织等问题。

5)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获得员工安全意识的需求,根据需求制定提升计划,解决和提升员工安全意识。

6)逐步完善员工安全意识与深层次意识培训需求的机制,建立从公司到班组有机构、有人员来负责员工安全意识的监测,跟踪的制度和运行程序。

115

(3)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的资源配置

为保证员工的安全意识在培训时能得到有效的安全意识提升,安全意识提升计划能得到很好的实施,公司从以下资源上给与了保证:

1)人力资源

为保证公司的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有效的提高,公司专门成立安全部门,负责公司的员工培训、安全等多方面的安全事项,同时各班组、部门的管理人员为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以达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覆盖到公司的各个作业部位。从安全意识的识别、提升、培训、监测、跟踪等环节保证员工的安全意识的提升。

2)物力资源

为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等,公司提供了多方面的物力资源,从资源配置上给与了充足的保证:

a)电脑 b)投影仪 c)照相机 d)专用培训室 e)报刊栏 c)复印机 d)打印机 3)财力资源

为使得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有效的提升,保证安全资金的有效投入,公司为安全投入拨付安全投入专项资金,作为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培训专项资金。

5.2 培训

(1)培训需求识别制度

1)公司提供教育、培训机会,凡在岗员工三年内达不到应有能力的,

116

必须调离本岗位;

2)承担规定职责的管理、执行和验证岗位必须经岗前教育培训后上岗,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来判断其岗位的胜任能力;

3)培训的层次和对象根据培训内容、培训需求的不同分别进行。安全部针对员工必备的岗位素质和能力以及作业内容对各类人员的资格要求,安全部广泛征询、收集并汇总培训要求。

4)临时聘用及劳务分包商人员的安全教育由安全部门、所在部门负责,教育培训内容应根据所从事的工作按标准化管理体系要求进行。

5)培训需求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a)员工的需求; b)用工的连续性; c)领导的要求; d)变化的需求; e)生产过程的回顾; f)记录的回顾; g)学员反馈意见; h)事故、事件后培训需要; i)特定岗位的能力要求; j)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k)风险评价结果。 (2)培训计划

1)培训分类及培训内容 a)素质教育

坚持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重视意识教育,注重职业道德,培养员工爱岗敬业,培育公司文化,增强公司凝聚力,使员工意识到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是公司生命,采取措施为实现安全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方针做出贡

117

献。

b)岗位培训

分层次、分批进行岗前培训和岗位深化培训,包含公司管理体系文件、专业技能、安全操作、设备维护和统计技术等专业培训,采用岗位练兵、竞赛、考核等自行或外委培训等多种形式。 c)资格培训

特殊过程、验证管理和爆破技术人员爆破四大员、安全管理人员、厂内机动车司机、汽车驾驶人员、电气焊工、电工、凿岩工等,国家有规定的按规定考核后持证上岗,无规定的由安全部组织师资自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员工培训

新员工入职培训,内容包括: a)公司的方针/目标 b)员工的责任 c)事故分类及报告 d)个人防护用品的最低要求 e)急救 f)相关录像 g)风险评估

h)有害健康物质的控制 i)安全标志

j)噪声/粉尘/电/水/爆破 k)常见疾病 l)人工搬运 m)清洁整理工作 n)办公室安全

118

o)防火安全 p)电脑操作 q)手机 r)安委会

s)签约“安全责任书”

公司人员应接受的培训教育内容

培训 培训对象 教育、培训内容 时间 本公司组织的各类总经理、 事故调查分析技术;危险源辨识、风险不少培训班或外请培训副总经理 评价和风险控制技术;沟通技巧;检查、于40 机构 审核技术;法律依从性管理;应急管理;安全管理职业卫生管理;变化管理。AQ管理系统,不少人员、管相关的AQ法规要求 理者代表 工作中潜在的风险;事故预防及应急响各岗位 应中的职责;依从标准化体系的重要性;员 工 偏离制度可能的后果;操作程序、工作特种岗位员 工 说明。特种岗位员工还需接受相关专业技能认证/特种作业培训取证 不少国家职能部门培训 于32 于32 机构 不少培训班或外请培训于40 机构 本公司组织的各类培训班或外请培训本公司组织的各类培训形式

其它相关方的培训:

a)办公区域、生产区、采矿区(如有必要) b)平面图与消防设备 c)公司的相关规定 (3)培训实施

119

1)培训方式分为外送培训和内部培训两种。公司内部培训包括举办各类培训班、发放/张贴宣传资料、知识竞赛/答卷、在职培训、自学等多种形式。

2)公司举办的各类培训班,由公司安全部门承办。各部门主办或承办的培训本着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组织实施。培训结束后,将培训资料报公司安全部门备案。

3)采取其他方式组织的内部培训,主办部门要认真按计划组织实施,并留存培训记录。

4)员工参加外出培训,应提前向安全部门申请,经审批同意后方可参加。

5)新员工进入工作岗位之前,经入职体检后,必须安排三级(公司级、部门级、班组级)安全健康教育,经培训合格后方上岗作业。

6)复岗和转岗人员应进行相关岗位的二级(部门级、班组级)安全健康教育,合格后才能上岗作业。部门主任在接受该员工报到时必须检查该员工是否已参加相关培训。

7)凡是从事特殊工种(如电气、焊接及切割作业、起重作业操作、爆破作业、化学品管理、压力容器、厂内机动车辆驾驶等)的人员应接受国家相应的专业机构的认证,取得上岗证后才能上岗作业。

8)在重大事故发生后以及从事重大危险性工作之前,在现场对有关作业人员应进行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发生事故的经过、原因、应采取的措施和应吸取的教训。

(4)培训效果的监测、跟踪

1)培训部门负责收集培训效果评价资料,形成记录,并负责保存。评价培训效果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a)培训结束后进行考试、考核、课堂提问、演练等方式考察学员的学习效果;

120

b)学员结束培训回岗位工作一段时间后,由其主管领导就其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转变情况进行鉴定;

c)培训后,接受培训人员对培训项目或培训课程的质量进行评估。标准化管理者代表负责培训的评估,评估包括对培训项目、课程的评估,同时也对接受培训人员的接受能力和效果 进行评估,鉴定其培训效果。

2)通过年度考核方式,对员工参加培训后的效果进行评价。 3)经培训后取得相应的岗位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

4)对培训未达到预期效果的人员,由培训主管部门会同各部门另行安排再培训。

5) 每年需要对培训需求进行回顾、更新,确定培训需求,制定并按照培训计划进行实施。

(5)培训记录的管理

1)由各部门举办的培训结束后,应交培训主管部门备案的记录有:培训签到表、培训反馈表。培训记录由安全部门保存,保存期限为员工在公司工作期间。

2)外出培训记录应包括《员工教育及培训申请》、培训通知及取得的证书复印件或培训有关证明。特种作业人员(厂内机动车驾驶、电工、焊工、涉爆人员、凿岩工、急救人员等)的复训由安全部负责,保持记录,并更新《特种作业人员一览表》。

6 生产工艺系统安全管理

6.1设计要求 (1)设计管理制度

121

1)为强化设计管理,促进开采设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提高公司操作管理水平,有效控制成本,确保获得最佳的投入、产出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2)设计管理应本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充分发挥公司的安全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矿山开采设计应由具备相应矿山开采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确保设计满足法律法规与规程的要求,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要遵循同时设计、同时作业、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三同时”要求。

4)设计图纸应符合矿山的现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达到以安全生产为目的,实现矿山开采的经济效益,具有可操作性。

5) 公司技术室作为设计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如下:

a)负责与设计方对设计方案进行沟通、设计方案的讨论、设计变更、组织方案审核以及办理相关的手续。

b)负责公司内部做好设计方案的图纸会审、技术资料的管理、设计技术交底等工作,主持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的讨论以及相关技术方案的实施。

c)负责对公司内部的作业指导书、技术标准、规范、图集等的控制。 d)负责各种设计文件的编目、登记、上报、存档、借阅等工作。 6)设计图纸与文件应由管理者代表妥善保管,以及办理相关的传阅手续。

7)设计方案确定后,应由设计方对方案的设计思路,开拓系统、开采方式、开采年限、在满足生产能力的前提下需要的设备、人员、安全技术措施等进行技术交底。

8)开采设计方案应由国家安监部门组织相关的中介机构进行评审。

122

9)在开采过程中,矿山公司应根据实际开采自行编制开采计划书,设计方应动态的进行技术、开采的指导,中间开采过程中如有与设计不相吻合的开采,设计方应立即给以纠正,实施动态管理。

10)矿山开采规划严格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进行开采。 6.2采矿工艺

(1)采矿工艺管理制度

为保证并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实施,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使生产工艺不断完善,特制定本制度。

1)采矿工艺与地质条件适合性管理

根据地质特征分析,本矿岩体结构以块状为主,稳定性好,对矿山开采有利,构造对开采不够成危害,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矿山不存在水害问题,矿区地质环境良好,周边环境简单,符合矿山实际情况,所以采矿部在开采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落实公路开拓运输方式、台阶式开采、中深孔爆破方式、自卸车运输、运输道路为II级公路的标准。

2)特殊灾害的影响管理

根据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和设计采用的开采方法分析,边坡有可能因暴雨、台风、冰冻、雪灾、地质结构等因素发生滑坡或坍塌,需采取一定措施进行预防:

a)坚持“采剥并举,剥离先行”的原则,确保开采秩序井然有序。 b)遵循自上而下分台阶开采顺序、开采推进方向、工作台阶要素、生产边坡、最终边坡角按设计开采;

c)遇不利的结构面、岩层产状倾向与边坡顺层地段、断层破碎带岩体总体强度较低地段时应采取调整开采方向等措施;

d)设置排水沟,边坡防排水措施到位; e)浮、险石,及时采取有效防坠安全措施。

123

f)火灾危险因素分析与相关管理制度

●矿山周边山岭植被较发育,不得违章动火;

●矿山采掘设备以内燃机(柴油机)为动力,矿区设置的柴、机油存放处,设置灭火等消防设施;

●应健全防火管理制度,落实消防、灭火措施,落实消防安全教育; ●经常检修生产照明电气线路、避免设备安装存在缺陷或运行时短路、过载、接触不良、散热不良造成电气火灾等。

对以上具有地质灾害的隐患部位设专人每月进行检查。 3)设备、设施之间相互匹配满足要求

为保证设备设施的完好使用率,现场设施满足生产要求,现场需要配备足够的生产设备,矿山需配备设备见台账。

4)各工序之间相互匹配,满足工序要求

在剥离、爆破、装载、运输、破碎、筛分、销售之间,配备合适的具有相应资质的人员、设备,保证各个工序之间相互匹配衔接,满足生产要求。

5)开采顺序和方式适应开采现状

该矿山为改建矿山,开采范围仅局限于矿区北部和东部,目前开拓运输公路已经修至+230米,开拓运输道路系统符合标准,满足现有生产需求。

a)矿区现状

采矿区呈北东向展布,位于小娘兆山及四周,中部高,四周低,界内海拔高+70.0—+259m,相对高差189m,开采标高+259—+170m,由8个拐点圈点,目前采场已形成约150-200米采剥宕面,矿区内已形成180米、200米、220米等3个较完整的台阶,台阶宽度为25-40米,高度为15-20米。

b)公路布置现状

124

通向外部公路便利,向东1.5km可抵104国道,东距杭宁高速公路东林出口2km。距东苕溪矿山码头3.0km,东苕溪可与长湖申线主航道相连通。

矿区内运输公路通过局部修整、改造后,达到Ⅲ级公路的标准予以利用。线路长300余米,平均坡度7.50%,泥结碎石路面,路面净宽20米。

c)根据现状情况本矿山采用台阶式自上而下分台阶开采,运输采用汽车运输方式至开采面进行装车运输,适应开采现状以及相应的开采技术要求。

6)开采范围在采矿许可证划定的范围内

为确保开采范围在矿界内进行开采,首先委托专业测量技术人员,准确测量出矿界的每个拐点坐标,采用固定铁桩固定在矿界处,铁桩上画有红白相间的反光保护漆,以便每个员工能够准确确定矿界的范围,矿界处外2米范围内设置通道,以便人员的通行,清理在矿界处边坡上的浮石。在开采过程中,严格按照所划定的矿界范围、标高进行开采。

7)采矿工艺管理部门及职责

公司设置采矿部,专职管理采矿作业过程中的工艺管理工作,其管理职责按照开发利用方案、开采设计方案的要求进行采矿工艺的管理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剥离、穿爆、二次机械破碎、台阶设置、工作面布置,挖掘设备的调运、开拓运输道路的修筑、安全防护设施的健全维护、边坡管理,以及对涉及以上工作内容的相关工作人员、设备的管理工作,确保采剥、凿岩、爆破、铲装、运输能力的相匹配。公司总工办负责对采矿过程中的监控以及处理、纠正采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时对采掘带结束后联系相关中介单位进行测绘和处理,制定采剥年度计划。

6.3生产保障系统 (1)运输系统管理制度

1)驾驶员行车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司

125

机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车辆行驶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车辆起步前检查刹车是否可靠;严禁超载、超速,特别是人货混装;禁止无证驾驶和酒后驾驶。不应用自卸汽车运载易燃、易爆物品;驾驶室外平台、脚踏板及车斗不应载人。不应在运行中升降车斗,驾驶员不得连续驾驶超过10小时,不得疲劳驾驶。驾驶室副驾驶位置不准载人。

2)雾天或烟尘弥漫影响能见度时,应开亮车前黄灯与标志灯,并重车靠内侧减速行驶,前后车间距应不小于30m。视距不足20m时,应靠内侧暂停行驶,并不应熄灭车前、车后的警示灯。

3)冰雪或多雨季节道路较滑时,路面有结冰现象的应停止运输作业,台风、暴雨期间应停止运输作业。

4)山坡填方的弯道、坡度较大的填方地段以及高堤方路基路段,外侧应设置挡车堆等。对新修运输道路必须按照设计要求按照II级道路,纵坡不超过8%进行修筑。

5)正常作业条件下,同类车不应超车,前后车距离应保持适当。生产干线、坡道上不应无故停车。

6)自卸汽车进入工作面装车,应停在挖掘机尾部回转范围0.5m以外,防止挖掘机回转撞坏车辆。汽车在靠近边坡或危险路面行驶时,应谨慎通过,防止崩塌事故发生。

7)装车时,不应检查、维护车辆;驾驶员不应离开驾驶室,不应将头和手臂伸出驾驶室外。

8)破碎卸载平台应有足够的调车宽度。卸矿地点应设置牢固可靠的挡车设施, 挡车设施的高度应不小于各种运输车辆最大轮胎直径的2/5,并设置安全警告、警示标志和设专人指挥,矿区行车速度不宜大于20km/h。

9)不应采用溜车方式发动车辆,下坡行驶不应空档滑行,下坡时不得换挡。在坡道上停车时,司机不应离开;应使用停车制动,并采取安全措施。

126

10)运输安全管理由生产管理部负责管理,建立矿区安全行车管理制度,加强日常运输安全现场指挥调度管理工作,矿山运输道路应禁止外来人员和其他车辆进入,确保车辆在矿区的安全有序装载、行驶。

11)所有运输车均须完好,特别是刹车系统;

12)保持路况符合设计等级,外侧设挡车堆、内侧设排水沟;加强运输公路养护,确保路面平整,不积水、积泥。

13)驾驶员安全行车,并有专人管理调度等安全事宜。除公司规定人员可驾驶摩托车进入矿区,其余人员不得驾驶摩托车进入矿区。

14)与社会车辆车主和驾驶员签定安全协议等。 (2)供配电系统管理制度 1)用电管理

a)临时用电步骤应包括: ●现场勘查;

●确定电源进线、配电室、总配电箱、分配电箱等的位置以及线路走向;

●进行负荷计算;

●选择变压器容量、导线截面和电器的类型、规格; ●绘制接线系统图;

b)安装、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由持证电工完成。其他人员不准私自拉线安装或修理用电设备及其它电器。

c)各类用电人员应做到:

●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和所用设备的性能;

●使用设备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和配备好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检查电气装置和保护设施是否完好。严禁设备带病运转;

●停用的设备必须拉闸断电,锁好开关箱;

●负责保护所用设备的负荷线,保护零线和开关箱。发现问题,及时

127

报告解决。

●不准购买、使用未经国家许可的或不合格电气产品。

●电气设备和金属外壳应采用接地或接零保护。在同一供电系统中,不得将一部分电气设备接地,而将另一部分电器设备接零。

●严禁带电作业或采用预约停送电时间的方式进行电气检修。检修电气设备前必须切断电源并在电源开关上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禁告牌。警告牌的挂取应有专人负责。

●严禁带电移动设备;严禁使用漏电潜水泵;严禁使用非生产性电炉;严禁用电捕鱼和私设电网。

●电气装置遇到跳闸时,不得强行合闸。应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再进行合闸。

●各种电闸箱内,应保持清洁,不得存放任何东西,并配备安全锁。非本岗位作业人员不得擅自开箱合闸。工作完毕后,应切断电源,锁好电闸箱。所有配电间及配电箱处应挂“有电危险”的警告牌。

●电气设备的额定工作电压必须与电源电压等级相符。 ●电气设备必须做好定期检查工作,确保运行正常。

●发生人身触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然后对触电者作紧急救护。严禁在未切断电源之前直接与触电者接触。

2)配电装置

a)临时电源及使用的电气设备,应装设触(漏)电保护装置,做到三级配电二级保护。保护装置应完整无损,动作灵敏。作用前必须按“试验”按钮,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b)低压电器设备和器材的绝缘电阻不得低于0.5MΩ。

c)在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应采用防爆型低压电器。在多灰尘潮湿地区或易触及人体的场所应采用封闭型低压电器。所有电器必须完整无损。

128

d)各种熔断器的熔丝必须严格按规定合理选用。严禁用其它金属丝等非专用熔丝替代。

e)作业现场的各种配电箱、开关箱应装在干燥、通风及常温场所。配电箱、开关箱必须防雨、防尘。

f)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端正、牢固,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坚固的支架上。固定式配电箱、开关箱的下底与地面的垂直距离1.3—1.5米,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的下底与地面的垂直距离0.6—1.5米。

g)每台用电设备应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必须实行“一机一闸”制,严禁用一个开关电器直接控制二台及二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电源控制开关应设在机械设备附近处。

h)开关箱内的开关电器必须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用电气设备实行电源隔离。

i)移动式机械的电源导线(或临时电源)必须采用绝缘良好的橡皮护套, 铜芯软电缆其中必须有一根专用的接地(接零)线。电源导线不得直接绑扎在金属架上。

j)移动式照明的电源导线应采用橡皮铜芯软电缆,绝缘良好并不得有接头。灯具高度离地不得低于2.5米,应用绝缘材料做支撑杆。

k)刀型开关只许用于直接控制照明电路和容量不大于5.5KW的动力电路。容量大于5.5KW的动力电路应采用自动开关电器或降压启动装置控制。

l)各种开关电器的额定值应与其控制用电设备的额定值相适应。 m)各种刀型开关的静触头接电源,动触头接负载,严禁倒接线。 3)配电线路

a)架空线必须采用绝缘铜线或绝缘铝线。

b)架空线必须设在专用电杆上,严禁架设在树木、脚手架上。 c)电缆干线应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明设,并应避免机械

129

损伤和介质腐蚀。

d)电缆穿越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必须加设防护套管。

e)橡皮电缆架空敷设时,应沿墙壁或电杆设置,并用绝缘子固定,严禁使用金属裸线作绑线。电缆接头应牢固可靠,并应做绝缘包扎,保持绝缘强度,不得承受张力。

f)架空线路最大弧垂与地面距离如下: ●生产现场不小于4.0米; ●机动车道不小于6.0米; ●铁路轨道不小于7.5米; ●与暂设工程顶端不小于2.5米。

g)室内配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采用瓷瓶、瓷(塑料)夹等敷设,距地面高度不小于2.5米。

h)室内配线所用导线截面,应根据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确定,但铝线截面应不小于2.5毫米2;铜线截面应不小于1.5毫米2。

(3)排土系统管理制度

1)公司总经理是排土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负责指定或设立采矿部负责实施有关排土场安全规定的各项要求,配备与实际工作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或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人员负责排土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保证安全生产所需经费。

2)排土场滚石区应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

3)严禁在排土场作业区或排土场边坡面捡矿石和其他石材。 4)排土场最终境界应排弃大块岩石以确保排土场结束后的安全稳定,防止发生泥石流灾害。

5)排土场位置的选择应遵守以下原则:

130

a)排土场位置的选择,应保证排弃土岩时不致因大块滚石、滑坡、塌方等威胁采矿场、工业场地(厂区)、居民点、铁路、道路、输电及通讯干线、耕种区、水域、隧洞等设施的安全。

b)排土场不宜设在工程地质或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地带;如因地基不良而影响安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c)排土场选址时应避免成为矿山泥石流重大危险源,无法避开时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d)排土场址不应设在居民区或工业建筑的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和生活水源的上游,废石中的污染物要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堆放、处置。

6)内部排土场不得影响矿山正常开采和边坡稳定,排土场坡脚与矿体开采点和其他构筑物之间应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必要时应建设滚石或泥石流拦挡设施。

7)在矿山建设过程中,修建公路和工业场地的废石应选择地点集中排放,不能就近排弃在公路边和工业场地边,以避免形成泥石流。

8)排土场的阶段高度、总堆置高度、安全平台宽度、总边坡角、相邻阶段同时作业的超前堆置高度等参数,应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在设计中明确规定。

(4)防排水系统管理制度 1)矿山防洪

本矿最低开采标高+40m,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8.5m左右),除矿区东北侧有一积水矿坑外,没有其他地表水分布。矿区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平均年降雨量1275.5mm,大多集中在5~6月和8~9月间,平均气温15.8℃。矿区汇水面积小(约1.5平方公里),主矿体位于山梁和山坡。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十分有利于自然排水,地表水以自流排泄为主,可自然疏干,对采坑充水不大。区内植被

131

较发育,以灌木、松杉幼林及杂草为主。大气降水可顺利排泄至境外,所以,矿山天然防洪条件较好,不必另设防洪设施。

2)矿山排水

矿山道路内侧设置排水沟,生产期间工作面平台设置3~5‰的流水坡度,保持雨水顺坡自然排泄;开采结束后在北、东侧沿线界外约5m设置截排水沟,截住外围山坡雨水进入采场。

3)专人检查

安排人员对排水沟进行专门的管理、检查、清理,特别在雨季和台风来临前加强对矿区排水系统的查检,发现堵塞及时将堵塞物进行清理。

(5)防灭火管理制度

消防管理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部门的所有员工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和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

1)现场消防管理

生产现场消防管理的主要范围有: a)道路、临时设施及消防设施设置; b)油漆、油料、包装材料等可燃物品; c)各种焊接、切割作业; d)生产现场临时用电; e)开采矿区周围的森林。

2)各部门根据各自任务、顾客、相关方对消防安全工作的要求和作业现场的实际,在火灾危险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组织编制相应的防火安全措施和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3)公司指定专人负责作业现场防火,其职责为: a)发布火灾、爆炸事故的紧急处理程序和电话号码;

132

b)检查紧急出口和消防通道是否畅通,逃生方案是否满足要求; c)检查灭火器是否摆放到合适的位置,并方便操作; d)向各部门负责人汇报可能的火灾危险。

4)作业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必须接受防火教育,其教育内容包括动火作业的安全基础知识、作业现场的防火安全措施、应急预案、顾客的防火作业要求等。作业人员要会使用消防器材,熟悉作业环节和安全撤离路线。

5)动火作业区距生活区不小于15m。

6)易燃、易燃材料堆场及仓库生产建筑物和其他区域不小于10m。 7)作业人员要明确作业任务,认真了解作业现场情况,具体分析火灾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火措施。

8)配备消防器材。落实各项防火技术措施。各部门要根据现场的易燃易爆物料特性,如仓库、作业用电等火灾危险源,按灭火原理和灭火范围相适用的原则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和设施,其规格、数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做到消防器材到位、合理、消防道路畅通。消防器材管理满足公司《消防设施管理规定》的要求。

9)作业现场防火的一般规定:

a)动火作业部位附近有可燃、易燃、易爆物品,在未作清理或未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前,不得动火;

b)与外部相连的管道和设备,在未清查有无险情之前,不得动火; c)附近有与明火作业相抵触的工作或活动在进行时,不得动火; d)在有可燃、易燃气体的区域进行动火作业时,应先对现场的可燃、易燃气体含量进行分析,合格后,方可进行作业;

e)作业完毕,应仔细检查清理现场,熄灭火种,切断电源后方可离开。

10)易燃、易爆场所作业作业防火执行以下规定:

a)要有明确的防火责任人,在防火安全责任制,制定实际可行的防

133

火安全措施;

b)有义务消防员,有灭火预案;

c)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严格遵守防火安全操作规程,熟练使用灭火器材和设施,具有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

11)高处作业防火执行以下规定:

a)高处作业动火时,必须设置防止火花飞溅坠落的设施,并对产生火花下方的可燃物、易燃物、机械设备、电缆、气瓶等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否则不准动火;

b)高处电焊、氩弧焊作业人员在未达到作业位置之前,不得开启电源;

c)高处交叉动火作业时,应设专人看火; d)风力大于5级时应禁止高处作业动火;

12)作业机械、车辆在使用中,其防火执行以下规定:

a)作业机械、机动车辆进入罐区等易燃、易爆场所作业,必须在作业管理部门协助下由作业单位向顾客提出申请,办理“行驶证”,落实防火措施,安装合格的阻火器,并按顾客指定行车路线行驶;

b)作业机械、车辆的燃料油,不得存放在作业现场,加油时必须在无明火时进行,且必须有静电接地措施。

13)用电防火应执行以下规定:

a)电气线路往往由于短路、过载运行、接触不良等原因产生接触电阻过大、电火花、电弧或引起电线、电缆过热造成火灾。为防止电气火灾,应正确合理地选择导线;注意线路与建筑物及各种设施之间保持一定的水平、垂直距离;定期检查维护,及时更换修理损坏的电器线路。

b)作业用电线路、设备和设施的布置应符合防火规定要求。 c)为防止雷电火灾,作业现场高度在20m以上的设施应装设防雷保

134

护。

d)在易燃易爆区域,应按规定使用相应防爆等级的电器设备和开关。 e)电气设备使用完毕后,应立即切断电源。 14)作业用气瓶防火执行以下规定:

a)使用乙炔气瓶注意:乙炔气瓶应垂直使用,搬运时防止强烈的震动和避免撞击;乙炔气瓶不能放在高温设备附近,应距离明火10m以上;使用中,不能与氧气瓶放在一起,应保持5m以上的距离,为防止回火,应在乙炔气瓶上安装阻火器。

b)使用氧气瓶注意:氧气钢瓶严禁与油指接触,操作人员不得戴沾有油脂的手套去开关瓶阀,以防发生事故,氧气瓶应垂直使用,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应轻装轻放,防止震动、倾倒和撞击;气瓶不得与油脂一类物质以及可燃气体钢瓶同车运输和一起存放;氧气钢瓶应防止受热,避免靠近高温与明火,夏季要防止阳光直射。

15)办公区消防管理

a)办公区消防管理的主要范围有: ●变电室; ●综合档案室; ●车库; ●办公楼; ●仓库。

b)办公区消防安全管理

定期不定期的对职工进行防火安全教育,其教育内容包括消防法规、消防知识、应急预案等。员工要会使用消防器材。

c)公司办公室应指定办公区防火责任人(XXX),其职责为: ●检查消防通道和安全出口是否畅通,有障碍物及时排除;

135

●检查灭火器是否摆到合适位置,并方便操作;

●检查灭火栓主轴转动是否灵活,水枪、水带、接口板手是否完好,其配合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d)防火责任人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防火措施。 e)变电室、档案室等防火管理执行以下规定:

●以上部位要有明确的防火责任人,有防火安全责任制度,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岗位防火责任制,制定可行的防火措施;

●各项制度要符合实际,简明扼要,便于记忆;

●有义务消防组织,有灭火预案,每个义务消防员都应熟知在灭火实战时的任务,具备相当的灭火技能,作到既能防火又能灭火;

●以上部位的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守防火安全操作规程,熟知灭火安全常识,熟练使用灭火器材和设施,具有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

f)配备消防器材,落实各项防火技术措施。根据易燃易爆物料特性,如仓库、变电所、档案室等火灾危险源,按失火原因和失火范围相适应的原则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和设施,其规格、数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作到消防器材到位、合理、消防道路畅通。

g)消防器材管理执行公司《消防设施管理规定》。 16)安全、消防检查

消防安全检查主要采取定期检查的形式。定期检查由消防管理员组织相关人员每月检查一次,并产生和保持“安全检查记录”。对检查发现的火险隐患,要立即或限期整改。

6.4 变化管理制度

(1)变化管理中的风险管理由管理者代表负责,并负责变化管理的管理培训工作,实施过程由各个部门负责。

(2)当内部人员、外部人员、制度文件系统、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136

开采技术条件、生产作业过程、设备设施、相关方发生变化时,启动变化管理,公司生产工艺变化前,应经公司负责人评审与批准。

(3)在实施变化管理前,应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确定危险源、风险及风险等级、风险减少措施、风险监测措施、风险控制措施。

(4)变化管理应考虑工艺安全要求、机械和电气设备安全、监测监控措施、人员安全培训要求、应急管理要求、文件资料的控制要求等因素。

(5)变化管理实施前,应提供确保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并实施相关的变化管理的培训、安全措施、应急等。

(6)生产工艺变化前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启动前检查验收。 (7)变化管理的输出包括以下内容: a)危险源 b)风险及其分级 c) 风险监测措施 d) 风险控制措施

(8)启动验收前应完成如下工作: a)工程检查;

b)适当的安全健康控制措施; c)更新了应急处理程序; d)更新了培训要求;

e)对受影响的员工进行了针对性的培训; f)制定或更新了作业指导书、程序、规定; g)强制性教案侧检验与取证要求; h)更新风险信息。

(9)变化管理的相关资料应完整移交至管理者代表处,并对执行变化管理的人员进行培训。

137

7.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7.1基本要求

通过控制设施设备的规划过程、采购工程、安装过程、调试过程、验收过程、使用维护过程和报废过程等环节,确保设施设备满足安全、节能、环保的要求,保证本公司AQ目标的实现,持续提高AQ业绩。 (1)设施管理制度

1)永久性基础设施的管理。公司的永久性基础设施管理包括:公司办公室的维护、维修管理及消防安全、防盗、社会治安等综合治理工作,由公司办公室按地方政府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2)临时性基础设施。临时性基础设施的管理包括顾客提供的各类临设,要统一纳入临设管理范围,指定专人负责维护与管理。

3)支持性服务设施的管理

a)办公用具(桌椅、文件柜等)由公司办公室统一调配管理。 b)办公自动化用品(含电脑、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系统、打字机、复印机等)由公司办公室统一调配和管理。影像设备(包括电视机、录像机、摄像机、照相机等)由办公室统一调配和管理。

c)通讯工具(传真机、电话、对讲机等)由公司办公室进行调配和管理。

d)厨房用具由公司自行购置,公司办公室管理。 4)设施管理措施

a)永久性基础设施在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时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其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环境保护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作业、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三同时制度,以确保永久性基础设施投入使用后符合环境和安全的要求。

b)支持性服务设施的购置、维修、报废,须由实施部门向副总经理提出申请,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138

(2)设备管理制度

机械设备管理流程图

机械设备需用量计划 租 赁 提出购置计划 调研、选型 调研、选型 自有设备调配 签订租赁协议或合同 审批、进货、验收 编号、建帐、入库 验证、进场 1)机械设备的规划

设备检修退场 验收、入库 建帐、挂牌标识 使用、维护、保养 定期检查 各部门在编制生产计划时应明确该生产项目所需的作业机械设备的类型、功率、型号、数量,进场时间、使用年限、购置或租用的费用等,报公司副总经理批准后进行实施。

2)机械设备的采购

a)各部门根据生产中机械设备需用量计划,结合现有的设备情况,需外购的应报经副总批准后,方能采购。大型设备的招标采购、处理

139

报公司董事会讨论决定。

b)设备选型应从技术、经济、适用、安全、节能、环保等方面考虑。力求技术先进,质优价廉,高效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

3)机械设备的租赁

(a)各部门根据生产中机械设备需用量计划进行设备配置,需租赁的通过租赁方式进行。应注明租赁的作业机械设备的类型、功率、型号、数量,进场时间、租用的费用等,报公司副总经理批准后进行实施。

(b)设备租赁双方应按规定签定租赁协议或合同,以约束双方的经济行为。租赁方式:中小型机械设备可实行带操作工和不带操作工两种,大型设备必须是带操作工的租赁。

4)机械设备的验收过程

a)自有设备的进场验收由各部门按公司有关规定自行组织,确保生产进度、生产质量,但以环保、安全为前提。

b)新购设备由采供部门、仓库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随机技术文件归档管理。对首次购入的主要机械设备应由所在副总经理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收。

c)在验收中发现设备质量缺陷或缺件等问题由采供部门管理人员负责与供应方交涉解决。

d)验收合格后,由采供部门负责办理移交手续,填写《设施安装验收移交单》,参加验收人共同签字后,正式移交给使用部门,并及时填写《设备台帐》《设备登记卡》,做好资料存档。

5)机械设备使用、维护 在用设备应达到设备完好标准:

a)设备性能良好,能保证生产工艺要求,运转正常。

b)设备零部件齐全,没有较大缺陷,且清洁、润滑、防腐、状态

140

良好。

c)原料、燃料消耗正常,无漏油、漏气、漏水、漏电现象。 d)安全装置完整、齐全、灵活可靠。

e)对新设备的操作必须是经过培训的人员进行操作,是特种设备必须由持有相应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进行操作。

f)维护必须由相应资格的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g)机械进场时,由采供部、使用部门对设备进行验收、检验,无法达到相应的技术要求、不能满足生产要求的,对厂家的设备不予接受。

h)测试过程由公司和厂家共同完成,对不能满足相应的技术要求和生产能力的不予接受。需要进行标定的设备需按照相关要求请相关部门进行标定检验。

i)现场设备要摆放整齐、并编号、挂牌标识。

j)安全防护设施要齐全有效,要做到上有盖、下有垫,露天固定使用的多台设备要放在设备棚内,达到防晒、防雨、防锈,确保设备安全生产和正常运行。

k)生产设备要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l)各部门要建立“设备台帐”。

m)操作人员首次使用某种机械设备时,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掌握操作要领,进场时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机械设备技术交底,并填写作业技术交底记录。各部门要提供设备一、二级保养时间,督促操作人员进行班前准备,班后维护工作。

n)对投入使用的主要作业机械设备严格执行“三定”(定人、定机、定岗位)责任制,大型机械设备实行机长负责制。操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达到“四懂”“三会”(懂原理、懂构造、懂性能、懂用途;会操作、会保养、会排除故障),并要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设备运转情况在每周的部门安全会议中向职工进行发

141

布,运转不正常的设备需讨论找出原因,总结经验。

o)根据设备检查和使用状况,机电部必须掌握大、中型机械设备运行能力、使用年限和磨损程度,制定“设备检修计划”,按“设备检修验收单”的要求进行验收,一般维护由各部门组织人员进行维护,大修由调度部进行检修,以保持设备完好。

p)承接维护、保养的外包单位应提供检修项目、监测数据和质量保证的内容,填入“设备检修验收单”。相关的图纸等技术资料交安全部归档,其他使用部门需要时,到安全部进行资料的借阅。

6)设备安装调试

a)生产管理部按照工艺平面布置图及有关安装技术要求,将外购或自制设备安排购进部门进行安装,若购进部门确实无力量安装,由供应商或机修部安排人员解决。

b)生产管理部部门负责安装工程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并具体负责设备搬运、到位及水、电、气等工作。

c)新设备安装,一般需做空运转试验、负荷试验、精度试验三种,并对整个设备试验运转做出评定结论,办理移交生产的手续,并注明参加试运转的人员和日期。

d)新设备安装调试后,由使用部门、采供部门组织共同进行验收。 ●设备空运转、负荷运转及操纵、传动系统的状况; ●按出厂检验的精度和项目检验精度; ●电气控制系统的状况; ●液压系统的状况; ●安全防护装置和环保性能; ●按照装箱单清点附件、工具等。 ●其它应该检查验收的项目。

142

e)新机型的设备进公司,使用部门应该根据说明书及相关技术资料等制订好操作规程,操作人员认真学习,经考试合格发给操作证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

7)设备的报废处理

根据相关要求,机械设备达到使用年限或修理成本过高需要进行报废的,使用部门需提出申请,报公司副总经理审核确认后,进行报废处理。

7.2 设备设施维护 (1)设备设施维护制度

1)设备的大修一班安排在春节前后的15天内完成,事先提出计划,然后按计划组织实施。大修后要有维修记录并保存在安全部。

2)各班组每天9点~11点30分对设备进行检修、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3)对于老化、报废的设备,班组上报本部门,由部门主任统一报到公司,由副总经理批准方能更换。

4)每个检修项目都应落实到专人负责,每个参加检修人员都要明确检修任务、内容。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项,确保在安全基础上完成检修任务。

5)每次检修完毕后,要在周会议中对检修过程进行总结。 6)各班按规定对润滑点及润滑部位进行加油检查。易松动部件及部位,检查各安全防护及操作系统。

7)随时观察和掌握设备转运状况,保持设备清洁良好的工作状况,保证设备在工作中不发生故障。

8)下班前清扫擦拭设备外部及工作场地,清点整理。如工器具和备品,并做好交接班工作。

9)检查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可靠,清扫检查调正各润滑系统及润滑部位,按要求填加润滑油或润滑脂。

143

10)设备检修后,要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洁、安全设施恢复原状。 11)检修地点,要有良好的照明,不允许在黑暗、光线不足的地方作业。

12)停车检修时,必须首先切断电源,并在配电箱或柜处挂上“有人作业不许合闸”的警示牌,在电源开关的配电箱上锁,实行隔离制度。

13)学徒工在师傅的监护下进行工作,徒工出事故,师傅要负责。 14)超过650V以上的高压动力线路的维修必须公司分管领导许可,并由电气操作人员进行操作维修。

(2)设备异常认定报告制度 1)设备异常认定

a)设备非计划停运或降低出力未构成事故者。 b)重复发生的异常。

c)发生重大及以上缺陷,造成临故修者。 2)分析和汇报

a)发生重大异常情况,涉及有关部门应主动了解和分析。当日发生的问题在次日交接班会上口头说清楚,并在机械检查记录上以及交接班记录上说明异常所在。

b)上述异常所涉及的有关部门,应在本班向生产负责人报告,均应根据自己职责范围于24小时之内填报告生产管理部。

c)生产管理部组织有关人员对于较严重的问题进行分析,应于72小时之内写提出处理意见,报公司负责人批准。

d)设备使用部门负责人组织对异常进行审定,提出处理意见,报公司负责人批准。

(3)设备设施维护计划

为使本公司生产设备的预防保养、日常维护、故障清修、备品零件管理、维修绩效作业有章可循,以维持生产设备正常运转,降低故

144

障率、提高生产率,特订立本本维护计划。

1)建(构)筑物维护计划

a)每年对基础设施进行一次常规检查,如发现问题有安全隐患,再有针对性的进行维护工作。

b)台风汛期过后对生产作业场所、建(构)筑物进行全面检查、维护。上述检查由安全部负责。 2)穿孔设备维护计划 a)日常维护

每日上班前,先由操作者对穿孔设备的全面检查、维护,确保无机械问题,方可开机操作;下班后,应将设备归位放于平整安全地带,将设备上的灰尘吹净。

b)年度维护

为保证机械正常生产,年度大修计划在春节前后期间其进行一次大检查,对其进行大修保养,半个月内完成所有的维修项目。

3)铲装设备维护计划 a)挖掘机 ●日常维护

每日上班前,先由操作者对铲装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维护,确保无机械问题,方可启动操作;下班后,应将设备归位。

●年度维护

计划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期间,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养护,检修。 b)铲车 ●日常维护

每日上班前,先由操作者对铲装设备的全面检查、维护、保养,确保无机械问题,方可启动操作;下班后,应将设备归位。

145

●年度维护

计划在每年的春节期间,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养护,检修。

4)运输设备维护 a)日常维护

每日出车前,先由操作者对车辆的全面检查、维护,确保无机械问题,方可出工;下班后,应将车辆归位。

b)月份维护

汽车司机根据上个月汽车的运行情况,对本车进行维护保养或跟换零配件。

c)年度维护

安全部对上年度的车辆运行情况说明进行汇总,根据上年度的车辆运行情况,在春节前后停产期间,各司机必须根据公司安全部检查出的车辆安全隐患进行整改以及车辆本身的年度保养需求,对车辆进行大修。

5)电气设备的维护 a)日常检查维护

每天上午9点至11点30分停产对所有的破碎机组进行检修,保养,清理,更换一些零配件。

b)年度维护

每年在春节期间对破碎机组进行一次大修,维修约15天。 c)各电动、仪器仪表设备,随各设备保养时,同时进行。 6)照明设施维护

a)夜班开班前,由生产管理部派电工人员对场区内所有的照明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以确保正常使用。

b)每月对照明设备进行检查、维护。 7)仪器仪表维护

146

a)每日上班前,先由操作者对仪器仪表的全面检查,确保无机械问题方可使用。

b)对于一些压力安全阀每年至少检验一次;压力表至少每半年校验一次,由专门的机构进行维护。

8)防雷设施维护

a)防雷设备每年保养、检修1次,定期每月由专人进行一次。在雷雨高发季节,每星期需要检查至少一次。

b)要求

●防雷设备表面干燥、清洁、无污染、无机械损失; ●检测防雷设备的各种参数,应在安全范围内;

●检查接地线连接良好,无松脱、断股、锈蚀、机械损失等缺陷; ●定期测量接地电阻,不应超过规定值,确保接地良好; ●雷雨天气应加强巡视。

c)发现防雷设备出现故障或存在隐患,应立即报告,组织力量进行修理或更换。但是如果在雷雨天气,应尽量避免将防雷设备退出运行,待天气好转,再进行处理。

d)防雷设备的检修保养应做详细记录,包括人员、时间、内容、参数等,并作为以后的参考资料存档;

e)防雷设备的检修保养应尽量不影响供电。 9)排水设施维护维护

矿区沿道路内侧设置排水沟,矿区边界设置截洪沟,矿区内设置蓄水池,以便生产用水需要,矿区可自流排水,即可达到排水效果。排水设施主要为生产区内的污水处理系统、喷淋系统、回流系统等。

a)日常维护:

每日由设备操作者对排水设备设施进行的全面检查,如有问题立即进行维护,或集中在早晨9:30~11:30时间进行检修,确保无机械问题。

147

b)月份维护:

班组长每月初收集排水设施的运行情况,根据上月设备的运行情况,制订本月排水设施月维护计划,并将维护计划报生产管理部,由生产管理部安排人员,对其进行检查、维护。

c)年度维护:

生产管理部对上年度的排水设备运行情况说明进行汇总,根据上年度的排水运行情况,制订年度维护计划,合理安排设备维护周期,年度对排水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总结。

10)备用设备的维护

备用设备的维护由生产管理部门负责,每季度对备用设备进行一次的检查,如有问题进行及时的维护,如果备用设备处于过期或到达报废期限,则申请报废处理。

11)特种设备的定期检查

为保证特种设备的运转正常,保证操作人员的持证上岗,由XXX专门负责特种设备的检查,每个月对特种设备进行至少一次的检查。

12)矿用标志检查

矿用标志的检查,范围包括采区矿用标志、生产区域内的标志,道路运输沿线的矿用标志等,每个月检查一次,具体由XXX负责检查。

148

8.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8.1 作业环境

(1)作业环境管理制度 1)开采境界

a)在矿山的边界拐点处设置明显的界桩做一标示,并经常进行维护。 b)应确保在矿界边界2米范围内道路有可供人员行走的道路畅通,无可能危及人员安全的植物和不稳定的矿石。

c)在矿界边缘上不得覆盖松散岩石及浮土,确保矿界边缘处于稳定状态。

d)公司配备专业洒水车,由专人每天对矿区道路进行洒水降尘。

2)采场

a)采场内具有可靠的人员行走通道。

b)边坡上的浮石应及时进行清理干净,现场作业班长每天必须检查作业现场的安全状况。

c)采场最终边坡应按照设计确定的宽度预留安全平台、清扫平台、运输平台,矿山必须有专人对采场内的边坡进行检查,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当遇到暴雨、冰雪天气过后,及时对采场边坡进行检查。

d)采场内的所有电力线路,应按照GB-16423---2006的要求敷设整理,无乱搭乱接现象。 3)照明

a)夜间工作时,所有作业点及危险点均有足够的照明。 b)夜间工作的采矿场和排土场,在下列地点应有照明装置:

●凿岩机、移动式或固定式空压机和水泵的工作地点; ●汽车运输的卸车地点、排土场卸车地点; ●会车点。

●破碎加工的机组所有场地机组运转地带必须照明全覆盖。

149

c)照明使用电压为220V,移动式灯具的电压不高于36V。 4)破碎加工场地

a)生产区域内场地每天有专人对其进行打扫、清洁,保持破碎加工场地的整洁。

b)破碎加工场地传动部件防护装置齐全,人行通道畅通,物件摆放整齐。

c)安全警示标志齐全,人员的劳动防护用品穿戴整齐。

d)班组长每天对其作业环境进行检查,部门每周对部门的作业环境进行检查。

e)破碎口采用洒水降尘,振筛系统处采用水冲洗方式进行冲洗。 (2)安全警示标志管理制度

1)在采区的入口处,道路转弯地带、临近边坡危险地带、水池边、传动部位、重要设备和设施等危险位置设有明显的警示标志。 2)公司设置专人(XXX)对安全警示标志每月检查一次,有缺失、缺损、丢失等现象,向公司报告,责令相关部门进行补全,修理。

3)安全标示必须是清晰易见、易于识别、规范完整、维护及时。 8.2 作业过程

(1)剥离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1)作业过程中,需要保护好所有标志,特别是一些原始控制点。 2)根据采场的地质情况,土方剥离直接用挖机进行挖除,剥离的顺序是先土方剥离后石方剥离,土方剥离都为边坡和平整地段分别进行剥离。

3)在表层土质部位,采场剥离采用挖掘机进行开挖,随着工程的进展应分段、分层进行剥离。河道及耕地区采用推土机配合挖掘机剥离,用装载机、挖掘机配合汽车外运至弃土场。开挖深度及位置要严格按照图纸作业,分层开挖一般为4米左右为一层,每层之间要设置台阶,台阶坡面

150

要整齐,其上不得有松石、危石,否则应予以排除,不留根底,伞檐,平盘平整、干净、无残留物。运输采用自卸车运到排土场。

4)上下两个盘向同时作业时,上、下盘要保证安全作业的最小宽度,上盘的坡顶应修筑安全墙。

5) 采挖时台阶出现伞檐时,应先清除伞檐,然后再进行采挖作业。 6)对于平坦地区的表土清除,采用挖机清理,但其上的灌木层及杂木采用人工伐木除、挖根、集中堆运,人工无法作业区域用机械铲除。机械清楚后的土方用自卸车运至弃土场堆放,为了并保持器稳定,作为覆耕土及种植土储备。

7)对于软石及强风化石,采用大功率推土机带松土进行剥离。对于软质岩石边坡采用人工和机械清刷的方法。

(2)穿孔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见《爆破作业指导书》中的钻机通用要求。 (3)爆破作业与爆破器材安全管理制度

见《爆破作业指导书》中的爆破作业与器材的要求。 (4)铲装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1)挖机操作管理制度

a)挖掘机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b)挖掘机各种讯号装置(汽笛或警报器)应完好。设备启动前应发出警告信号。夜间作业时,应有足够的照明,挖掘机配备照明灯应保持完好。

c)挖掘机在铲装作业前,应首先确认挖掘机已停置在平整牢固的场地,然后再清理爆堆上部松、险大块浮石,才能开始铲装作业。台阶作业平台宽度小于10m,地段,挖掘机不应进入铲装作业。

d)挖掘机作业时,发现悬浮岩块或崩塌征兆、盲炮等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将设备开到安全地带。

151

e)爆堆高度应不大于机械最大挖掘高度的1.5倍。在挖掘作业过程中严禁掏底挖掘开采,杜绝坡底超挖和坡顶欠挖的情况出现,以保证边坡的稳定。

f)装车时铲斗不应压碰汽车车帮,铲斗卸矿高度应不超过0.5m,以免震伤司机,砸坏车辆。不应将巨大岩块装入运输车辆的一端,也不应装载过满或装载不均以免引起翻车事故。

g)挖掘机、前装机铲装作业时,铲斗不应从车辆驾驶室上方通过。装车时,汽车司机不应停留在司机室踏板上或有落石危险的地方。挖掘机作业时,悬臂和铲斗下面及工作面附近,不应有人停留。

h)两台以上的挖掘机在同一平台上作业时,挖掘机的间距:应不小于其最大挖掘半径的3倍,且应不小于50m;

i)上、下台阶同时作业的挖掘机,应沿台阶走向错开一定的距离;在上部台阶边缘安全带进行辅助作业的挖掘机,应超前下部台阶正常作业的挖掘机最大挖掘半径3倍的距离,且不小于50m。

j)挖掘机工作时,其平衡装置外型的垂直投影到台阶坡底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1m。操作室所处的位置,应使操作人员危险性最小。

k)挖掘机应在作业平台的稳定范围内行走。挖掘机上下坡时,驱动轴应始终处于下坡方向;铲斗应空载,并下放与地面保持适当距离;悬臂轴线应与行进方向一致。

l)挖掘机通过电缆、风水管时,应采取保护电缆、风水管的措施;在松软或泥泞的道路上行走,应采取防止沉陷的措施;上下坡时应采取防滑措施。

2)装载机操作管理制度

a)起步前应将铲斗提升到离地面0.5m左右。作业时应使用低速档。用高速档行驶时,不得进行升降和翻转铲斗,严禁铲斗载人;

b)行驶道路应平坦,不得在倾斜度超过规定的场地上作业,运送距离

152

不宜过大。铲斗满载运送时,铲应保持在低位;

c)在松散不平的场地作业,可稍稍提升铲臂,装料时铲斗应从正面低速插入,防止铲斗单边受力;

d)向运输车辆上卸土时应缓慢,铲斗应处在合适的高度,前翻和回位不得碰撞车厢;

e)应经常注意机件运转声响,发现异响应立即停车排除故障。当发动机不能运转需要牵引时,应使各转向油缸能自由动作。

f)铲斗不应从车辆驾驶室上方通过,不用铲斗处理粘箱车辆。 (5)运输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a)驾驶员行车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司机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车辆行驶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车辆起步前检查刹车是否可靠;严禁超载、超速,特别是人货混装;禁止无证驾驶和酒后驾驶。副驾驶位置严禁载人。

b)不应用自卸汽车运载易燃、易爆物品;驾驶室外平台、脚踏板及车斗不应载人。不应在运行中升降车斗。

c)雾天或烟尘弥漫影响能见度时,应开亮车前黄灯与标志灯,并重车靠内侧减速行驶,前后车间距应不小于30m。视距不足20m时,应靠内侧暂停行驶,并不应熄灭车前、车后的警示灯。

d)冰雪或多雨季节道路较滑时,应有防滑措施并减速行驶;前后车距应不小于40m。台风、暴雨期间应停止运输作业。

e)山坡填方的弯道、坡度较大的填方地段以及高堤路基路段,外侧应设置挡车堆等。

f)正常作业条件下,同类车不应超车,前后车距离应保持适当。生产干线、坡道上不应无故停车。

g)自卸汽车进入工作面装车,应停在挖掘机尾部回转范围0.5m以外,防止挖掘机回转撞坏车辆。汽车在靠近边坡或危险路面行驶时,应谨慎通

153

过,防止崩塌事故发生。

h)装车时,不应检查、维护车辆;驾驶员不应离开驾驶室,不应将头和手臂伸出驾驶室外。

i)破碎卸载平台、码头应有足够的调车宽度。卸矿地点应设置牢固可靠的挡车设施,挡车设施的高度应不小于各种运输车辆最大轮胎直径的2/5,并设置安全警告、警示标志和设专人指挥,矿区行车速度不宜大于20km/h。

j)不应采用溜车方式发动车辆,下坡行驶不应空档滑行。在坡道上停车时,司机不应离开;应使用停车制动,并采取安全措施。

k)矿山必须根据运输安全管理实际需要配备运输安全管理人员,建立矿区安全行车管理制度,加强日常运输安全现场指挥调度管理工作,矿山运输道路应禁止外来人员和其他车辆进入,确保车辆在矿区的安全有序装载、行驶。

l)所有运输车均须完好,特别是刹车系统,驾驶员每天对自己的车辆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形成记录;

m)保持路况符合设计等级,外侧设挡车堆、内侧设排水沟;加强运输公路养护,确保路面平整,不积水、积泥。

n)驾驶员安全行车,并有专人管理调度等安全事宜。 o)与社会车辆车主和驾驶员签定安全协议等。

p)冬季路面有结冰迹象的立即停止作业,驾驶室副驾驶位置禁止载人。

q)汽车在卸料口倒料如遇到料口红灯亮起时严禁卸料,所有汽车在料口排队等待,直到绿灯亮起时,才准卸料。如果卸料口有“严禁卸料”的牌子在卸料口道路中间竖起时,汽车严禁卸料。

r)带式输送机运输作业时,人员不得乘坐皮带输送机,皮带机不得运送设备和过长的材料等。

154

s)输送机运转时不注油、检查和修理。 (6)排土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a)本矿的排土运输方式采用的是汽车运输方式,所以在排土运输作业过程中须遵守汽车运输规定外,还应遵循以下操作规程。

b)在排土作业时要有专人指挥。

c)进入排土作业区内的工作人员、车辆、工程机械服从指挥人员的指挥.

d)在同一地段进行卸车和推土作业时,设备之间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视距小于30m或遇暴雨、大雪、大风等恶劣天气时停止排土作业。

(7)交接班管理制度

a)交接班人员要提前做好交接准备,接班人员换完工服到岗位后,进行逐点逐项交接,做到件件事情有交待,将交接内容和存在问题认真记入运行记录和交接班记录中;交接班应交待以下内容:

●领导的指令或上级来检查的情况。 ●设备运行情况及主要参数。 ●当班的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需要提醒下班注意安全生产的重点事宜。 ●本班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大小事故及不安全隐患。 ●安全保护设施是否有异常情况。 ●工具、消防器材及室内卫生情况。

c)交接班过程坚持:重要部位要一点一点的交接,重要数据一个一个交接,重要工作一件一件交接。

d)交接班应坚持做到:资料数据记录齐全、不准不交接,特殊工种岗位不交给无证上岗者及劳保用品穿戴不全者。正在处理事故或故障时不交

155

接。

e)交接班时要严肃认真,对交接班人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在交接班前发现的问题由交班方负责,接班者验收合格后交班方才可离去。

f)交班完毕后,对发现的大小问题,一律归接班人员负责,交班人不负任何责任。

g)交接班后,双方未签字或问题未处理完不能离岗。 (8)边坡安全管理制度

a)作业部门在作业前和作业中以及每次爆破后,应当对坡面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工作面有裂痕,或者在坡面上有浮石、危石和伞檐体可能塌落时,相关人员应当立即撤离至安全地点,并采取可靠、安全的预防措施。

b)危险区域应当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严禁在危险区域内从事任何作业,严禁任何人员在边坡底部休息和停留。

c)进入采石作业现场的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在距地面高度超过2米或者坡度超过30度的坡面上作业时,应当使用安全绳或者安全带。安全绳应当拴在牢固地点,严禁多人同时使用一条安全绳。

d)应当修建安全的行人上山道路,作业人员不得站在危石、浮石上及悬空作业;在人工装运作业时,应当有专人监视,防止坡面落石。严禁在同一坡面上下双层或者多层同时作业。

e)应当有完善的防洪措施。对开采境界上方汇水影响安全的,应当设置截水沟;有可能滑坡的,应当采取防洪排水措施。

f)剥离和采矿工作面,禁止形状伞檐、底根和空洞。台阶工作平盘应保持平整。矿山应经常对采场进行全面检查,当发现台阶坡面有裂隙可能塌落或有大块浮石及伞檐悬在上部时,必须迅速进行处理。处理时要有可靠的安全措施。受到威胁的人员和设备要搬到安全地点。

156

g)露天矿设专人负责边帮管理工作。边帮的松石或裂隙有引起塌落或片帮危险时,必须及时处理。暴雨或春融季节尤其应该加强对边帮的检查。露天边帮有变形和滑动迹象的矿山,必须设立专门观测点,定期观测记录变化情况。

h)在下列情况下,必须采取有效安全措施:

●边帮境界部分系松软岩层,如薄层灰岩、页岩及砂岩互层;或含有亲水矿物,如膨润土、蒙托石等;

●硬岩边帮,岩层内倾于采场;且边坡角大于岩层倾角;

●有多组节理、裂隙结合,力学软弱面内倾于采场或有较大断层切割边帮,构成不稳定的棱体;

●最终边帮位于岩溶地段; ●最终边帮处含水层地段。

i)对于最终边帮的爆破,必须采用有减震措施的控制爆破,本矿采用预裂爆破。以维护边帮岩体的完整保持边帮的稳固性。

j)为防止大气降水对边坡的冲蚀,边坡外围要根据天气降水频率,径流量等水文资料,相应设计边坡外围截排水沟,保持边坡外围天气降水有路可通,不冲击边坡,每个平台上也应有疏水水沟。

k)开采过程中必须按设计保持生产边坡角,避免和杜绝掏底爆破,剥离和采矿工作面,禁止形状伞檐、底根和空洞。台阶工作平盘应保持平整。

l)最终边帮最终边帮同边坡的检查一同进行,清理宕面上的浮、险石。 m) 设置专人每个月检查边坡一次,形成记录,若有滑坡或其他地质灾害的倾向,应加强观测,并报告公司安全部门制定进一步的处理措施。如果遇到有边坡不稳定或有位移现象,应加强观测,设置隔离区域,禁止人员、设备靠近,同时上报公司安全部门,制定进一步的处置措施。

157

8.3 劳动防护用品

(1)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通过对所有的工作场所进行危险评估决定是否需要使用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同时明确了劳动防护用品的的选择,购买,使用,补充和废弃的管理要求。本制度适用于湖州巨松矿业有限公司员工和与本公司签定合同而且活动直接受公司员工监督的承包商、参观者。

1)职责 a)仓库保管员

●在各部门主任的协助下,制订各岗位劳动防护用品的领用种类和数量规定;

●负责每次发放都应记录时间、劳动防护用品种类和领用人签名。●负责所有劳动防护用品的正常库存量。 b) 部门主任

●依据评估出来的劳动防护用品适用岗位,提供个人防护用品详细清单;

●选择/评估并批准购买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 ●监督实施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穿戴。 c) 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员工:

●申领劳动防护用品时,必须本人或由主管领导到仓库领用劳动防护用品,其他人不得代领;

●需要时正确使用和妥善维护个人防护用品,了解劳动防护用品的局限性;

●参加和劳动防护用品的相关的培训。 2)劳动防护用品的识别

158

a)公司各部门根据每个岗位工作危害建立劳动防护用品清单,正确选择和评估各岗位所需的个人防护用品,并定期(至少每年一次)更新清单,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每年评审一次。

b)当引进新工艺、原材料、化学品、机器设备,或原有工艺、原材料、化学品或机器设备等发生变动,或公司发生其他异常情况时,应重新进行劳动防护用品评估和识别,对防护用品需求的评估进行回顾、修订。

c)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员工在必要时应得到相应的培训,包括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保管、维护和劳动防护用品的局限性,培训由安全部或供应商或具有相应资格的员工提供。

3)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

a)劳动防护用品的选择要根据员工从事工作的危害途径、暴露浓度、污染程度等各方面因素来正确选择, 兼顾劳动防护用品的应用范围和局限性。

b)劳动防护用品的首次购买的种类和数量由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部门负责人提出申请,并与采购部门一起正确选择。

c)劳动防护用品的验收由仓管对其进行现场验收。

d)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按照国家公布的具有安全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相关的生产资质的公司进行购买。对一般劳动防护用品,应该严格执行其相应的标准。

e)能够有效地预防对人各个暴露部位的危害达到全面防护。 f)必须符合安全要求,适用、美观、大方,使职工穿着舒适,佩戴使用方便,不妨碍作业活动。

g)选用轻质材料,耐腐蚀,抗老化,对皮肤无刺激,各部、配件的吻合严密,牢固,经济耐用。

4)劳动防护用品的更换

159

a)劳动防护用品应妥善保存,发现劳动防护用品有破损或老化现象时,应及时向部门领导报告,以便及时维修或更换。

b)员工应将穿坏的劳动防护用品交还仓库以换取新的,仓管应以部门主任的的批准为准,予以发放。

c)对不正当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职工,按照公司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5)劳动防护用品检查

a)在正常生产过程中,班组长、安全检查人员随时检查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如发现不能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现象,及时进行纠正。

b)建立特殊的劳动防护用品清单。 6)劳动防护用品的维护

每年对仓库内的劳动防护用品进行盘点,按照早进库、早出库的循环原则进行合理摆放,对一定时间内不能使用完的劳动防护用品,对其进行保养,如在过期内的产品,予以销毁。

7)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

按照公司制定的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进行发放,保存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记录,记录由仓库进行保管,发放时间按照公司的相关规定执行。在发放时,不能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回收,统一销毁处置。

8)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

a)在特殊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时,需要进行劳动防护用品的培训。 b)所有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员工,必须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c)在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着的原因导致劳动防护用品的损坏的由劳动者赔偿。由于正常原因导致劳动防护用品超过规定领取数量的,可向部门主任申请领取。

9)劳动防护用品的监督

160

每年让生产公司出具相关的劳动防护用品的检测报告,以便对所有的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性能进行检查,同时及时通过国家公布的劳动防护用品的合格生产厂商进行核对,如有不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或取消其生产资格的立即进行更换生产厂商。

10)劳动防护用品的评估 a)建立特殊的劳动防护用品清单。

b)每年对劳动防护用品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防护部位、防护产品的质量、防护的有效性、员工使用的舒适性、使用着的范围等进行评估。每年对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进行一次回顾。

(2)鼓励员工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制度

a) 通过培训、宣传栏等途径做好职业健康宣传,促使员工了解相关工作所来带的危害性,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作用宣传。

b) 劳动防护用品的选择具备适用、美观、大方,使职工穿着舒适,佩戴使用方便,不妨碍作业活动,对皮肤无刺激,各部、配件的吻合严密,牢固,经济耐用,便于职工穿戴,愿意穿戴。

c) 建立监督机制,每位员工、班长、部门负责人监督员工的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使员工形成一种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的习惯。

d) 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可提高公司的整体形象,可提高公司员工的精神状态,为公司创造安全氛围。

161

9 职业卫生管理

9.1健康监护 (1)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流 程 图

落实健康防护计

1)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配备要求

公司经安委会讨论任命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XXX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专职管理人员必须接受专业的知识培训,在生产作业中实时监控职业卫生的管理检查、落实情况。在公司的生产区域和矿区办公室根据现场需要配置急救药箱,药箱内配置常规的急救药物及急救处理登记册,以备突发情况时实施急救措施,急救箱以及药品每个月进行一次检查。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管理急救箱以及日常药品的发放工作,及时对急救药品的认定、保管、处置等由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发生急救事件后应及时按要

162

建立职业卫生、健康管理体监测 制定年度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健康检查计健康设施管持续评价 求填写登记急救处理登记册。负责组织对职工进行职业健康安全、卫生知识宣传培训,普及防尘、防毒、防噪声、防射线科学知识。

2)设施及服务的“三同时”要求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每年度制定职工的职业健康检查计划,并委托湖州市疾病控制中心负责本公司的职工的年度体检,以及对新员工的上岗前的体检、换岗体检、离职、退休前的体检、特定的体检实施。

公司按有关要求建立和完善生产、生活设施,创造条件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以满足职工的身体健康。

●应保障供给足够的饮用水。

●根据生产实际情况,采取防寒保暖或防暑降温措施。 ●按规定配备劳动保护用品。

●合理设置足够数量的卫生设施如厕所、浴室等,并保护其清洁卫生,防治传染病的发生。

●按要求设立职工休息室。

●按国家规定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时间。 ●公司食堂要做到餐具经常消毒,食品干净卫生。

●办公区域每天至少打扫一次并保持清洁,所有设施清洁,提供香皂、毛巾及纸巾,垃圾桶保持清洁且垃圾定期清理。

●生产区域办公室内配备急救箱,急救箱内配备相关的急救药物,同时在急救箱内放置急救登记册,急救箱设置专人管理,每个月对急救箱内的药物进行检查,发现有过期药物及时进行更换,有缺少药物的及时补充。每次有急救行为的,及时登记在册。

3)职业卫生的监测要求

a)公司委托湖州疾病控制中心对粉尘、噪声进行监测,每年至少监测一次,视具体情况及时提出整改建议。

b)职业危害体检每年组织接触粉尘、噪音、高温、岗位职工进行体检,

163

视具体检查结果,及时采取治疗、调离岗位等具体措施。

c) 药品及相关物品应在使用有效期内,应对药品及相关物品进行每个月进行检查、补充、更换。

d)监测要求如下:监测类别要求,监测时间要求,监测地点要求,监测人员要求,措施响应要求,检查要求,记录要求,为职业危害监测配备胜任的人员。

f)根据监测制度进行下列监测:噪声,粉尘,保留监测记录。 4)职业危害的防治以及健康监护要求

a)指定职业健康专职管理人员,并接受专业的急救培训,相关方面的职业卫生培训。通过宣传媒体来提高人们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

b)新工人入矿前,必须进行身体健康检查,不适合从事矿山作业者不得录用。

c)对接触粉尘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人员的健康检查每一年进行一次,要按照卫生部规定的职业病范围和诊断标准,定期对职工进行职业病鉴定和复查,并建立职工健康档案。体检鉴定患有职业病或职业禁忌症,并确诊不适合原工种的,及时调离。

d)公司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上岗、在岗期间、离岗的职工以及特定的职位进行体检(如胸透、听力测定、血液化验等指标)。

e)对检查出的职业病患者,应按国家规定及时给予治疗、疗养和调离有害作业岗位。

f)全矿各主要产尘点,设置除尘设施,相关部门负责管理维护,确保除尘设施与生产设备同步运行。

g)粉尘岗位职工配备防尘口罩,做好个体防护。 h)针对产生噪音设备采取密闭等措施。 i)为岗位工设置隔音工作间。 j)职工配备耳塞,做好个体防护。

164

k)为高温岗位配备防暑降温饮料、防暑药品。

l)对开采、生产区域内产生振动、有毒有害气体、人机工效、高温与低温、辐射、潮湿、照度不良等职业危害因素,并采取措施得到实施。 9.2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公司持续、稳定发展,实现公司所确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特制定本制度。本公司各部门从事接触粉尘、噪声与振动、有毒有害气体、高低温作业、人工机效、潮湿、照度不良等作业时均应执行本办法。

(1)职业危害控制制度 1)职业危害控制管理计划

a)通过报纸、报刊栏、电视、网络等各种方式宣传职业危害的所带来的危害程度,使得公司员工对职业危害得到一个充分的认识,能够辨识出职业危害的范围、程度。

b)每年对全体员工进行一次职业危害方面的知识、预防措施等方面的培训,使得员工对职业危害的预防能够产生一种自主预防行为。

c)各部门加强监督自己部门员工的职业危害的预防措施的实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职业危害控制的责任人员

a)安全部是归口管理部门,各有关职能部门配合,由XXX负责。 b)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由XXX担任,各部门配合。 3)职业病危害种类

根据公司生产现场的具体情况,公司的职业危害分为九大类: a)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在生产作业过程中,石料的搬运、破碎加工均

165

会产生大量的矿物性粉尘,长期吸入这样的粉尘可发生尘肺病。

b)缺氧和一氧化碳的危害。在某些地下相对封闭的输送带传输空间相对密闭、狭窄,通风不畅、特别是在这种作业环境内进行焊接或切割作业,耗氧量极大,又因缺氧导致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从而造成作业人员缺氧窒息和一氧化碳中毒。

c)焊接作业产生的金属烟雾危害。在焊接作业时可产生多种有害烟雾物质,如电气焊时使用锰焊条,除可以产生锰尘外,还可以产生锰烟、氟化物,臭氧及一氧化碳,长期吸入可导致电气工人尘肺及慢性中毒。

d)生产性噪声和局部震动危害。生产作业中使用的机械工具如钻机、空压机、电锯、震捣器及一些动力机械都可以产生较强的噪声和局部的震动,长期接触噪声可损害职工的听力,严重时可造成噪声性耳聋,长期接触震动能损害手的功能,严重时可导致局部震动病。

e)高温作业危害。长期的高温作业可引起人体水电解质紊乱,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人体虚脱,昏迷甚至休克,易造成意外事故。

f)人机工效。工作场所硬件系统(工具、设备及工作场所)的设计与人的体力、体形和功能不相适应,导致人员的身体、心理受到伤害,使得工作效率下降,设备的运转效率下降增加失误的概率,使得整个工作系统的安全性降低。

g)辐射危害。辐射危害主要从在于复印机、电脑方面,由于人员长时间的处于这种环境中,受到人体某一方面的伤害。

h)潮湿。主要从在于阴暗的地方,人员长时间的处于这种环境中,可导致人员的皮肤以及身体受到伤害。

i)照度不亮。由于环境的亮度不够,可能导致人员的视觉受到影响,从而增加人员操作的难度,安全性降低。

4)职业危害的控制方法

166

a)工程控制

●作业现场在进行石料运输、加工等有大量粉尘作业时,配备有效的洒水除尘设施和设备,对作业地点和作业机械进行降尘。

●在地下室等封闭的作业场所进行防水作业时,要采取强制性通风措施,配备行之有效的通风设备,进行通风,并派专人进行巡视。

●破碎加工现场做封闭式处理,同时洒水除尘等措施,降低尘土对环境、作业人员的危害。

●电气焊作业操作人员在作业中应注意作业作业环境的通风或设置局部排烟设备,使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之下,在难以改善通风条件的作业环境中操作时,必须佩带有效的防毒面具和防毒口罩。

●生产中所使用的加工设备设置除尘装置,长期在高密度粉尘环境作业的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防护口罩、发帽及其他必需的个人防护用品,防止吸入有毒灰尘。

b)管理控制

●公司为有效防止职业病对作业人员造成人身伤害,从管理上明确公司职能部室及作业现场管理人员多级责任制,分清在职业病预防上的岗位职责。

●加强对生产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教育,定期组织培训教育,包括职业危害辨识、职业危害后果、自我防护方法、职业危害报告方法等提高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了解其危害,掌握职业病防治的方法。

●各生产部门应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识别、确定职业病危害种类,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在确定的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

167

志。

●对从事高危职业危害作业的人员,工作时间应严格加以控制,并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

●从事职业危害作业的职工应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公司将检查结果告之本人,并将体检报告存入档案。

●公司安全部除进行例行检查、综合检查、巡查外,各部门组织的日检查、周检查等。

●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和具体计划,并且必须建立各部门负责制、有关人员参加的安全生产检查组织,以加强领导,做好这项工作。

C)个体防护措施

●长期从事高温作业的作业人员应减少工作时间,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饮用水,并佩带好防护用品。

●进行噪声较大的作业作业时,作业人员要正确佩带防护耳罩,并减少噪声作业的时间。如因进行强噪音作业导致头晕、耳鸣等症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通知其他人员进行治疗,症状严重者报公司应急救援小组送至医疗机构进行治疗,每年进行一次体检。

●作业人员正确佩带防尘口罩、耳塞、面罩、手套、劳保服等其他防护用品。

9.3 职业卫生监测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员工身体健康制订本办法。 (1)职业卫生监测管理人员由XXX负责,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内部员工的职业病防治进行管理工作。应对识别出的职业危害实施有效监测,包括粉尘、噪声、高温、振动、空气质量、有毒有害气体、饮用水等。

168

(2)公司委托湖州疾控中心对矿区开采作业点、破碎机组作业点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噪声,应每年至少测定一次,每次测定的有效样品数应不少于两组,每组的样品数量不少于三个,监测人员由职业健康专职管理人员与湖州疾病控制中心联系进行检测,监测结果形成记录保存,针对监测结果落实职业卫生的防护措施。

(3)公司负责职业病防治措施的实施,对职业病防治设备进行经常检查、维护和定期检测,保持正常运转,并按规定发给员工符合质量要求的个人卫生防护用品和保健食品。

(4)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并享有获得职业病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的权利。

(5)安全部和AQ办负责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制定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开展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负责职业病的统计、报告和档案管理工作。

(6)所有检测报告、记录、中间检查均归档保存。

(7)公司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对从事有害作业的人员进行上岗前、换岗、离岗和每年进行一次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告知劳动者本人,对从事有害作业的员工应当在解除合同前进行职业病健康检查。

(8)公司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员工从事与禁忌相关的有害作业。 (9)公司应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有害作业场所,配备医疗急救药品和急救设施。

(10)公司必须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设备,控制、消除职业危害。

(11)职业卫生检查结合部门的日检查、周检查、公司的例行检查、

169

安全巡查、综合检查等进行,检查出问题,落实责任人、整改时间。

(12)职业病的诊断鉴定,由公司报湖州市疾病控制中心职业病防治所进行鉴定。

(13)当公司接到市职业病诊断鉴定组织的结论定为职业病后,填写职业病登记表,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职业病报告。

(14)急性职业中毒和其他急性职业病诊治终结,疑有后遗症或者慢性职业病的,应当由市级职业病诊断鉴定组织予以确认。

(15)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

(16)当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公司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

170

10 安全投入、安全科技与工伤保险

10.1安全投入

(1)安全生产费用投入管理制度

为确保安全费用投入能够满足公司安全生产要求,制定本制度。 1)责任人及责任部门

公司总经理为安全生产费用投入的主要负责人,财务部为 确保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与管理部门,其职责是安全投入资金需要专款专用,所有安全资金的投入必须按照计划要求进行提取,对因安全费用投入不足负责。

2)费用提取要求

安全生产费用的投入,由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相关规定提取的费用和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和补充的费用两部分组成。年初根据安全措施计划及上年度产量,计划预测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是否符合需求,如提取金额不能满足需求,要制定费用的补充计划,确保安全生产费用的投入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安全生产费用要按规定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或挪用;

3)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使用和计划编制要求

按《浙江省非煤矿矿山公司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非煤矿山公司要按不低于1.5%的比例,从上年度矿产品销售收入中安排使用安全技术措施专项费用,安排使用情况应建立独立的管理台帐。”并对其使用都有记录和使用凭证。为确保各项投入比例的合理性,公司通过对往年的安全投入统计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进行了充分的论证。以下是本公司的安全生产资金提取使用计划:

a)安全工程:40%。

b)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费用提取:5%。 c)从业人员和劳动防护用品费用提取 :15%。

171

d)安全设备投入费用(包括投入与更新)提取:1%。 e)安全管理提取:1%。

f)从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费用及工伤保险提取:2%。 g)安全标志及标识购置及维护:3%。 h)应急设备设施:1%。

i)安全生产奖励费用提取:10%。 j) 安全科技:12%

k)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的支出10%。

各项费用的投入资金是根据往年的安全费用投入数据、统计、分析制定的,各项费用必须全部用于改善矿山安全产生条件,不得挪作他用。当年结余资金转入来年的安全技术措施专项费用。

4)安全投入的绩效评价

每年要通过员工的安全意识变化;现场、设备安全性的提高;员工与相关方对安全管理的满意度;事件、事故发生的频率等渠道评价安全投入的绩效。

10.2安全科技 (1)安全生产科研制度

1)本公司应积极开展从创新、改造、吸收、应用等方面进行安全科学研究,包括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行为、员工的培训、结合公司的不同员工的安全知识构架的特殊性、员工的心理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调查。对生产机械设备方面进行改造,使得其更利于人员的操作、有效保证人员的安全,操作更加舒适,更加方面,减少人员接触机械设备危险部位的频率,充分发挥人机系统的高效、可靠性、安全性,使得人机系统之间达到最佳的配合。物的方面可研究工具的合理性、方便性、高效性。通过调查研究,最终使得人、机、物能够处于一种安全的状态中。

2)对公司的安全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与奖励,以此鼓励员

172

工的安全科技研究的积极性,安全技术被公司认可并采用的奖励1000元~2000元。为公司带来重大安全效益的奖励2000元~5000元。

3)安全技术创新应重点关注:

——公司现代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安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 ——公司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与控制技术的研究; ——国外先进安全科学技术引进、吸收、消化和应用;

——在原有的设施、设备的基本上对其进行改造,以更符合安全要求。 10.3 工伤保险

(1)职工工伤保险、保障制度

为了防范和化解工伤保险基金运行风险,转移公司经营风险,确保员工权力,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制定本制度。

1)参保对象。为公司全体员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2)如果人员发生变动,公司在新员工上岗前填写《参加工伤保险人员增(减)明细表》,上报社会劳动保障部门或相关的保险公司。

3)建立公司职工保险台帐:对公司已征缴的工伤保险基金,经办人员要及时做好台帐登记。台帐标明公司当期的缴费期限。

4)发生保险索赔事件后,由财务部负责对“保险费用、有保险时的损失费用、无保险的损失费用”进行保险费用成本分析,保存分析记录。

5)财务部负责妥善保管“保险评估、年费及返回资料、索赔事件资料、已发出赔偿资料”等资料。

173

11 检 查

11.1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为了更好地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使安全生产检查起到应有的作用,成为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特制定本规定。本制度适用公司各级安全检查。

(1)公司安全例行检查每月至少开展1次。各部门自行每周组织一次针对本部门的安全例行检查检查,各作业班组每天对自己的作业班组进行安全例行检查,也可结合安全活动日时进行。专业检查每个月至少检查一次,公司的巡回检查至少每月一次,综合检查根据节假日和上级部门要求的进行检查(比如元旦、春节、五一节、国庆节以及其他节假日和上级部门布置的特殊检查任务等)。

(2) 例行检查、综合检查、巡回检查、专业检查根据相应的检查表进行针对性检查。

(3) 公司级安全检查应由单位负责人、安全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参加或请外部机构参与。部门级安全检查由部门负责人、各级班组长组成。班组检查由班组长进行检查,各级安全检查均形成检查记录,安全检查必须由责任心强、业务熟悉的人员担任。公司的消防安全检查每个月进行一次,办公区域的安全检查每月进行一次,职业卫生检查检查每个月进行一次,专业性检查会同部门负责人每月检查一次,边坡管理检查至少每个月检查一次,急救箱的检查每月进行一次,应急预案的通讯专业检查每月检查一次。警示标志、标识的检查每月检查一次。以上检查均应按照相应的检查表进行检查,相关的专业检查均由专人负责。

(4)公司组织的安全检查,其检查结果应向公司安委会汇报并发文通报下属各部门,同时上报公司总经理。基层单位组织的安全检查,应做好记录,同时上报公司安全部门,对一些整改的项目,由安全检查部门发出

174

整改通知单,确定责任人、责任时间、整改措施,整改通知单由检查人、整改人、安全部各执一份,最后由安全部组织落实检查确认、存档。 (5)安全生产检查的要求

1) 安全检查前要制定好安全检查表。按照表上内容逐条进行对照检查,防止走过场(临时突击检查除外)。公司生产安全检查表附后。

2) 安全检查组成员应密切配合、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使安全检查达到预期效果。

3) 安全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逐项登记,及时发出整改通知书,能整改的应立即整改。不能及时整改的应当定人员、定措施、定时间限期整改,并采取有效的临时防护措施。

4) 安全检查中如发现有严重威胁职工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应立即责令停工,并立即报告领导,及时研究,予以解决。

5) 安全检查发现违章行为时,应按有关规定当场予以处罚。 6) 安全检查结束后,应督促检查事故隐患的整改情况。对整改不力的部门、个人,要加重处罚。检查中发现有重大隐患的需要整改,报请公司安全会讨论采取的整改措施,制定整改方案以及所需投入的费用要求等。

7) 各部门要建立安全检查档案,由专人负责管理记录。

8)安全检查结束后,要认真研究总结,表彰先进,鞭策落后,并以此为据,安排下一步的安全生产工作。

9)受检部门应支持配合安全检查组的工作,如实汇报有关情况,不得以任何理由干涉阻挠。

10)针对不同的检查内容对检查人员进行相关的以下方面的培训; a)危害识别 b)危害分类

175

c)有效的补救技术措施 d)报告要求

11)公司级安全检查结果上报安委会集体商讨决定处理办法或措施。 12)每年由管理者代表组织,根据公司的安全作业环境的变化、人员的变化、生产工艺的变化等对检查表进行回顾和更新。

11.2巡回检查制度

为规范对各级管理部门的巡回检查管理,明确巡回检查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公司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巡回检查,检查时间随机检查,巡回检查范围包括各部门的作业人员、设备、物、作业环境等进行巡回检查。

2)巡回检查人员包括主管公司生产的总经理、副总经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部门负责人。

3)巡回检查按照巡回检查表进行检查。主要内容如下: a)违章指挥或违章作业。 b)安全着装及防护用品使用。 c)协同作业的统一指挥和信息联络。 d)危险作业的保护措施。 e)现场危险物品的存放和处置。 f)行人和设备通道。 g)作业场所的危险因素。 h)作业人员的操作程序。

i)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按照“三定”原则进行分级处理,并进行整理复查。”同时,在整改的实施前,部门负责人、班组长、员工逐级宣布整改内容以及整改的措施,最终由安全部门进行整改验收确认。

j)以上检查均形成记录,存档。

176

11.3例行检查制度

1)公司级安全生产例行检查为每月一次,具体时间为每月月底,部门级例行检查每周一次,班组例行检查每班一次,但在特殊日期再另行通知。

2)例行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a)责任制和规章制度落实情况。 b)安全培训和持证情况。 c)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情况。 d)检查和隐患整改情况。

e)设备、设施检测与维护保养情况。

f)健康监护、个体防护用品发放、职业危害监控情况。 g)应急管理情况。

h)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依从情况。

3)例行检查前应事先准备好如下内容:组织保障要求、规章制度要求、检查种类及范围要求、纠正措施内容及前期计划。

4)例行检查的程序:明确检查内容 →做好事前准备 →确定检查人员 →组织开展检查 →通报检查结果 →提出整改建议 →下达整改方案 →跟踪落实整改结果。

5)参加检查人员包括公司总经理或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相关部门主任。

6)如检查出的问题应发放整改通知书,明确人员、时间、整改措施等内容,最终由安全部进行整改确认,并反馈到提交整改报告人员处。

5)每次例行检查要按程序做好检查记录,分类存档。 11.4专业检查制度

(1)专业检查为每月至少一次,具体时间为每月月底。

177

(2)安全生产专业检查由公司安全专业技术人员拿参加,根据检查表格要求以及各项要求进行检查。

(3)各职能部门要严格按照职责分工和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进行安全专业检查。

(4)专业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a)边坡情况; b)排土场; c)运输系统; d)供配电系统; e)防排水系统; f)应急装备与通信系统; g)作业场所职业危害; h)油库;

j)其他重要设备和装置。 k)爆破器材存放点;

(5)专业检查可由公司的有关专业部门进行,必要时也可委托中介机构进行。

(6)专业检查应定期进行,发现影响系统安全的重大隐患时,应及时进行专业检查。

11.5综合检查制度

综合检查是公司在重大节假日和活动前组织的重点和全面检查,以及上级主管理布置的安全大检查。为做好综合检查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1)综合检查类型

a)节假日检查(五一、国庆、元旦、春节等其他法定节日); b)国家重大活动检查;

178

c)上级部门布置的安全大检查; d)公司高层领导安排的安全大检查。 (2)综合检查内容 a)重大风险的控制情况; b)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c)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的执行情况; d)有关专项工作开展情况;

e)上级部门和公司领导布置的检查内容。 (3)综合检查要求

a)由公司领导为组长,相关的职能部室负责人组成综合检查组。 b)检查实施前要根据综合检查表内容和有关情况要求,向参加检查人员说明相关的检查事项。

c)检查过程做详细的记录,发现问题根据情况实行逐级落实整改处理。

d)重大问题上报公司,公司主管领导。一般问题责令部门解决,对所查出的问题都要向现场员工指出并告知预防措施。

11.6纠正和预防措施 (1)纠正和预防措施制度 1) 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

AQ管理体系的运行现存和潜在不符合,也包括顾客、相关方、员工投诉及各方检查反馈意见等均需进行纠正与预防。

a)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归口管理,负责组织对矿区内出现不安全原因的评审分析、制定措施、监督实施和验证。XXX为隐患纠正和预防措施负责人。

b)XXX组织对其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实施和验证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179

c)不安全因素分析。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对在生产过程中识别和确定的不安全和潜在不安全因素,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原因分析,找出主要原因,并做好记录,确定是否需要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以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

d)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根据分析的主要原因,由责任部门制定纠正或预防措施,并填写《纠正或预防措施记录表》。

●责任部门按措施的要求,明确具体实施的人员和完成时间。 e)纠正和预防措施的验证

纠正或预防措施实施完成后,由责任部门通知安全管理领导机构,安全管理领导机构根据《纠正或预防措施记录表》进行验证。

f)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无效或效果不明显的,由责任部门重新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纠正或预防措施,并组织实施和验证。

2)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责任部门、人员及其职责

a)涉及公司相关方环境、安全等方面的异常信息抱怨,由公司总经理或副总经理负责与相关方的联系、信息搜集和交流协商。

b)涉及到公司员工的有关安全健康和环境的异常信息抱怨由安全部(XXX)进行联系解决。

3)纠正预防措施执行情况的反馈要求 a)AQ活动的特性监测发现的不符合;

b)政府相关部门或其委托的外部具有资质的机构、公司内部进行的一些不符合,具体如下: ●安委会的活动; ●培训程序评估; ●变化管理流程; ●检查系统;

180

●职业卫生监测; ●事故调查; ●标准化规范评价; ●系统评审; ●风险评价; ●内部评价。

应按照相关部门的不符合报告要求由安全部门制定整改措施、填写纠正预防措施表,与相关责任部门共同组织原因调查分析,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4)纠正与预防措施效果的检验要求

a)安全部在监测测量公司的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时发现相关部门的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无法达到预定的效果时,应填写纠正预防措施表,并将表格送到责任部门填写原因分析和改善措施,并由安全部追踪确认效果。

b)在法律法规符合性评审中发现的不符合,由安全部组织各部门调查原因,制定纠正预防措施,效果确认后报管理者代表。

c)各部门在日常监督检查和安全部检查中发现不符合,由责任部门组织原因调查分析,当场可以立即纠正的当场解决,无法当场纠正的应自行填写纠正预防措施表,报安全部存档追踪。

d)纠正和预防措施应明确实施责任人和改善期限。措施要切实可行,符合公司的技术,经济,和时间要求。必要时,对已拟定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在实施前应通过风险评价进行评审。安全部监督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如果发现整改措施无效,应要求相关部门重新制定整改措施,直至通过。

e)如果发现在规定期限内,相关责任部门没有完成纠正或预防措施,或另有原因无法按计划实施时,责任部门应向总经理或副总经理说明原

181

因,申请延期或其他处理,但需批准后方可进行相应行动。

f)验证效果不理想或没达到预期要求时,责任部门应重新采取措施进行纠正或补救。对验证后实施结果符合要求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应采取相应的巩固措施。

g)当制订的纠正或预防措施需要对现行体系、制度文件进行更改时,与本体系有关的其他体系文件也应作相应地更改,同时体系应作相应的评审要求。对出现的重大问题,或其他难以协调的问题,应提交公司安委会处理。

h)纠正预防措施应听取员工代表/相关部门的意见,并根据需要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利于措施的实施。

5)上级主管领导对纠正与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报告的审阅要求 对已经执行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过程中的执行度、纠正效果应及时向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报告,能够了解审阅,以便更大力度的执行纠正与预防措施,纠正与预防措施能得到更有效的实施。

6)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评估要求

a)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每年组织有关部门对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后的情况进行评审,经评审确认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应列入日常管理中,每个月对纠正预防措施进行回顾。

b)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无效或效果不明显的,由责任部门重新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纠正或预防措施,并组织实施和验证。

c)纠正和预防措施责任人应及时对纠正与预防措施执行的情况进行反馈。

182

7)工作程序

工作流程图

评审纠正预防措施需求 调查分析不符合原因不符合、确定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无效 效果不好 制 定 措 施

批准实施纠正和预防措验 证 实 施 效 果 有效 巩 固 措 施 183

12 应急管理

12.1应急准备 (1)应急管理制度

1)应急管理责任部门及责任人

安全部为应急管理责任部门(负责人:XXX),主要负责针对潜在的紧急事件收集相关资料,管理应急装置、应急预案、应急组织与协调,负责应急演练及评审和更新,公司成立应急管理领导小组。

2)紧急事件的认定要求和应急预案的编写要求

a)紧急情况/意外事故包括:放炮事故、车辆伤害事故、物体打击事故、机械伤害事故、坍塌事故、高处坠落事故、触电事故、火灾等和自然灾害事故等。

b)以往事件、事故的紧急状况经验及设备、设施流程、周围环境发生变化,产生的新风险。

c)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的紧急状况。

d)紧急事件的认定要坚持全面、合理、科学的原则,并与之引发的风险相对应。

e)预案的编写要坚持全面、简单、明了、有效的原则。

f)应急预案编制应符合《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的要求。

g)当设备、设施或作业流程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回顾与更新。

h)当有新法律、法规颁布实施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修订时、应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相应的调整。

i)当预案演练或事故应急处置中发现不符合项时,应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相应的调整。

184

j)内容主要包括:危险性分析\\组织机构及原则\\预防与预警\\应急响应\\信息发布\\后期处置\\保障措施\\培训与演练\\奖惩等。

3)应急机构组成和应急装备配备要求

依据救援预案进行组织准备,成立应急预案安委会,并与相关方处理联系。

应急组织机构: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副组

应急救援行动组 物资供应组 交通运输组 安全 警戒 疏 散组 医疗救护组 通讯联络协调组 通讯联络协调组 图3-1 应急救援反应组织机构框架图

a)组长职责。负责宣布应急状态的启动和解除,指挥调动应急组织,调配应急资源,按应急程序组织实施应急抢险。

b)副组长职责。负责应急状态下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及信息传递;保障物资供应、交通运输、医疗救护、通讯等各项应急措施的落实;执行组长的命令。

c)应急救援行动组职责。应急状态下,组织抢险救援、设备维修、设备复位,制定安全措施,监督检查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d)物资供应组职责。负责应急状态下应急物资的供应保障,如设备零配件、工具、铁锹、水泥、防护用品等。

e)交通运输组职责。负责交通车辆的保障。

f)安全警戒疏散组职责。负责布置安全警戒,保证现场井然有序;实

185

行交通管制,保证现场道路畅通;加强保卫工作,禁止无关人员、车辆通行;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

g)医疗救护组职责。负责联系医疗机构;组织救护车辆及医务人员、器材进入指定地点;组织现场抢救伤员。

h)通讯联络协调组职责。负责应急抢险过程中的通讯联络,保证通讯畅通,负责各小组之间的协调以及与外部机构的联系、协调。

i)普通员工职责。熟悉本程序并了解与己有关的应急行动责任;熟悉公司的应急安全出口及一般安全逃生知识,参加相应安全培训;发生紧急情况时服从公司统一行动。

应急装置配置要求:

a)建立较完善的通讯体系,配备必需的通讯器材; b)较好的矿山交通路况和充足的运输车辆、挖掘机械; c)切割、焊接设备; d)担架;

e)防护服、安全帽、破断工具、灭火器材;

f)急救车辆,急救设备、包扎用品和急救药品等以及预案实施现场摄像、录相器材等等。

4)应急预案培训与演习要求

a)根据演习事件,确定演习时间、目标和范围、编写演习预案和方式、制定演习规则、指定演习效果评价人员,对相应的应急设施、设备、工具等进行全面检测,确保其完整有效。

b)对参加演习的人员进行演习地点、路线交代,并实地观测。 d)对应急演习人员进行相应的知识、技能培训,每年公司组织演戏一次。

e)演习具体要求。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应急预案规定;

186

●领导重视,周密计划; ●结合实际,突出重点; ●严密组织,统一指挥; ●循序渐进,分步实施; ●注重实效,讲究质量; ●全员普及教育。 ●编写书面演习评价报告。 ●演习人员进行自我评估。

●制定整改方案,修订应急预案,并予以实施。 f)组织开展事故应急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 ●矿山突发事故预防、控制、抢险知识和技能。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个人防护常识。

●工作协调、配合有关要求。

●加强教育培训,确保员工熟悉应急预案各个流程。 g)更新要求

当设备、设施或流程发生变化时要求对应急预案进行回顾和更新,具体由XXX负责。

5)外部应急机构识别与联络要求

a)根据事故的类别、性质确定相应的应急救援体系,确定相应的内部识别标志,了解外部支援识别标志并相互告知。

b)成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发出预警或通知、求助、协调应急救援工作。

参与外部救援。

187

c)识别外部救援机构,包括邻矿、附近医疗机构、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专业救援机构等,并在预案中输入相关的联系电话,急救电话等联络方式,并在明显地带公布以上联系方式。

6) 应急预案评审与更新要求

当设备、设施或流程、人员发生变化后,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更新,发生变化时要求对应急预案进行回顾和更新,具体由XXX负责。每三年对应急预案进行一次修订并重新评审。

7)兼职应急队伍训练要求

公司组织公司内部人员为兼职应急队伍,抽调各部门专业人员为兼职应急队伍,当发生应急事件时,启动应急队伍进行应急。并且对应急人员进行相关的专业性的培训,包括矿山突发事故预防、控制、抢险知识和技能,法律法规、个人按户常识、工作协调、配合有关要求、加强宣传意识培训。

12.2 应急预案

(1)应急预案的编写人员

根据已经识别出的紧急事件公司制定标准化管理者代表XXX为编写具有可操作性、具有实际意义的应急预案的编写人员。

(2)应急指挥机构 1)应急组织机构

公司成立应急指挥小组,作为应急处置的指挥机构,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和紧急事故、事件的处置工作。具体见应急预案。

2)应急预案中的相关人员职责

任命人员需要接受其职责及其履行方法的培训,其中XXX专门管理应急的管理工作。其他应急救援人员职责见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附后。 12.3应急响应

188

(1)应急预案 见相应应急预案。 (2)应急响应基本任务 a)控制危险源; b)抢救受害人员; c)指导群众防护; d)清理现场;

e)事故应急响应过程中还应了解发生原因和事故性质,准确估算事故影响范围和危险程度,查明人员伤亡情况,为开展好事故调查奠定基础。

(3)应急响应实施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1人以上(包括本数)3人以下(不包括本数)死亡,或者3人以上10人以下重伤的,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矿山事故灾难。实施应急响应程序。

矿山事故发生后,事故责任部门和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向矿长及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组长不在向副组长报告),同时向吴兴区东林镇安监站、湖州市吴兴区安监局报告,应急预案启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其六个下属分组人员在组长指挥下履行各自职责,开始抢救伤员,保护现场,设置警戒标志,并按照以下程序处理:

a)事故发生后,警戒疏散组根据事故扩散范围建立警戒区,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在警戒区的边界设置警示标识。

b)除消防、应急处理人员、岗位人员、应急救援车辆外,其他人员及车辆禁止进入警戒区。

c)警戒疏散组迅速将警戒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d)事故无法控制时,所有人员应撤离事故现场。

e)通讯联络协调组向吴兴区东林镇安监站、湖州市吴兴区安监局报告

189

事故险情状况,必要时向公安、消防、医疗等部门报告,请求支援。

f)医疗救护组对伤员进行现场救护,掌握正确的应急处理办法。 g)在上级应急预案未启动前,按本矿山程序处理;如果上级应急预案启动,则全体人员按照上级预案的统一要求,全力配合,服从上级统一指挥。

h)进行事故救援时应注意事故现场的保护工作,如因现场救援对现场有影响及可能产生破坏的需做好现场记录,可采用照片的形式。

(4)应急响应要求

a)及时发出警报并通知有关人员; b)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做出应急响应; c)应急人员及时到场; d)有人指挥并控制好现场; e)提供有效的应急设备设施; f)应急通讯畅通;

g)实施现场警戒并疏散相关人员; h)搜救失踪人员并救治受伤人员; i)应急人员安全; j)控制事故源; k)现场恢复 l)应急响应评估; m)应急预案评审修订。 12.4 应急保障

(1)应急机构与队伍的保障

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主要由应急救援管理机构和应急救援实施机构两部分组成。

1)应急救援管理机构的构成如下:

190

具体见相关应急响应预案。 2)应急救援实施机构

由应急指挥组、应急救援行动组、交通运输组、医疗救护组、通讯联络组、安全警戒疏散组、物资供应组、兼职救援队伍等公司应急指挥系统组成。公司任命急救员并参加专业的培训。具体应急预案。

(2)应急装备的保障 应急装备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1)通报及警示设备手提式扩音器、无线电对讲机、手机等相关设备。 2)个人防护设备、安全带、安全绝缘橡胶手套、防护服、防护口罩等相关设备。

3)消防设备、灭火器、救生绳、应急照明灯相关设备等。 4)重点作业场所、重点岗位的监控设施。

5)现场急救设备急救医疗点、担架、急救药品、急救车辆和急救通信工具等相关设备,应急设备包括现场的车辆、挖机、铲车等设备。

6)安委会负责对应急装备进行管理、评估与更新。 (3)应急能力的保障 1)应急知识培训

每年组织应急人员对相关应急救援知识进行培训,并对已经识别的潜在应急能力进行评估。主要培训知识应有基本防护知识,自救与互救基本常识,应急预案的程序、应急能力评估以确定所需要的应急装备和支援来源等。

2)应急技能培训

定期组织应急救援人员进行技能训练。主要培训技能有各种应急设备的使用方法、安全疏散人群等基本操作,应急预案操作程序等,本公司的急救员为沈孝丰,消防管理员为XXX。

3)应急预案演练

191

每年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主要演练内容有撤离演习、急救演习、逃离演习、响应时间演习、救援模拟演习,灭火演习等,通过演练,增强参与人员的反应能力和处理能力,保证其在实战中能够充分发挥其职能。

(4)管理措施

1)根据制度要求设置公司的应急管理机构与队伍,保证人员与物资符合国家要求。

2)根据制度要求进行应急能力的保障,进行培训、演练。 3)每月由应急管理人员对应急设备、物资进行检查,及时进行应急装备进行维护,如有设施、设备过期或需要进行修理的需要,立即进行相应物资的补充和维修,保证应急物资的充足。

4)根据法律法规以及本矿山的作业需求,每年是否对应急装置需求的评估进行回顾和更新。

12.5 应急评审与改进 (1)应急预案评审制度

为加强应急体系建设,规范应急预案管理,充分发挥应急预案在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中的作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制定本管理办法。

1)应急预案演练规定

a)每年对应急预案进行一次演练,演练方法是现场演练。要求单位所有参演人员必须参加,对参演人员要进行演前培训,每年对全体人员要进行一次应急培训教育。

b)应急演练的策划要求:

●确定演习时间、目标和演习范围; ●编写演习方案和演习方式; ●确定演习现场规则; ●指定演习效果评价人员; ●安排相关的后勤工作;

192

●编写书面报告; ●演习人员进行自我评估;

●针对不足及时制定改正措施并确保实施。 2)评审组织

a)公司应急预案由安委会组织应急预案编写人员和预案所涉及的部门进行内部评审,总经理签字认可后报安全部存档。内部评审小组由公司领导、管理人员、专业人员(或聘请)等组成。

b)公司级应急预案,由公司级安全管理部组织,由公司领导、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内部评审,也可请外部专家或外部咨询机构进行评审,公司主管领导和业务部室进行指导和评审。

c)各部门评审组织负责对部门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和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开展评审,提出应急预案存在缺陷和改进的意见。

3)评审内容

a)对编制的预案的符合性进行评审。

主要评审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组织协调性、经济性及有效性, b)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进行评审。

主要评审参与人员的反应能力与处理能力,应急设备的充分性、可用性与有效性。外部机构响应的及时性以及人员配置的合理性、充分性。

c)评审应充分考虑下列信息:紧急情况响应和应急演练的结果;外部应急经验;设备、设施或流程的变化情况。

4)评审组织、评审改进

a)通过评审总结找出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 b)修订应急预案主要根据应急演练结果找出紧急响应、外部响应经验等方面的不足,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管理人员、工作环境及技术上面的变化而进行修订,以使应急预案达到实施的符合和有效性。

193

c)修订后的应急预案要及时发放给相关人员,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培训。

d)通过评审改进确保应急预案发挥的充分性、提高应急设备的保障能力;提升应急人员的操作能力。

5)评审频率

每三年对应急救援预案重新编制和评审,每年应对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进行一次评审。

6)管理措施

a)按照制度要求组织应急预案的评审。 b)按照制度要求对应急预案进行改进和修订。

194

13.事故、事件报告、调查与分析

13.1报告

(1)事故、事件定义

事故: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者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 事件:是指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 (2)事故、事件类别

根据《公司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湖州巨松矿业有限公司潜在事故分类如下:

●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 ●起重伤害 ●触电 ●淹溺 ●灼烫 ●火灾 ●高处坠落 ●坍塌 ●放炮 ●火药爆炸 ●容器爆炸 ●中毒和窒息 ●其它伤害 1) 员工职责

a)按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要求,及时将发生的事故报告给相关人

195

员。

b)所有受伤情况必须填写“伤害报告”。

c)协助部门主任或其他相关人员进行事故调查,并形成书面报告。 d)员工需要证明事故是在工作时发生的,如提供证人等。 e)发生误工工伤返回工作前,应由总经理确认是否可胜任原工作。 2) 部门主任职责

a)按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要求,及时将发生的事故报告给安全部门和其它相关人员。

b)协助伤者填写“伤害报告”,并交由安全部门保留。 c)负责事故的调查,形成书面报告,并交由安全部门保留。 d)任何一起事故没被记录或报告,应由所属部门主管或经理查明是否发生。

e)协助安全部门在事故发生后或需要时,采取相关整改和预防措施(包括相关训练或培训,硬件改造等),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3) 安全部门职责

a)负责保留公司的事故报告,并抄送公司相关负责人。

b)事故发生后或需要时,进行相关训练或培训,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c)在月末分类汇总事故数量,计入安全月报。 (3)事故、事件响应

事故、事件发生单位负责人在接到报告后,必须对现场采取处置措施,同时向上级部门和领导报告。

班组长 生产负责人 公司法定代表人

现场人员 安全员 安委会组长 安委会

公司主要负责人 当地安监主管部门

196

(4)报告范围与时间要求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公司负责人报告; 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5)报告方式

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性事件,现场人员必须立即报告班组长,班组长在采取控制措施的同时向安全部报告,并根据事件处理情况实行逐级上报。生活中发生的非生产性事件,现场人员要先进行调解,在无法调解或可能发生难以控制的情况下,必须向公司安全管理小组、公司负责人或镇政府派出所报告。事故、事件应按照表格事故事件标准格填写。

1)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a)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b)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c)事故的简要经过;

d)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e)已经采取的措施; f)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6)其它要求

197

1)事故、事件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瞒报。

2)保护好事故、事件现场,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人和单位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3)事故、事件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单位安全管理部门要建立事故、事件报告登记台帐,并对较大的事故事件造册登记、存档保存。

5)为保证事故报告的畅通无阻,各部门负责人以上管理人员24小时开机,不得无故关机,随时保持手机的开通,能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反应。

(7)事故、事件的响应程序

1)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伤亡事故报表》 《伤亡事故登记表》 13.2 调查

(1)事故、事件的调查制度 1)事故、事件类型 a)人身伤害事故、事件

198

b)职业病 c)设备事故、事件 d)火灾

e)交通事故、事件 f)未遂、违章 g)相关方投诉 2)调查机构及人员

a)在事故发生当日,必须口头通知各自的部门主任、安全部、生产副总、总经理,公司任命专职人员(XXX、XXX)为事故、事件调查人员。

b) 发生轻伤事故,当天电话报告公司安全管理小组;发生重伤事故,发生事故的部门立即电话上报安全部、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发生死亡事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公司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向向上级单位报告。

c)所有受伤事故必须填写《伤亡事故报表》、《伤亡事故登记表》,《伤亡事故登记表》可在公司安全部获得,由受伤者或其主管人员完成记录后,报安全部门保存。所有事故必须进行调查,并形成书面报告。

d)员工需要证明事故是在工作时发生的,如提供证人等。

e)事故报告由公司指定调查员调查(XXX、XXX为事故调查员)、填写,并抄送公司相关负责人。

f)事故发生后或需要时,应采取相关整改和预防措施(包括相关训练或培训,硬件改造等),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g)公司应在月末分类汇总事故数量,计入安全月报。

h)对较重、危害影响较大的事故、事件由公司负责人任组长,相关职能部室负责与技术人员、员工代表等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结果报安委会。各级调查人员必须由书面任命书,并应接受以下内容的培训:

●访谈技巧;

199

●证据收集和保留; ●事故、事件原因分析技术;

●事故、事件调查报告书编写、报送及记录保存。 3)调查内容

a)查明事故、事件经过; b)查明事故、事件原因; c)查明事故、事件后果;

d)提出防止同类事故、事件再次发生的措施; e)查明标准化体系暴露的问题;

f)明确负责落实事故、事件防范措施的人员; g)明确防范措施实施的时间表; h)明确防范措施落实后效果评估的要求。 4)调查方法

a)现场勘察取证(公司已经配备摄像机、照相机、录音设备等设备,同时通过技术分析进行取证);

b)询问当事人及现场人员,了解当时工作状态和事件、事故发生的过程;

c)走访调查相关与事故、事件有联系的人员; d)总结、分析证据和询问记录。 5)调查时间规定

a)由安全员调查处理的一般较轻的事故、事件要求三天内完成,并形成调查报告上报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b)由公司调查处理较重大的事故、事件要求一周内完成,并形成调查报告上报安委会。

6)事故证据、资料的整理

200

对收集的证据、资料要整理、分类,妥善保存,并报安全部门,并根据事故的性质大小报送相关部门。根据事故、事件的性质、类型为调查人员配备所需相应装置、设备(例如:相机、录音笔等、照相机、摄像机等)。现场调查要认真、详细,尽可能采用科技手段取证,收集相关资料。调查过程中要多与员工、中层领导交谈,了解事故、事件发生根本原因,听取他们意见或建议。

7)防范措施要求

事故调查人员在进行事故调查清楚的同时,必须根据事故原因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按照四不放过原则明确责任人、整改时间、整改效果要求。

13.3统计与分析

(1)事故、事件统计分析制度 1)指标要求

每月底将公司本月所发生的死亡、受伤、职业病、疾病、事件进行整理登记,并将与公司的安全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并与上年度同月份事故统计进行对比,查找原因和规律。具体统计人员由安全部负责统计。

2)统计分析的内容要求 a)事故、事件类别; b)事故、事件原因; c)伤害发生的时间分布特性; d)伤害发生的地点分布特性; e)致害物;

f)受伤人员的工龄或年龄结构; g)事故、事件频率分析; h)事故、事件费用分析; i)职业卫生重要因素分析;

201

j)标准化体系元素分析。

3)统计分析的计算指标及计算方法: a)计算指标: ●工伤事故频率、 ●百万工时死亡率、 ●未遂率。 b)计算方法:

●百万工时伤害率=损失工时伤害事故起数/总工时×1000000。 ●百万工时死亡率=事故死亡人数/总工时×1000000。 总工时是指单位里一年时间每个职工的实际工作工时之和。 4)时间要求

安全部每月进行一次统计、分析,在月度安全例会中向安委会进行汇报,并向全体职工进行通报,年底对单位的安全事故年发生的事故、事件进行回顾,对照上年度进行比较。

5)其它要求:

a)单位要为统计分析人员提供工作所需办公室、通讯、电脑、相关的软件等保障性资源。

b)统计工作人员要认真工作、实事求是,准确反映统计结果。 c)在统计分析时要对职业病症进行评估,辨识非职业病或职业病,确保职业病不被统计遗漏。

d)定期将统计分析结果向领导汇报、并公布。

e)统计要求:项目齐全;范围全面;数据准确、真实、完整;统计方法合理;结果要有针对性、可比性、规律性或趋势性。

13.4事故、事件回顾 (1)事件回顾时间

202

对公司已发生的事故、事件或者与公司相同类型的事故、事件,根据公司实际生产特点易发生事故的时间进行回顾。

1)夏季。台风、暴雨等气候影响,易发生边坡坍塌事故,主要回顾坍塌,防坍塌事故,及高温作业的职业伤害。

2)冬季。由于气候干燥易发生火灾,主要回顾火灾,防灭火事故,及冬季冰雪路滑易发生的交通事故、事件。

(2)事故、事件回顾方式

1)公司以每月召开安全生产例会、组织安全管理人员、班组长进行回顾。

2)公司以每次员工培训时会组织全员安全培训教育中,以身边事故案例、讲解,或请受伤害者讲亲身经历。

3)各部门、班组根据易发生事故的地点、时间在部门周会议中由部门主任组织讲解或职工讲述。必要时安全管理人员协助参加。

(3)事故、事件回顾主要内容 a)坍塌事故; b)机械伤害事故; c)道路交通事故、事件; d)火灾事故、事件; (4)事故、事件回顾要求

1)回顾时由公司负责人、安全员、班组长牵头,逐级、按区域范围召集相关人员回顾,必要时安全管理人员协助员工或其它部门人员参与回顾。

2)回顾时,对已发生的事故、事件利用讲座进行讨论、学习,要讨论事故、事件的原因和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故、事件再次发生。

3)在回顾时,认真做好回顾记录。

203

14 绩效测量与评价

14.1 绩效测量

(1)安全绩效测量监测制度

为了落实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责任到人;依法办矿,持续改进;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安全生产方针,确保实现公司制订的安全目标,特制订安全绩效监测制度。

1)监测内容

安全、健康目标;各项安全、健康检查完成率;设备定期检查完成率;个人防护用品的依从程度;职业危害监测情况;事故、事件调查完成率;纠正与预防行动完成率及其效果;安全、健康有关数据统计、分析情况;现场安全、健康许可依从情况;任务分析及任务观察执行情况;安全、健康委员会会议情况;变化管理回顾情况;培训情况;法律法规依从程度;持续改进标准化体系效力的情况;安全、健康投入情况。

2)监测人员要求

a)公司委派XXX、XXX作为专职监测人员,每月进行一次监测,对监测要求的所有内容进行监测,监测数据汇总上报公司安委会、总经理、副总经理,对没有完成计划要求的部门进行落实整改、复查。

b)监测人员应熟悉公司的采矿工艺流程、安全标准化体系,对体系中的相关规章制度、程序、记录表式等清楚熟悉。

3)监测记录要求

所有部门的要求对监测记录进行保存,并应真实有效,对监测的结果分析。所有记录均要求与AQ标准化的表格相符,起到反应现场实际情况的作用,不得潦草、涂画等行为,妥善保管记录,在月末部门收起所有记录等统一由安全部门保管。

4)监测过程要求

监测每月进行一次,逐月进行统计,每个部门的记录、管理台帐收集

204

到安全部门,利用计算机相关软件进行统计,监测过程中,对没有完成计划任务的部门或班组,落实责任人及部门进行整改,年度结合安全目标的考评办法进行综合考评。

5)沟通与回顾要求

监测的结果应与相关人员沟通并保存,对于监测人员上报的监测的结果,应在下月会议中进行通告,并对存在的不足提出整改的要求及计划,公司各部门应积极配合。

(2)绩效监测计划 1)绩效监测频率

公司委派XXXXXX作为专职监测人员,按照绩效监测计划表格每月进行一次监测。

2)监测范围位置

监测范围为公司的所有部门以及作业班组,对涉及所有作业场所。 3)监测标准

按照公司制订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目标、计划规定的要求,监测是否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4)监测程序

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数据处理与结果上报。 5)资源配置

为保证检测资料的完好保存,监测数据的有效、及时统计。公司配置专职人员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并配置专用档案室、档案柜、资料柜、电脑、打印机、照相机等必备资源。

6)监测方法与技术

监测时,可通过与员工的交谈,了解标准化运行情况;同时,可通过相关的培训、记录、测量、观察等方法,对绩效进行量测,通过现代化的统计分析技术,对所有的资料、报告、以及记录实施统计计算,与往年的

205

事故、隐患等进行比较。当检测条件发生变化时,需要及时对检测计划进行更新、回顾。对收集的监测资料及时进行分析,并用分析结果说明标准化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为保证检测计划的适宜性,每年需要对检测计划进行更新。

14.2系统评价

为对公司实施标准化体系的策划、执行、符合性、绩效全过程做整体的内部评审,达到发现问题,制定纠正预防行动,更新与完善系统全过程的行动与效果,特制定本制度。

(1)组织要求

根据评价计划的内容和要求,评价应成立评价领导小组,由公司负责人任组长,管理者代表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组成系统评价小组。

(2)时间要求

根据公司实施标准化的具体情况及规划,制定公司标准化体系内部评价计划,每年一次,并以文件形式下发。

(3)参加内部评价人员的要求

a)熟悉相关安全、健康法律法规、标准与其他要求。 b)接受过安全标准化规范评价技术培训。 c)具备与评审对象相关的技术知识与技能。 d)具备操作内部评价过程的能力。 e)具备辨别危险源与评价风险的能力。

f)具备标准化体系评价所需的语言表达、沟通及合理的判断能力。 (4)采用方法及技术要求

a)尽可能采取询问了解所评估问题的具体人员。 b)通过记录回顾。 c)现场情况检查。

206

d)采用统计技术和信息技术对标准化体系进行评价。 (5)过程要求

1)管理者代表在管理评审会前1周,书面通知参加管理评审的人员和部门,明确会议的目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参加会议人员或部门应提供的书面资料及时间要求,并附本次评审计划。

2)参加评审人员或部门接到会议通知后,通常情况下,各部门、人员按要求准备好管理评审所需的各类总结性报告和有关资料:

a)管理者代表准备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总结。

b)管理者代表准备有关审核结果、上期管理评审后采取改进措施的跟踪验证情况及改进建议等方面的资料。

c)安全部准备安全和职业健康安全情况、相关方反馈意见、改进建议等资料。

d)各部门准备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相关资料及改进建议。 e)管理者负责评审资料的收集、整理,准备必要的文件,评审资料经管理者代表确认。

3)召开管理评审会议

a)管理评审会议由公司总经理主持,管理者代表负责做好会议签到和会议记录并予以保存。

b)参加管理评审会的人员,对所提交的报告和资料进行分析和讨论,确定改进项目,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的需求。

c)公司总经理就评审的主要内容做出结论,包括做出改进的决定。 (6)报告与分析要求

管理评审内部评价应确定下列事项: 1)系统运作的效力和效率。 2)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3)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的兼容能力。

207

4)统计技术在标准化体系中使用的效力和效率。 5)信息技术在标准化体系中的使用情况。 6)安全资源使用的效力和效率。 7)系统运作的结果和期望值的差距。

8)绩效监测系统的适宜性和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9)纠正行动。 10)与相关方的关系。

11)对公司管理体系(包括管理方针、目标)及其过程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评价和改进方面的决定和措施。

12)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评价和改进。 13)职业健康安全业绩评价和改进措施。 14)资源符合性的评价和资源需求的改进。

15)评审会议结束后,管理者代表根据管理评审输出的要求进行总结,编写《管理评审报告》,报总经理批准签发,发给参加管理评审会议的公司领导和部门,并做好发放记录。

16)《管理评审报告》的内容包括:评审目的、评审日期、组织者、参加人员、结论和完善改进管理体系的具体的意见及相应措施等。

17)管理者代表按管理评审会的分析和讨论结果,就公司总经理做出改进决定填写管理评审改进措施报告,包括改进措施要求。该报告一式两份。

18)管理评审改进措施报告经总经理批准后,由相应的责任部门执行。 (7)外部评价计划

公司每3年向政府安监部门提出一次评定申请,对安监部门提出的不符合项进行认真整改,以促进安全标准化的实施效果,最终获取政府安监部门颁发的安全标准化等级证书。

2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